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元年,武丁嗣立,恭默思道。小乙崩,武丁居丧三年不言。既免丧,亦不言,梦上帝赉以良弼,乃使人以形旁求于天下,得傅说于版筑[1]之间,命以为相,进谏论列天下之事,君臣道合,政事修举。
张居正讲评:武丁即位以后,立志使国家兴盛起来,恢复商汤时的盛况。于是他恭敬沉默,无时不在思考着治国的策略。在为父亲小乙守孝的三年期间没有发出任何诏令,除了在祭奠父亲时说话,其他时候什么话都不说,只是恭敬地思考着如何治理国家。他的诚心感动了天地,一天忽然梦见上天赐给他一个贤能的大臣来辅佐他,醒来感觉很惊异,便回想梦中所见到的那个贤能的大臣的形象,使人描绘出来,向天下寻访这个人。到傅岩地方时,有个人叫作傅说,正在那里筑墙,他的容貌与画像一模一样。武丁便请他来相见,见面以后武丁发现他果然是个贤人,就任命他为宰相。傅说担任宰相以后,便向武丁进谏,分析天下大事,如祭天、祖宗的法度、进谏、教育等事,无不与治理天下的道理相合。君臣之间,志同道合,朝廷政事无不得到及时的处理,商朝再次臻于繁盛。武丁与傅说的传说,在今天看来是很富有传奇色彩的。这是因为贤圣的君王必然有贤圣的大臣去辅佐,贤君与贤臣的相遇并不是偶然的,况且武丁汲汲于求贤的诚心,天神可见,贤臣在梦中与他相见,也就不足奇怪了。
【原文】 武丁祭成汤,有飞雉[2]升鼎耳而呴[3],祖己训诸王。武丁内反诸己,以思王道。三年,蛮夷编发重译来朝者六国,自是章服多用翟羽[4]。鬼方[5]无道,武丁伐而三年克之,殷道复兴,号为高宗,在位五十九年而崩,子祖庚立。
张居正讲评:当武丁在祭祀成汤时,突然有一只野鸡飞上了祭祀用的鼎,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这是因为祭祀过于频繁,所以才有这样的不祥的征兆。于是,大臣祖己上书进谏道:“君主的职责在于治理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一味地祭祀鬼神以求降福。”这就是《尚书》里的《高宗肜日》篇所记载的事。武丁对这个不祥的征兆深感恐惧,便采纳了祖己的劝谏,反省自己的行为,追思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以前的史书曾记载,武丁挽国家于既倒、中兴国家、起用贤臣、使百姓明了养老的礼节等事。武丁像《尚书》中记载的那样治理国家,不出三年国家繁荣起来,远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虽然言语与中原不同,要通过通译才能沟通,也有六国慕名而来朝见。从此,朝廷的服饰、纹章多用野鸡的羽毛装饰,这是因为武丁是因出现野鸡飞上祭祀用的鼎的征兆而修仁德,遂使天下太平的。北方有少数民族政权名叫鬼方,自恃其离中原较远、地势险要而骚扰、危害中原,于是武丁起兵征伐它,历时三年征服了鬼方。从此内忧外患尽除,商朝复兴,武丁因此作为商的中兴的君主,而被后人给以“高宗”的庙号。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后驾崩,他的儿子祖庚继承了帝位,从此也结束了商代帝位传承的混乱局面,父传子成为惯例。
注释:
[1] 版筑,古代修筑墙的方法,先用木板夹在两边,然后在木板的中间填上土,最后将土筑紧,墙就修筑好了。
[2] 雉,是野鸡。
[3] 呴,是鸣。
[4] 翟羽,是野鸡的羽毛。
[5] 鬼方,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因为其风俗笃信巫祝、鬼神,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