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的内涵在于对症下药,培养女孩子的积极情感,首先要了解女孩子的独特心理,只有了解了心理,才能明了她行为的意义,这样,两代人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有了良好的沟通氛围,父母的教育才能够有的放矢。
莫威尔博士是一家心理诊所的医生,他经常接待一些苦恼的母亲和烦躁的父亲,他发现,在这些家长之中,那些孩子是女儿的父母们,她们的怨言比男孩子的父母亲更多一些。她们大致有如下怨言:
"她的所有东西都必须是粉色或者绿色的,而且她拒绝穿牛仔裤。"
"她太敏感了。我说什么她都觉得烦。"
"我们希望她能够顽强、独立,因此我们像抚养儿子那样抚养她,但她对卡车和枪械游戏根本不感兴趣,而且不喜欢和男孩子们玩耍,她说怕他们打架。"
"她心思细巧,总是能够取悦我们,而且她也想取悦她的老师。她安静、合作、学习成绩好,而且几乎总是默默无语。"
"她总是那么招摇,好像整个世界都受她的支配,要她不那样,除非世界的末日就要到了。"
"她已经谈恋爱了,她的男友叫乔希,他们经常约会,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两年了,我真担心她会给自己给我们制造麻烦。现在的孩子,太自以为是了,他们经常做一些成人做的事,而且连眼都不眨一下。但是她还这样小,怎么能为长远的后果承担责任呢?"
"她想和我一起做所有的事。如果她母亲对某事说'不',她就找我;如果她母亲有什么不同意她,她就看着我;如果她对某事不高兴,她就趴在我肩头上哭。作为她的父亲,我喜欢她对我信赖,但我不知道这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情感生活,因为她现在总是对母亲很敌视。"
"我的女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尖酸刻薄。你可能会认为我是一个来自地狱的母亲。但是你不知道事实,在我和女儿之间,几乎无法沟通,我们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共识,我喜欢的,她一定厌恶。她崇拜的,我肯定痛恨。我们就像是两个极端,有时,我怀疑我们怎么会来到同一个家庭里。想当初,3岁的她是多么可爱。"
"真不知道我的女儿怎么那么繁忙,她似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乐队练习、吹笛子、打排球、游泳、在玩具店打工、在医院当志愿者,再加上非常刻苦地学习。这些时间把她整个人缠住了,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和她交流,或许,她根本就不喜欢和我们交流。"
这些听起来很熟悉吗?我们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是否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或者也有相同的心境呢?
其实,总结上面的怨言,我们就会发现,这是因为女孩子和男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所造成的,女孩比男孩更敏感,也更加难以琢磨,因此,培养女儿似乎比培养男孩子更加艰难。许多父母都觉得,理解女孩就像想要了解一个刚从太空飞船上下来的外星人一样。
我们从传统观念中了解的关于女孩的知识与一个现实中的女孩是如此不同。我们误解女孩,因为主流文化期望女性的行为跟男性不同,也忽视她们的独特性。另外,很多父母根本没有专门针对女孩子心理进行教育,他们对女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毫不知晓,这也使得两代人产生了代沟,而难以沟通。
只要我们能够了解女孩子的心理特征,了解孩子的情感发展之路,并不再以主流文化对女性的那种要求来看待女孩子,那么再教育就会轻而易举了。
要了解与理解女孩子独特的心理,我们有必要从一个新的视点来看待女孩子。所谓新的视点,就是脱离主流文化对女性"弱势"的定义,用"女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女儿。我们必须戴上女儿的"眼镜",以便使我们能够看到她所能看到的世界。
男孩和女孩毕竟是不同的,但是现在的主流文化一直认为男人比女人好,男人总是正确的,而一些女权主义则认为女人比男人好,或男人是错误的。无论哪一种观念,对于培养女儿来说,都有失偏颇。我们父母不要以为做男孩的家长更容易,或做女孩的家长更容易,这样的观点是狭隘的,容易束缚我们的手脚,让我们的教育出现偏差,同时也会在孩子内心形成一种错误的性别意识。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人性平等呢?我们所说的平等绝非不分性别,保持中性,而是女孩子的自我平衡整理。我们知道,女孩子把世界看成是一种关系。与争取独立不同的是,女孩子们寻求的是一种平等的付出与获得、相互依存和相互积极制约的关系,这种平等关系对于女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有助于她在社会人群中有自己的主见;另一方面也对她自身人格的完成非常有帮助。
心理研究表明,当女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某种关系的一部分并能表现出对这种关系的关心时,她们的自尊心就能得到增强,也就能够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这样的女孩子一般都很独立、自信。
可以说,女孩子把关系看成是行为的基础;她们的行动就是试图与别人保持关系。也就是说,女孩子们主要是寻求与他人保持联系而不是控制对方,这就是一种平等,这种平等与男孩子所特有的攻击性和控制性完全不同。韦尔兹利学院的斯通发展服务和研究中心(简称斯通中心)的治疗师、专家及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种关系式的生存方式。
也就是说,男性和女性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女性有助于两性的平衡发展,但是社会主流文化把男性引到了自主性上,而把女孩子这种天然的、与人保持联系的能力培养精炼成关心和照顾他人并辅助他人发展的艺术,女孩子的本能使得她根本不喜欢这样的错误引导,因此,出现了行为上的反抗,如果反抗无效,那么就会极端顺从,而那些比较固执的女孩子,就会变得非常叛逆。
作为父母,只有理解了女孩子们的这种关系取向的模式或世界观,才能理解女孩大多数行为的原因。当我们抱着理解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们的行为时,她们的问题才会变得明朗,我们与她的沟通也就不再艰难,而对于孩子的情感培养也就能够抓住关键,最终,我们必然能掌握与她们共同生活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