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万里长城、兵马俑,几乎无人不知,但是要说起一条2200年前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恐怕就鲜有人知了。秦直道,指的是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修筑的一条军事交通大道,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它就是秦朝时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扶苏率30万大军,耗时两年半时间在山脊上修筑从咸阳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五帝村)为起点,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的“直道”,这条“直道”全长700多千米,一路“堑山堙谷,直通之”,路宽30米至40米不等,最宽处约60米,直道坡度平缓,相当于今天的二级公路标准。针对这条2000多年前的古迹,人们也提出了许多疑问。首先,秦直道在修建时必然会遇到一些特殊河流,这些河流的两岸陡直挺拔,并非堵塞、填垫所能解决,架桥也就成了唯一的途径。那么,在2000多年前,修建一座跨度在100米以上的大桥,究竟选取什么方式与材料来进行?其次,秦直道从咸阳一直延伸到当时匈奴人的居住区,也就是说,它的行进路线势必要经过秦人并不十分熟悉的鄂尔多斯高原。这里丘陵绵延、沟壑纵横,那么2000多年前的秦人,是如何在两年半的时间内,掌握了如此精确的北方的方位概念以及如此丰富的地理学、地貌学知识呢?最后,2009年5月,考古人员在对位于陕西富县的秦直道进行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时,意外地在2000年前的路面遗存中发现了3个儿童脚印,还有一些男人与妇女的脚印,那么这些脚印又是从何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