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男孩要敢于"出风头"(1 / 1)

家长应该从小培养男孩的表现意识,让男孩什么活动都要积极参加、什么台面都要敢上,要有成功者敢作敢为的风范。

有些家长很苦恼,因为儿子爱"出风头",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强调低调,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家长觉得不妥,怕招人待见。如果你的男孩爱"出风头",请不要过于担心,因为这未必是件坏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你可以引导他,但不要强制改变他!

1998年的一天,河北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突然驶进来一辆漂亮的轿车。对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来说,这可算是一件新鲜事。村里人于是纷纷走出家门,围在轿车四周,想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事。

这时,车上走下来一位留着短发、身穿灰夹克的中年男子,他大声地询问:"你们有谁想去拍电影?想拍电影的,就站出来报个名!"

虽然村民们都看过电影,但对于怎么拍电影却知之甚少。中年男子连问了几遍,村民们没有一个愿意搭腔。正在这时,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向前迈出了一步,大胆地说:"我就想去拍。"小女孩一看就是个标准的农家女孩,长得也不漂亮,单眼皮儿,小眼睛,透出一股子倔强。

"你会唱歌吗?"中年男子问。

"会!"女孩儿毫无惧色,唱了起来,边唱边跳,"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

不过她唱得实在不怎么样,不仅跑调,唱到一半还忘了词儿,惹得村民们哄堂大笑。

没想到中年男子却指着她说:"好,就是你了!"

这名中年男子,就是国内大名鼎鼎的电影导演张艺谋,而那个勇敢向前迈出一步的女孩,就是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出任女主角的魏敏芝。

魏敏芝,一个普通的乡村女孩,因为唱了一首跑调的歌而首次登上了大银幕。当地的村民中比她会唱歌而且唱得好的人多得是,却没有第二个人敢于站出来。魏敏芝敢于"秀"出自己,于是赢得了这次出镜的机会。

一个在山村长大的小姑娘都能如此,更何况是男子汉呢?男孩爱"出风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而是他敢于"秀"出自己的表现。在男孩平时的说话和做事上,家长要多让他锻炼自己的胆量,把该说的话说出来,该做的事做到位。在每一次可以表现的机会面前,都要鼓励男孩不怕露怯地站出来。敢于表现自己,既是一种考验,也是男孩未来走向成功的敲门砖。

让男孩不要担心自己的说话水平以及说话的结果,这样男孩就会越来越有信心,一旦遭遇大场面就不会轻易怯场了。不管怎样,未来的好机会理应属于敢于"秀"出自己的男孩。

在这个社会里,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学会展示自己。当然,不管是哪一种展示,孩子最大的障碍都是心里的恐惧感。这种感觉尤其以参加演讲为最突出,关于如何帮助男孩养成"不怯场"的习惯,著名的教育专家孙敬修老师提出了三点原则:

(1)让男孩讲话做到吸引人。如果男孩上场展示自己时,会场上乱哄哄的,父母要事先预料到这种情况,告诉男孩不要放在心上,可以沉默一会儿,等听众安静下来,再进行展示。或者先讲一个笑话、说几句开场白,既缓解了自己紧张的情绪,也能让台下的注意力集中。当场上安静之后,男孩就可以进入正题了。

(2)男孩在进行自我展示时,眼睛不必去看那些不注意听你表演、在一旁交头接耳的听众,这样会影响自己的情绪。选定一两个表情丰富、能与你互动的人,这样你看着他笑他也会笑,你难过,他也会掉泪,你激动他也会鼓掌,从而使男孩在台上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

(3)如果男孩一见到很多人就紧张,家长事先就不妨让男孩把台下的人全都抛开,视而不见,完全进入自己的状态,全神贯注地忘我展示,这样也能够引人入胜。

如此一来,男孩面对大场面的恐惧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完美的自我展示,以及赢得满堂彩。不仅课余的活动中男孩要积极展示,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该勇敢地"秀"出自己。比如,在老师提问的时候,你要积极地举手回答,即使答错了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没面子,毕竟你要比不举手的同学勇敢得多,老师也会因为你的踊跃回答而对你刮目相看的。

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言语不多的男孩,父母更应该鼓励他积极展示自己,当男孩说话的时候,不要怕男孩说不好而替他去说,次数多了,男孩会越来越依赖你,性格和行为也会越来越自闭。

如果想让男孩多锻炼锻炼,不至于让他自卑,觉得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父母平时就应该培养男孩"想说就说,想做就做"的习惯,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出风头",在别人的掌声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样他的世界就会完全不同,未来的道路也会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