很多人不是没有过好运气,而是当运气来临时,他没有本事接住!
做正确的事,不见得一定会成功,但起码可以在好运来临时,不至于让机会白白溜走。
吴棠于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此后宦途蹭蹬,一直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才被任命为淮安府桃源县(今属江苏)县令。在任三年,吴棠为官十分清廉,经常布衣草鞋,到乡村间访贫问苦,严厉打击地方上的不法分子。他不但肃清了原来的匪患,还组织百姓治理了多年未能解决的水患。不过,这些良政并未引起上级的注意。之后,他被平调到淮安府的清河县做县令。
清河县是一个问题县,多年来胥吏们织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私自向百姓摊派杂税。而且,当地赌博成风,盗贼十分猖獗。吴棠到任后,决定先从吏治开始。他先将县衙里的老书吏除名并驱逐县境,从而使得小吏们群龙无首。之后,他又将为恶的两名衙役处以杖刑,赶出县衙。他向上级淮安府请兵,亲自带兵剿匪,只用了一个月,就将当地的匪患肃清了。他又在乡村实行联防政策,由士绅组成禁赌会,一旦发现设赌的村落,就向当地士绅问责。吴棠在清河的政绩,同样没有引起上级的注意,倒是因打击盗寇的手段而得到了嘉奖。
咸丰二年(1852),邳州发生暴动,吴棠被调任为代理知州,去围剿暴民。吴棠到任后发现,当地百姓暴动,纯属活不下去了。原来邳州连年发生水灾,百姓歉收,但是官员们腐化堕落,税赋丝毫不减。吴棠仍然先从吏治入手,打击贪腐,然后进行赈灾。
在剿匪问题上,他十分清楚,所谓的“匪”都是百姓,要么是被裹挟,要么是求个活路,因而他命令士兵到处张贴“首恶必惩,协从解散”的布告,亲自带兵捉拿“匪首”。很快,暴动就被瓦解了。他知道,匪患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百姓没有生计,因此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彻底肃清。老百姓有了活路,才能缓解与朝廷的对立情绪。因而,匪患一缓和后,他立刻亲自勘察地形,兴修水利,并以工代赈救济饥民。他还下令由士绅和官方合办育婴堂,收养弃婴,使2000名婴儿得到收养。邳州的另一个暴乱源头,是从山东过来的捻军。于是,他亲自领兵在郯(郯城)、沐(沐阳)交界的高塘沟设伏,击退捻军,斩首数百级,从而保全了地方。
吴棠在官场上没有任何靠山,企图凭借清廉的官风和一己之力获得升迁,这在腐败的晚清官场中是不可能的。上级用他的时候,会给他一个代理知州的职务;一旦当地靖安,立刻又将他撵回清河县,让他继续当县令。不过,吴棠的转机很快就来了。他无意中结交上一个贵人,使得他从此通天,在官场上一路青云。
一天,有人向吴棠报丧,说他的好友某人去世了,运载灵柩的官船就停在河边,准备返回原籍。吴棠一听,立刻命仆人先准备300两银子送过去,自己随后吊唁。仆人拿着银子到了河边,果然看到一艘官船上挂着白色的孝布,就将银子交给了船上两个泪流不止的年轻姑娘,并说这是自家老爷的一点心意。家属收下银子后,写了个帖子向吴棠表示感谢。
仆人将帖子交给吴棠后,吴棠越看越疑惑,因为帖子上的落款是“镇江府”,而他的那个朋友从未在镇江府任过职,显然是送错了银子。原来,吴棠朋友的家人报丧后,急着赶回原籍,回船后就立刻起锚了。停留在运河边的丧船,运载的是从镇江府来的另一位名叫惠征的官员灵柩。既然送错了,也不可能再把银子要回来,吴棠干脆就将错就错,以地方官身份亲自登船祭奠。船上的家属见吴棠与自家先前并无往来,仅因地主之谊,既送银子又祭奠,大为感动,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
惠征虽是旗人,但并无什么权势,到死也只在安徽做到四品道台。不过惠征有一个女儿却大名鼎鼎,那就是叶赫那拉·杏贞—慈禧太后。
吴棠送银子的时候,叶赫那拉氏还没有出阁,回京后不久就被选秀入宫,得到了咸丰帝的宠爱。咸丰十年(1860),吴棠被任命为四品徐海道台。这一年,叶赫那拉氏已经成为身份尊贵的懿贵妃,在清廷内部有了极大的影响力。一年后,吴棠被任命为二品江宁布政使,同时代理漕运总督。吴棠中举后踏入仕途长达25年,无论他怎么拼搏,如兴修水利、剿匪、赈灾,都仍只是县令。可是遇到贵人后,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从九品县令飞速上升到二品布政使,升迁之快,令人咋舌。
此后,吴棠可以说是坐上了升迁的火箭。同治二年(1863),吴棠被实授为漕运总督。仅仅过了一年,朝廷就让他署理江苏巡抚,接着署理两广总督。因漕运事务太过繁杂,吴棠未能到任,朝廷就让他就近署理两江总督之职。慈禧太后对吴棠当年赠送银子、登船吊唁的情谊,给予了巨大的回报。清朝的大员“署理”,是指前任官员离任后,暂时让别的官员代理。这种代理往往有挂职锻炼的性质,意味着将向更重要的位置迈进。同治五年(1866),吴棠被调任为闽浙总督,它是清朝九大总督之一,妥妥的封疆大吏。
同治六年(1867),吴棠被调任为四川总督,四年后署理成都将军。清朝在四川设总督,又另设将军,这在别的地方是极其少见的职权设置。为了相互制衡,两个职位通常委派此前在不同地域任职的官员,由一人兼任两职更是少见。在清朝260余年的历史上,共有75位成都将军,只有8位是汉官,吴棠就是其中之一,可见清廷对他的信任。
吴棠的发迹,一方面与其个人优异的才能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搭上了慈禧这个贵人。若非仆人送错银子,为他促成那次吊唁,也许他的才能不会得到真正的施展。可见,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固然重要,社交中能否遇到贵人同样重要,这对今人仍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