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总喜欢直言不讳地批评别人,甚至还以自己的“直言不讳”而自豪。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人,是一个人正直的表现。但是对于批评的方法而言,却不见得是最好的方法。
每个人都很爱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面子说白了就是尊严。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被人重视,被人尊重,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先考虑到自己的面子,甚至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冲天一怒”。
三国时期,蜀将关羽,违背蜀相孔明的“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正确主张,败走麦城,被吴将杀害。这时,张飞驻守阆中,惊闻噩耗,悲怒焦急,令部将张达、范疆二人,三日备齐白衣、白旗、白甲挂孝出征,为关羽报仇。结果范疆、张达二人没能将白袍做妥,张飞大发雷霆,准备将范疆、张达二人斩首。经范疆、张达二人哀求,方才各自重打百鞭,限七日之内完成,否则定斩不饶。范疆、张达二人认为七日之内绝不能完成。与其到时被斩,不如将张飞杀死,向东吴报功。于是二人乘张飞熟睡之际,将张飞杀死,携带首级奔往东吴。
张飞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他在批评人的时候不注意方法,没有为自己的手下留面子,结果丢了性命。
既然面子如此重要,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为自己争得面子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别人留些尊严,这一点非常重要。
所以,在批评别人时,要注意不要伤到别人的面子,不要忽视别人的感情。在批评别人时,委婉含蓄的语言往往更意蕴深刻。委婉的语言,可以给对方一个下台的台阶,避免形成僵局,不但可以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且还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增进友谊和团结。
王老师在批评别人时,就很善于给学生们留面子。有一次,王老师班级举行现场作文比赛时,发现一个性格内向的女生的作文是抄袭的。当时,王老师很想让她站到讲台上来,可静下心来想想,如果真这样做,让她如何在同学面前下台呢?考虑再三,课后王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微笑着对她说:“你的作文有进步,相信你一定花了不少时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想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你,你把作文好好改一改,然后在班上朗读,好吗?"小姑娘没有说话,低着头走了。第二天,她拿着改好的作文来了,王老师发现她重写了作文,虽没有抄袭的精彩,可老师心里却十分高兴。在班上朗读时,这小姑娘念得十分自信,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当她走下讲台的那一刻,还望着老师笑了。这件事以后,小姑娘的作文进步很快。渐渐地,她从内向变得活泼开朗了。
这就是批评给别人留面子的作用,如果王老师劈头盖脸地批评这个学生,也许这个学生的自尊就会受到伤害,从此不求上进了。但是,王老师用委婉的方法,巧妙地批评了这位同学,使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由此可见,在批评人时给他人留面子的作用。
1887年3月8日,著名的公理教会牧师亨利·毕奇逝世。理门·阿伯特应邀在葬礼发表安息讲道。为了讲得出色,他把草稿写了又改,改了又写,而且把词句修饰得好像福楼拜一样严谨。最后他读给妻子听,当然很糟——像大多数写下的演讲稿一样。他的太太如果不够聪明的话,很可能会这么说:“理门,这太可怕了,你会使大家睡着的。这篇演讲听起来像是百科全书里的文字,你讲道讲了这么多年,难道还不知道吗?看在老天的分上,为什么不讲得有人情味一点?为什么不表现得自然一点?如果你照本宣读,一定要大大出丑了!”
她很可能这么说。假如她这么说,其结果会如何?理门妻子当然知道。所以,她只提到:“如果这篇演说词登在《北美论评》杂志上,一定会是篇好文章。”换句话说,她一方面称赞了这篇文章,一方面也建议这不适合当一篇演说词。理门·阿伯特懂得这一点,便把这篇小心翼翼写好的草稿撕掉,完全不用讲稿讲道。
所以,改正他人错误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间接的语句指出他人的错误,给他人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