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1 / 1)

徐州位于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边界上,是交通、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有史以来,围绕徐州进行的战争多达200多次。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战役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均是为争夺徐州而进行的。

徐州又名彭城,历史上就有“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之说。这里是汉高祖刘邦起家的地方。西汉建立后,刘邦分封诸王,将徐州周围36县划为楚国,分给弟弟刘交做楚元王,史称楚王。此后,楚国共延续了12代。楚王们死后都葬在环绕徐州的山丘之中。至今,考古学家已发现8位楚王的陵寝。可惜的是,这些陵寝已被盗掘过不止一次,基本上十墓九空。徐州周围有很多以“洞”为名的山,如山洞山、南洞山、东洞山等,其实这些洞就是被洗劫一空的古墓。

1984年冬天,一部推土机在狮子山的西南部取土时偶然铲出了一批汉兵马俑,这是继1965年夏季陕西咸阳发现汉兵马俑、1974年春季在西安临潼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后,我国出土的第三批兵马俑。徐州兵马俑博物馆于1985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但考古学家们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在思考一个问题:这样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为何葬在这里?从已经发现的咸阳兵马俑和临潼秦始皇兵马俑来看,这里一定是汉代某个王陵的陪葬物。考古学家们开始寻找,目光渐渐地集中在这座状如卧狮的山丘上,他们草拟了各种有关陵墓形状的模拟图,利用各种仪器进行探测,还请来了地质勘察队钻孔探究,然而却一无所获。

1990年的一天,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王恺与当地86岁老人张立业闲聊时,听说他家祖辈挖过很深很深的大地窖,其中最大的一个能放1万多千克红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与老人的交谈使这位考古学家心里一动。他想狮子山上都是石头,怎么可能挖出这么大的地窖,职业的敏感驱使王恺即刻意识到这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考古队员在张立业老人的配合下在张家已废弃的地窖里开始了寻找历史的遗迹。当探沟挖到地下3米时,发现了外墓道上人工开凿的痕迹。这一消息传出,人们欣喜若狂。为了弄清陵墓的具体位置和外围结构,他们又作了勘探和探沟,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直到1992年才最后确定楚王陵的位置,它距离陪葬的兵马俑队阵只有500米远。1994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发掘狮子山楚王陵,并将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的开掘列为95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建议在那里建造一座以汉代文物为主的博物馆。

楚王陵是坐北朝南的陵墓,有12间房,使用面积达850多平方米,它将狮子山掏空了半座。陵墓采用的是汉代流行的横穴岩洞式,却又开凿了一个巨大而方正的天井,这在以往开掘的汉墓中从未有过,为了清理天井中的夯土和填石,人们用铲车、吊车作业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才大功告成。然而狮子山并不是一座土山,和徐州周围不少山丘一样,它是座石头山。可想而知,在当时条件下,开凿这个硕大的天井,凿石、夯土量约5000立方米,没有现代化工具,靠的全是人工,不知耗尽了多少人的生命!实在令人吃惊。

专家们推测,这座规模宏大的楚王陵在当时至少也得花20年才能完工。据史实记载古代皇帝与王侯从即位起就为自己造墓,并且把每年从府库中挑选的财宝放进墓里,以致死后也陪伴他荣华富贵。这座天井就像奢华而美丽的大厅,高达11米之多,长达117米的墓道就是穿过天井通向山体深处神秘的地下世界。

规模巨大、结构独特、设计颇费心机的狮子山汉墓也在劫难逃。发掘之初,考古人员就在天井中部的填土中找到了一个盗洞,它斜向西北方向,没有丝毫偏差地直通向塞门。盗洞外口非常小,仅能容身,里面的直径却有9米多。内墓道是由4块一组、共4组塞石严密地堵着,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盗墓人在一组塞石上凿成“牛鼻扣”,穿了绳子连撬带拖将4块各重达6吨的塞石硬拉出墓道,这种全凭人工的作为也令现代人难以想象。当他们走时,也不是仓皇逃窜,而是将盗洞填上、堵住,这一堵又堵过了2000多年。可见当时盗墓者的组织严密、做事谨慎,一般被盗过的墓葬里总会留下点痕迹,可是这里竟一点儿也没有。

1995年2月28日,主墓道内淤泥被清理完毕。神秘的地下宫殿被考古工作人员挖掘开,里面存有2000多年前楚王的宝物,玉片拼合成各种图案、空白部位绘着汉代漆画,长2.8米、宽1.04米的玉椁,却已经不幸被盗墓者砸开。玉片碎了一地,裹着金缕玉衣的楚王已失去昔日的威风,被盗墓者毫无顾忌地拉了出来,金缕玉衣也被剥去,七孔中塞着的金玉和身上佩着的金印都被搜去。

楚王的金缕玉衣虽被剥了下来,但就4000多片散落的玉片表明,盗墓者只是为拿走金银,却没有动那些质地上乘、工艺精致、光彩照人的玉璜、玉璧、玉杯、玉牙冲、玉龙等,而这件件都是国宝。经清查共有200多件套完整的玉器。因为汉代对使用玉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普通人不会有名贵的玉器,若有的话,则等于告诉别人这些东西来路不明,不是偷来就是盗来,会招来杀头之祸。正因如此,墓中的这些玉器得以完整保存下来,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但是,他们拆下了金缕玉衣的金丝,这些串起玉片的金线只有2~3千克重,一件世代“绝品”的金缕玉衣从此金玉分家。从散落的玉片来看,每片玉上都有一只以上钻孔,这些钻孔细小的只有如今最小号的缝衣针大小,且紧依着边角工整地排列着。可以想见当年的手工艺已达到了何等程度,更何况那用来串缀的金丝又是镂得这么精细,这在2000年后的今天也是绝对精致的。

楚王墓的发掘像许多遗迹一样,打开古墓只是窥视了历史的一角,有待我们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去研究探索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