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章 袁绍攻朝歌(1 / 1)

邺城之战之后,袁绍军的士气极高

袁绍和自己的麾下谋士,沮授,审配,田丰,荀谌,许攸…………等人商议一番之后。

决定趁着士气,彻底将黑山军势力彻底解决!

袁绍气势汹汹引大军南下直扑司隶,河内郡内的朝歌城,这里正是北上太行山脉的重要城隘。

此时守卫朝歌城的乃是董卓任命的冀州牧壶寿和黑山军自称【平汉将军】的黑山军小帅陶升,

壶寿是大汉朝廷任命,或者说董卓任命的冀州牧。

因为谁都知道,虽然现在的长安朝廷名为大汉龙廷。

但是实际上如今的天子刘协,不过是董卓肆意摆弄的傀儡而已。

董卓如今是太师,也就是所谓的董太师。

对于董卓而言,刘协不过是个提线木偶,长安朝廷的一切政令都是出自于董卓手中。

而这冀州牧壶寿的任命当然也是董卓麾下谋士李儒的命令、

李儒想要利用这冀州牧壶寿搅乱冀州的局势,给予袁绍带来一些麻烦。

壶寿乃是董卓任命的冀州牧,不过冀州被袁绍给占据了。

袁绍最为枭雄人物,当然不可能将冀州让出去的。

他没有地方可去,最后只能够暂时投靠袁术,结果被袁术派来和黑山军联合。

在袁绍的兵锋之下,袁绍大军自魏郡迅速西进,他开始攻打起来了朝歌县城、

攻打驻守此处的冀州牧壶寿和黑山军自称【平汉将军】的黑山军小帅陶升。

朝歌城,是一座名字十分美丽的城池,当然了也是一座十分有名的城池。

因为曾经的朝歌城是商朝国都,曾经煊赫一时,留下来了无数美丽的传授。

而商朝是华夏帝国可以说公认的第一个王朝,朝歌城的地位当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夏朝很多人认为影响力不够,或者出土的证据不足,不能够作为华夏帝国第一个王朝。)

多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最最开始的奠基者。

商王盘庚时期,将商的国都迁到了殷,

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个帝王以殷为都,大肆修建城池。

商纣王执政时期继续开始扩大殷都,并且大修离宫别馆,称为朝歌。

在作为商纣王的国都时期,朝歌达到鼎盛。

历史记载达到了鼎盛之期的朝歌城乃是一座非常繁华奢靡的城池。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这寥寥七个字便是可以看出来朝歌城的辉煌了。

商代最后一个王帝辛更是在这里修建了赫赫有名的鹿台。

让朝歌城无论是名气,还是其繁荣程度,都是达到了一个巅峰之期。

商代前期多次迁都,并没有一个确定的都城。

武丁即位后四处讨伐,征服了许多小国,

领土扩张,商朝达到全盛。

商代的都城也就此定下来了朝歌城,之后便是并没有变动过,并且在历代商王的修建之下是越发地繁华了起来。

商代最后一个王名字是叫做帝辛,或者他还有一个更为让人熟知的名字,那便是商纣王.

商代最后一个王帝辛(商纣王)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多么简单的君王。

他曾经是多次攻打东夷,为华夏帝国的开疆扩土建立了不凡的功业功绩。

对于开发中国东南,还有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经济的开发也是有很大促进.

实际上实在帝辛(商纣王)的时候,华夏帝国第一次将自己的领域扩张到了长江的流域之内

当然了,所有的战争都是避免不了的,便是军费了。

但也是由于连年发动战争和大规模建造琼宫瑶台,大大耗费社会的人力与资财。

在严酷的剥削之下,促使社会矛盾激化。

而周武王趁朝歌城兵力空虚,联合不少部落。

共同伐纣,攻打朝歌。

最后爆发的就是的牧野之战了。

这一次的牧野之战可以说则是决定了周代替于商朝的一次大战。

而具体的过程之中大致然是这样的:

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也就是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

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其他部族会合。

联军总数达数万人,许多部落布满

甚至还是有不少方国的国君亲自赶来。

联军于2月26日布阵未完,就下了雨,联军共有“六师”。

周武王为了大战,开始预先排兵布阵,准备则是开始了和商纣王的军队开始决一死战开始。

三百乘战车,三千名虎贲为一个军队,为第一梯队。

其余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

27日清晨,在牧地,周武王庄严誓师说:“俗话说,母鸡司晨,是家中的不幸。

现在纣王只听信妇人之言,连祖宗的祭祀也废弃了。

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却让逃亡的奴隶担任要职,让他们去危害贵族,扰乱商国。

今天,我姬发是执行上天的惩罚!……战士们,努力呀!”

周军将士们士气大振,这一段话后来有事被称为了“牧誓”。

28日拂晓,联军进至牧野。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朝歌方面,

第一批紧急军情前脚刚传到,联军自己后脚就跟着来了,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可以破敌,而且也没有可用的战车。

于是单靠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士气正锐。

帝辛知道了周军袭击,武装了大批奴隶、战俘,与国都内的军队,到牧野迎战。

牧野之战的决战当中,

大周联军的吕尚,也就是俗话中所说的姜子牙是大发神威了起来。

姜子牙虽然乃是白发苍苍然的老者,当然居然在牧野之战的决战战场当中赫然是表现出来了无双猛将的的实力和风骨,战力。

牧野之战的决战当中,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

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

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

帝辛既然强迫这些奴隶和战俘上战场,自然会在后方以亲信部队押送,防范他们反叛或逃跑。

这些少量忠心的禁卫军,也是帝辛手中最后的底牌。

然而前方的军队又是在周军的强大冲击下慌不择路地往回跑,遭到了后方精兵的阻拦。

好汉不敌人多,在人潮的冲击下,这些武士也阵脚不稳。

奴隶们为了逃命,加上被后面人潮推动,于是倒戈相向,乱打一气。

顿时让整个战局都是陷入到了溃败的态势之内,根本便是无力阻挡了起来。

再加上身后联军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

帝辛的最后一道阵线也守不住了,整个商朝的大军就此进退失据之下,已经是彻底狼狈不堪之间,彻底崩溃了。

帝辛也是知道大势已去了。

而帝辛则是不得不快马加鞭,逃离战场。

商军残余抵抗持续一日,不过无力挽回局面。

商纣王在牧野与周武王决战兵败之后,退入朝歌城内。

商纣王帝辛见大势已去,不甘心被捕受辱。

于是鹿台投火自尽,在大火中死在鹿台。

牧野战后,纣王自焚之后,商朝于是灭亡,周朝就此建立。

(《史记》:“······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

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牧野之战后,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滔滔的六百年商代,就此覆灭于历史尘埃烟云中。

代之的则是日后延续了足足八百年的大周王朝了。

而随着商代的灭亡之后,当然是朝歌城是失去了他的国度和政治中心的地位。

取而代之的则是镐京城,也就是日后所说的长安城。

就此朝歌城从巅峰开始走下了下坡路。

不过好在武王的仁慈,并非是残暴之君王。

所以朝歌城也是并没有在武王的手下遭到了大的摧毁。

朝歌城,依旧巍然挺立,壮观无比,

人就是的“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武王伐纣,牧野一战。

纣亡国灭,600年社稷毁于一旦,周武王大获全胜。

战争没有波及朝歌城,朝歌城依旧高耸如故。

战争后,周武王提包朝歌封纣子武庚为诸侯,以延续商朝祭祀。

后武庚又是叛乱周朝,周兵攻朝歌。

武庚死亡宫殿被焚,百姓被掳,许多的商朝的百姓被迁走。

朝歌才真正成为废墟。

这就是牧野之战决战和朝歌城兴衰的一些大致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