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是说服的开始(1 / 1)

伟大的人物接触群众时,总是打趣或批评自己而使群众愉悦。这是一种高明的说服术,而并非仅仅博人一笑。当群众在愉悦的那一刻,消除了彼此间不可逾越的距离,使群众感到比他优越,从而迅速地博得大众的理解、敬仰和拥护。

在处世策略中,怎样去和一群陌生人相处,打破彼此间的隔阂,由陌生人变为知己,且能顺利地把自己的意见和思想传达、灌输给他们,使他们能欣然接受,并赞成和拥护,变成自己的朋友。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很关心,并想了解和掌握的。

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威尔逊,刚当选后不久,有一次赴纽约南社午宴。主席介绍说他是“美国未来的大总统”,这本来是对他的一种恭维和颂扬。而威尔逊又是怎样应酬的呢?首先威尔逊讲了几句开场白,之后接着说:“我转述一则别人讲给我听的故事,我就像这故事中的人物。在加拿大有一群钓鱼的人,其中有位名约翰逊的人,他大胆地试饮某种烈酒,并且喝了很多。结果他们乘火车时,这位醉汉没乘往北的火车,而错搭往南的火车了。那群人发现后,急忙打电报给往南开的列车长:‘请把那位叫做约翰逊的矮人送到往北开的火车上,他喝醉了。’他们既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目的地是哪儿。我威尔逊现在只确实知道自己的姓名,可是不能和你们的主席一样,确实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儿。”听众哈哈大笑。威尔逊接着又讲了一个滑稽的故事,使听众们心情非常愉快。从此,威尔逊的声名大振。

富兰克林·罗斯福刚从非洲回到美国,准备参加1912年的竞选。因为他是已故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堂侄,又是一位有名的律师,自然知名度很高。在一次宴会上,大家都认识他,但罗斯福却不认识在场的来宾。这时,他看得出虽然这些人都认识他,然而表情却显得很冷漠,似乎看不出对他有好感的样子。

罗斯福想出一个接近自己不认识的人并能同他们搭话的主意。于是,他对坐在自己旁边的陆思瓦特博士悄声说道:“陆思瓦特博士,请你把坐在我对面的那些客人的大致情况告诉我,好吗?”陆思瓦特博士便把每个人的大致情况告诉了罗斯福。

了解大致情况后,罗斯福借口向那些不认识的客人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经由交谈,罗斯福便从中了解到他们的性格特点、爱好,知道他们曾从事过什么事业,最得意是什么。掌握这些后,罗斯福就有了同他们的交谈的资料,并引起他们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罗斯福便成了他们的新朋友。

1933年,罗斯福当上了美国总统,他依然采取使不认识者悦服的说服术。著名的美国新闻记者麦克逊曾经对罗斯福总统的这种说服术评价说:“在每一个人进来谒见罗斯福之前,关于这个人的一切情况,他早已了若指掌了。大多数人都喜欢顺耳之言,对他们做适当的颂扬,就无异于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的一切事情都是知道的,并且都记在心里。”

罗斯福总统善用说服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于个人的性格兴趣,包括个人的习惯、个人的癖好、个人的意见、个人的言谈举止等,只要我们细心地去了解和研究,抓住时机,引发他人的兴趣,使对方觉得我对他非常关心,就会变不认识为认识,广交天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