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荣,姓柴。太祖无嗣,养以为太子。太祖崩,乃承大号,在位六年。
【原文】 显德元年,北汉连结辽主入寇。周主自将兵御之,战于高平之南。合战未几,樊爱能、何徽等,引兵先遁。惟宿卫将赵匡胤力救世宗,大败之。徽等复还,周主责之曰:“汝辈非不能战,正欲以朕为奇货,卖与刘崇耳。”悉斩之。
张居正讲评:当初,后汉隐帝刘承祐被杀后,太后让河东节度使刘崇的儿子刘赟继承帝位。刘赟被废,郭威以监国的身份登基为帝,并杀死了刘赟。当时,刘崇割据河东,号为北汉,与契丹相互勾结。显德元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世宗柴荣即位,北汉和契丹便趁此机会,一起出兵进攻后周。世宗柴荣亲率大军前往迎战,在高平南边双方遭遇,大战数场不分胜负。此时,将军樊爱能、何徽却率军逃走,让世宗处于危险的境地。幸有禁军将领赵匡胤,拼力保护世宗,使世宗秋毫无损,并且打败了敌军。世宗取胜后,樊爱能、何徽又率军返回。临阵脱逃,失机误国,罪不可诛。世宗将他们召来,对他们说:“你们并不是不善于作战,只是心中有背叛我的打算,所以临阵脱逃,想把我作为一件货物,卖给刘崇。”依照军法应该处死,于是下令将他们处死了。
【原文】 三年,周世宗命匡胤将兵伐唐,遂克滁州。世宗遣翰林学士窦仪籍滁州帑藏,匡胤遣亲吏取藏中绢,仪曰:“公初克城时,虽倾藏取之无伤。今既籍为官物,非有诏书,不可得也。”匡胤由是重窦仪。范质荐赵普为滁州判官,匡胤与语,悦之。时获盗百余人,皆应死。普请先讯鞫,然后决,所活什七八。匡胤益奇之。时匡胤威名日盛,每临阵,必繁缨饰马。或曰:“恐为敌所识。”匡胤曰:“吾固欲其识之耳。”
张居正讲评:后唐闵帝李从厚被潞王李从珂杀死,潞王后来又在石敬瑭的紧逼下,自焚而死。当时李氏一族还有人在,并没有全部归降后汉。世宗派遣赵匡胤统兵讨伐他们,取得了滁州地方。又派遣翰林学士窦仪,接收了滁州官库中的钱粮。赵匡胤派遣亲信官吏找到窦仪,要取库中的绢来使用。窦仪对赵匡胤说:“在你攻占滁州时,就是将官库中的所有财物全部拿走,都没什么问题。现在,既然已经登记造册成为朝廷官物,没有朝廷的诏书是万万不能动的。”于是,赵匡胤越发的敬重窦仪。范质是世宗信任的大臣,一天他举荐赵普为滁州判官。当时,滁州刚刚收复,还没有派遣官员。他上任后,赵匡胤屡次与他交谈,双方都很尽兴。一次,差役捕获了盗贼数十人,按照律法都应该处死。赵普说:“必须先把情况弄清楚,然后才能判处刑罚。”赵普详细审问,发现其中十之七八的人都可以赦免。由此赵匡胤愈发的敬重他。当时,赵匡胤威名卓著,远近敬服,每次作战,必然用繁缨装饰自己的战马。有人便劝他说,这样容易被敌人认出来,增加不必要的危险。赵匡胤回答说:“我正是要他们认出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