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东吴水军五楼船彻底消失在长江之南,张辽再也坚持不住,一口鲜血喷出,差点没有站稳,险些摔倒在地。
刚才那一箭,已透支了他身体里的所有力气!
“前将军!”
“张将军!”
“快找郎中过来!”
曹魏诸将纷纷围上,面露担心。大将军曹休也赶紧下令道:“快扶张辽将军回营休息!”
回到中军大帐,张辽只是喝了一些热姜汤,稍稍恢复了一些气力后便非要强撑着坐起身来,他不敢躺下,他知道,此时支撑着自己的只有一口气和一颗心。
一口一辈子不服输的傲气!一颗不过长江死不瞑目的不甘心!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很难再事必躬亲了,于是他让随从叫来将领。想要亲自与这些将领讲解多年来自己与东吴交战的一些经验。
待到所有将领来到张辽的中军大帐后,张辽看着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仿佛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年轻气盛,意气风发。
也许自己打过长江的夙愿要指望这些年轻将领来完成了,自己终归是老了。想到此处,张辽遗憾中又略感欣慰。他面色复杂地一笑,然后艰难地抬起手臂,示意众将领坐下,然后缓慢又详细地给这些年轻将领讲述他所了解的一些东吴水军的概况:
东吴处长江中下游,境内湖泊遍布、江河纵横。北面是长江、淮河,东边是东海,南面是南海,无论是出行、运输还是养鱼、捕鱼,都离不开舟船。数千年来,江东此地的造船技术一直很发达。
东吴所造船只,依据用途、水域的不同,因事所需、因地制宜,制造出的各种类型舟船多达几十种。
除了可以制造各类舟船,东吴人还完整地掌握了舵、帆、橹的运用技术。仅是船帆便分各种形状又有各种组合,可以利用帆的升降、转向等汇聚风力。其船舵犹如马之缰绳可用之熟练控制方向。橹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船行速度。
诸样因素结合,东吴人驾船简直如臂使指!正如先主公曹操所言:江东之人舟楫为舆马。
东吴水军所用的战船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巨大的楼船、中等大小的“艨艟”和最小的“走舸”。
楼船看似巨大威猛,实则不甚实用。只因楼船过于高大受风面积也随之增加,若遇大风天气很难控制,稍有不慎便会搁浅翻船。虽然可载三千兵马,可这么人窝在一条船上也施展不开。不过此船高大犹如坚固的城关,为水战的防守之利器!
东吴水军所用的主力战船叫“艨艟”。这是一种狭长的船,极其灵活,用生牛皮蒙住整个船体,具有良好的防御性。又在船上两侧开了窗口,用于弓弩发射和长矛刺杀,是突击性进攻的最好武器。
赤壁之战时,东吴水军便使用了上百条艨艟战船。舰上装满干柴草,灌满桐油。在靠近曹营水寨时,百余条船一起点火,借助东风如箭般冲入曹营。将被铁链连在一处的曹军战船烧了个干净。
在每条艨艟战船后吴军都会系上一条小船,此船名为“走舸”,给艨艟战船上的人预留的后路。走舸小船灵活迅捷,东吴水军也常用此船偷袭,由于船小目标也小,再加上灵活迅捷让人防不胜防,即使发现也难以追赶。
张辽讲完东吴水军的一些概况,又接着道:“此次我观东吴只有数条巨大的楼船在长江南岸据守,却鲜少有艨艟战船和走舸小船。楼船巨大笨重不便,犹如移动的坚固城关,适于防守,却不善进攻。因此我判断,孙权定是慑于我军威不敢主动出击。只想凭借坚固的楼船在长江南岸临江据守。”
“我们最大的战船也不过十余丈长短,比起东吴巨大楼船不足十之一二,可若是东吴真的只是想凭借巨大的楼船坚守,我们的战船定然攻不破东吴楼船。即是如此,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副将王凌剖析了一番后向张辽问道。
张辽也是眉头紧蹙,这时一阵风掀开了中军营帐的门帷,穿过十余位将领,吹在了张辽的面门上。
张辽微微打了一个冷颤,深深嗅了一口,这一阵冷风携带了一股长江水的味道,应该是南风。
此时已近深秋,天寒之时多是西风与北风,极少会有东风或是南风,不过天意难测,也无绝对。
这时张辽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向身边的王凌问道:“外面可是要变天了?”
王凌担忧道:“天气有些朦胧,这几日湿潮之气也益重,看样子很快就会有一场暴风雨。前将军可是身体有所不适?”
“好!很好!”张辽一掌拍在卧榻之上,神情中有些掩饰不住的惊喜,命令道:“王凌,立刻下令全军将士从此刻起若无我的命令不得卸甲,将手中刀茅擦拭明亮,随时准备战斗。”
“前将军可是要马上出击,越过长江天堑攻打江东?”王凌的神情也有些激动,他等这一天也很久了。
张辽摇摇头道:“是要打过长江,不过现在还不是时机,还要再等等。”
王凌不解道:“前将军在等什么时机?”
“等风来!很大的风!”张辽略带神秘地说道。
王凌似乎有些恍然,试探着问道:“前将军可是在等北风,这样我们的战船便可以借助北风之势迅速渡过长江?”
张辽又摇了摇头:“不,我在等南风。”
这时,王凌和其余诸将彻底不明白张辽的打算了,若有南风再渡江岂不是逆风而行,自己这边的北方将士本就不善水战,逆风而行又如何能与敌作战?
就算张辽将军有奇谋,想打东吴水军一个出其不意,可是深秋之时,此处多是西北风,又如何有南风呢?
张辽见众人疑惑也不过多解释,只是吩咐众将按命令行事。张辽在军中向来威信极高,众将虽然不解其意但还是毫不犹豫地依令而行。
众人离去后,张辽又叫来一个经常潜入江东打探消息的密探,吩咐他找一些会江东口音的探子,附在他耳边仔细交代一番后,方才觉得把握更大一些。
探子走后,张辽也穿戴好了自己的盔甲,拿起自己的无名之刀久久伫立于长江岸边。
“南风真的会来吗?”张辽喃喃自问。其实他心中已有七成把握会有南风,但是天意难测,张辽也不禁有些惴惴。
自从赤壁兵败,总结失败原因后,先主曹操曾告诫张辽,一败于轻敌大意,二则败于不识天时地利。也曾叹息:东风不助周郎,岂有火烧赤壁?
自那之后,张辽领兵就极其注重观察战场地形以及天气变化,多少年来已深谙此道。如今他凭多年经验判断,近些时日此处会有南风,且是大风!
暴风雨之前的气息沉闷得让人窒息,此时没有一丝风,但谁都知道接下来必有一场狂风暴雨——马上就要变天了!
忽然,一声巨响传来!
雷电像一把锋利的长矛,嘶鸣着划破了厚重的乌云,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雷鸣,沉闷的空气被瞬间打破,微风中传来一丝寒意。
感受到微风带来的这一丝寒意,已在长江岸边站立了两日的张辽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脸——终于起风了。
狂风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好似能扯碎一切!
是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