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氏(1 / 1)

炎帝,是帝号。

【原文】 少典[1]之君,娶于有氏[2]之女,曰安登,生二子焉。长曰石年,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以火德代伏羲氏治天下,故曰炎帝。其起本于烈山,又号烈山氏,亦曰连山氏。其初国伊,继国耆[3],合而称之,故又号曰伊耆氏。

张居正讲评:很久以前少典氏的君主,娶有氏女子安登为妻。安登为少典君主生了两个儿子,其中长子名叫石年,也就是后来的炎帝。炎帝因在姜水地方长大,后来便以姜为自己的姓氏。先前,伏羲氏因木德而成为天下的君主,石年继伏羲之后而为君主,按五行学说取木能生火之意,故石年以火德而称王,又因火性炎热,所以又被称为炎帝。又因炎帝最初是生活在烈山,所以又被称为烈山氏或连山氏。又因其先祖曾建都于伊、耆两地,故人们又时常以两地的名字称呼炎帝为伊耆氏。

【原文】 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都于陈[4],迁曲阜[5]。初蓺五谷、尝百草。古者民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而未知耕稼。炎帝因天时,相地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6],始教民蓺[7]五谷[8],而农[9]事兴焉。民有疾病,未知药石[10]。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复察水泉甘苦,令人知所避就,由是民居安食力而无夭折之患,天下宜之,故号神农氏。

张居正讲评:炎帝神农氏以火德而成为天下的君主,建都于陈州,后又迁都于曲阜。上古时候,人们的食物主要来自于采集果实与打猎,根本不知耕种稼穑为何物。在炎帝登上君主之位以后,他看到一年有四季之分,各种动物、植物各有其生长的时候,各地地形、气候都有自己的特点,于是从植物中选出了五种即五谷,让人们种植,又用树木制作耜耒等工具,教百姓们去耕田种谷,农业因此而兴盛起来。上古时候,人们有了疾病,也不知道用药石去医治,因为那时根本没有药石。到炎帝时,鉴于这种情况,他亲尝百草,发现一些植物可以入药,可以治病。并且弄清楚了这些植物的性质究竟是寒凉的、温暖的、平和的还是大热的。在此基础上,炎帝又辨别出在治某一种病搭配草药时,哪一种药为主,哪一种药可以随着主药治病,哪一种药可以帮助别的药,哪一种药可以引导别的药。这为主的药俗称为“君”,随着主药治病的药俗称为“臣”,帮助别的药的药俗称为“佐”,引导别的药的药俗称为“使”。君臣佐使相互配合即为治病的方法。炎帝在尝百草分辨动植物药性时,曾在一天之内尝了七十种毒药,但他有神奇的方法,用药物化去毒性,那毒就再也不能害人了。他又怕人们不知道克制这些毒性的方法,就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有了最初的医书,医药之学创立了。他又品尝地上的泉水,弄清楚哪儿的泉水是甜的是对人有利的,哪儿的泉水是苦的是对人有害的,使人们远离那些泉水苦的地方,到泉水甘甜可口的地方居住。人们到泉水甘甜的地方居住,自然取水方便,生活也自然容易安定繁荣了;从事农业,以耕种为食物的重要来源,则人们拥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不至于挨饿;医药之学的创立,使人们的疾病之苦大大减轻,得以颐养天年,孩子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人们都受其利。因为他发明了种植五谷并以为食的农业,这是从来没有人想过、做过的事,其发明就如同天神降福一样,故人们又称他为“神农氏”。

【原文】 炎帝之世,其俗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始列廛11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12而退,各得其所。有火瑞,以火纪官,故为火师而火名。

张居正讲评:炎帝神农氏在位之时,民间风俗质朴厚重,端正诚实。百姓之间没有愤怒争夺,而财富用度自然充足;朝廷下达的诏令很少,制度也很简单,而百姓自然顺从。以德行教育人民,虽然威严而严厉,但不用刑杀,法律简单而不烦琐。在神农之前已经有市廛交易存在,到神农时,他在都城里设立市廛让人们交易货物,每天中午开市,这样天下的人民与货物逐渐集聚到了都城。务农的带着种植的五谷,工匠们带着制作的各样器皿,都来这儿交换贸易,各取所需。人人都从中受益,很是方便,后来的商贾贸易兴起了。神农氏以火德而成为天下的君主,当时恰好又有因火德而出现的祥瑞,于是炎帝便以火为官名,称为火师。比方说春官叫大火,夏官叫鹑火,秋官叫西火,冬官叫北火,中官叫中火。

【原文】 炎帝之世,诸侯夙沙氏[13]叛,不用帝命,其臣箕文[14]谏而被杀。炎帝益修厥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来归其地。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也。

在位一百四十年,崩于长沙之茶乡[15]。

张居正讲评:炎帝神农氏统治天下的时候,在今天山东胶东地方有一个诸侯叫夙沙氏的,背叛了他,不奉行他的命令。在夙沙氏国内有个贤臣名叫箕文,他反对夙沙氏的背叛行为,并进行劝谏,最后被夙沙氏杀了。尽管夙沙氏如此无道,神农也不去讨伐他,而只是以内修仁德去感化他们。于是夙沙氏的百姓都厌恶夙沙氏的无道,而感念神农的仁德,便杀死了他们的君主夙沙氏,归降神农氏。于是南至交趾,即今越南北部;北至幽都,即今北京地方;东边至旸谷,即今东海边日出的地方;西至三危,即今陕西沙州地方,莫不服膺神农氏的教化。神农氏在位一百四十年,在他巡视南方时,驾崩于长沙的茶乡。

注释:

[1] 少典,是诸侯国名。

[2] 有氏,是族名。

[3] 姜水、烈山、伊、耆,都是地名。

[4] 陈,即今陈州,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伏羲的都城宛丘。

[5] 曲阜,即今山东曲阜县。

[6] 耜,是种田的器具。耒,是耜柄。

[7] 蓺,就是种植。

[8] 五谷,是稻、麦、黍、稷、菽五样粮食。

[9] 农,是治田亩以种植谷物。

[10] 石,指砭石,是治病时用的石针。

[11] 廛,是指一家一户所居住的房子,后来指街市上商店的房屋。

[12] 交易,在当时是指以货易货的物物交换。

[13] 夙沙氏,是当时诸侯的名号,夙沙在今山东胶东地区。

[14] 箕文,是夙沙氏的大臣。

[15] 交趾、幽都、旸谷、三危、长沙、茶乡,都是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