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内容要精练扼要(1 / 1)

就文体来说。演说属于论说文体,虽然也讲事实,也有描述、抒情,但那些只是手段,议论才是总体特点和要求。它总要阐明自己的主张、见解与态度,或者申诉,或者解说,或者动员,或者鼓励,或者阐明,总之,都是在说理。

演说又是用口语面对面的说理,不能像书面语言那样写几万字乃至几十万字;也不能像书面语那样采用论证严密,附加成分多的长单句,分句多的长复句。因为句子太长,严密倒是严密,但是,听众的听力跟不上,不容易连起来理解、掌握句子的整个意思。正由于这两点,带来了演讲口语的另一个特点:简短有力。

请看罗斯福1941年12月8日的一段演说,题目为《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昨天对夏威夷群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遗憾地告诉诸位,很多美国人丧失了生命。此外,据报,美国船只在旧金山和火奴鲁鲁岛之间的公海上,也遭到了鱼雷的袭击。

“昨天,日本政府已发动了对马来西亚的进攻。“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香港。“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菲律宾群岛。“昨夜,日本人进攻了威克岛。“今晨,日本人进攻了中途岛。”

在这篇著名的演讲中,罗斯福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充分说明了日本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的行为,有力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卑鄙无耻和野心勃勃的丑恶嘴脸。

简短有力的特点,不仅是指语句简短有力(这当然是很重要的),而且也指篇幅短小精悍。请看郁达夫的一次演讲:

“本人今天要讲的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就是这三字要诀:快——就是痛快,写得快;短——就是精简与扼要;命——就是不离题,词达意。说话和作文都是一样的,如我现在所说的就是这个原则。

“不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或者像缠脚布那样又臭又长。完了!”

郁达夫的这篇演说词,全文不足100字,真是“超短”的,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组织严密,语言痛快淋漓,真不愧为大作家。将近100字抵得上几千字!著名的演说,如恩格斯的《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林肯的《葛底斯堡的演说》,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全文和语句都是简短有力,而又信息量大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