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远眺广宗(1 / 1)

“皇甫将军几句话就能让这群西夷蛮人俯首帖耳,不愧为当世名将,大丈夫正当如此。”

看见一句话就让众多的羌人俯首帖耳,刘备的眼睛顿时一亮。

他的脸上露出些许的艳羡之意,甚至看起来对于皇甫嵩有几分崇敬之意。

他胸怀大志,自然想要和皇甫嵩一样成为执掌一军,安邦定国的统帅。

皇甫嵩最近风头太过于盛了,本身就是出生于震慑边地多年的将门世家安定皇甫氏,自身的实力又是如此的出众。

在连续平定了颍川,汝南军,陈国,陈留军,东郡等多个人口众多的大郡后。

黄巾贼中无人不知道皇甫嵩的威名,都是畏如蛇蝎。

在汉军的将校中,也自然有许多人将皇甫嵩定为了自己的目标,将皇甫嵩视为偶像,刘备就是其中之一。

不一会的功夫,董卓、皇甫嵩穿过了军营,终于来到了董卓的中军帅帐。

皇甫嵩和董卓简单商量了一番。

两人带着的校尉以上的将校依照品秩高低,排好队列,分别跟着皇甫嵩和董卓进入帐中。

留下来的人商议接下去对于广宗城的战事。

剩下的没有达到的将校则各自散去带领士兵安营扎寨,准备养精蓄锐。

这次皇甫嵩带兵到达广宗城下带来了二十万左右的士兵,步骑都有不少。

士兵要驻扎在广宗城之外必须得有驻扎之地,扎营驻寨是行军的要事,当然不能马虎。

董卓已经提前给他们找好了地方。

在一个将领的带领下,一行人前去筑营之所,发现是在广宗城原本就有的的汉军营垒之后。

先前卢植在攻打广宗城的时候,采用的就是广筑营寨之计谋。

他在黄巾军城外的营垒外筑造起了连绵的土山,挖出了深深的壕沟,以围困之。

这是传统的攻城办法,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大杀器。

一般这一种手段一旦使出,再坚固的城池也会迟早被耗尽,被攻克。

只是土山、沟堑等这些工事刚筑凿成不久,卢植就被槛送京师了。

事实证明,卢植建立土山、沟堑以进行阻挡贼军还是很有效的。

就算是先前董卓败给了张角。城中的黄巾军也没有能够从城中突围出来。

而这和卢植之前所修建的防守设施也是不儛关系的。

现在皇甫嵩驻扎只需要在卢植原本就有的营垒之后继续修筑营帐设施就行。

这算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陆天也和刘备告了别,刘备一脸不舍地说让陆天之后去他的军营看他。

两人依依不舍一番之后就此别过。

陆天骑马带着士卒往着董卓事先安排好的驻扎营地之处而去。

路上却是遇到了皇甫郦和傅燮两人,两人正在往着自己所在的军营之处走去。

看见陆天却是一起就朝着陆天挥起来了手,看见两人陆天也是一阵欢喜,立刻就迎了上去。

皇甫郦却是对着陆天问道:“子穹,我说怎么我和南容怎么都找不到你呢。

刚才,你怎么和董将军账下的将校都混在一起了。”

傅燮脸上也露出奇怪之色:“子穹,你好像认识那人一样,你们两人难道以前就认识不成?”

陆天对着两人解释道:“你们两不知道,此人姓刘名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更是卢公的弟子,涿郡人也。

数月前,他闻卢公奉旨讨贼,于是率领着麾下部曲前来助阵,被拨入邹校尉麾下。

之前在清河的岸边,我看见他相貌奇特,感觉他稀奇,所以和他攀谈。

三言两语之下,说得很是投机,所以一直聊了一路了。”

皇甫郦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说道:“原来是皇室宗亲,竟然还是卢公的弟子。

难怪我看他一双长臂,又是大耳倒是有些稀奇。

看来你说他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的话也不一定是虚假的了。”

话虽如此,皇甫郦还是不以为然。

汉家至今将近四百年的天下,刘氏一族开枝散叶,宗室子弟不知道有多少,

什么劳什子的中山靖王他听都不曾听说过。

好像是是前汉时的一个诸侯王,距今年代久远,后裔里早就没有什么大人物了。

那些刘氏的嫡系子弟要么是一方郡国之主,要么是一方的封疆大吏,

要么在朝廷之中担任要职,又怎么会像着刘备一样来军中混迹。

估计也就是连宗正府都不一定录入的皇室远支罢了。

傅燮则是开口说道:“坚秀,子穹,闲话就不要多说什么了,我看我们还是先去安营,一路行到广宗,士兵,是该好好休息。

恐怕不久就要攻打广宗城了,必须要让士兵们先恢复一下子体力才好。”

陆天和皇甫郦也纷纷表达了赞同,三人交谈一番,各自散去。

陆天带着戏志才,裴元绍,周仓一行人匆匆赶往了董卓和皇甫嵩事先安排好的扎营之地。

安排给陆天扎营驻寨的地点却是在广宗城的东城墙之外。

他简单探查了一番,发现城外有黄巾军的营垒,也在东城墙外。

也就是说陆天这处的营地也就正对着广宗城外黄巾军的营地,

无需要陆天发号命令,裴元绍,陈到等人已指挥部卒搭建起了营地的雏形。

兵卒们手持木板开始建造外围的栅栏,有的则开始的搭建起来了帐篷。

搭建之声不时传出来

最先建好的自然便是陆天的中军主帐

陆天在营地划设好的区域内巡逻了一片,检查了一下进度与细节。

他嘱咐裴元绍说道:“我们攻打广宗城,必定不容易。不知道要在这里驻扎多久,所以营区也要认真搭建,不得敷衍了事。

外边的壕沟要深点,栅栏搭得高点、坚固点,望楼等物也都要建起。”

光是扎帐篷的话,使用的时间并不会很多。

不过为了确保驻地安全,军营四周要围起一道临时的木墙。

制作方法是先砍两排树干,一排长一排短,把树干底下烧焦以后埋二分之一入土。

长树干排成紧密的一排在外,短树干排成一排在内,在两排树干之间架上木板,

而且还要挖掘水渠来进行排污。

加上挖掘水渠,建造栅栏的时间的话,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就要多出许多了。

到了傍晚的时候,帐篷基本都已经搭建完成了。

士卒们歇息了下来,又开始烧水做饭,阵阵炊烟从营地里面传了出来。

很快有亲卫将食物和酒菜送到了陆天所在的中军主帐之内。

相比一般士兵所居住的帐篷,陆天的中军主帐要大上许多。

足足是一般帐篷的五倍大小,有点类似游牧部落的牙帐,

可以容纳二三十人,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要不然,也配不上它那昂贵的价格。

这一个中军主帐的价格,至少在一百金币以上,

营中搭建起了一座望楼,就在他的住帐之侧。

到了夜晚,陆天依旧没有入睡,便爬上了望楼吹风。

他素来是有精神衰落的,常常会犯失眠的毛病。

而一旦失眠,干脆不睡,出来走走其实倒是一个治疗失眠的好方法。

他缓缓来到了一旁的望楼之上,登入楼顶。

高处凉风阵阵,乃稍觉凉爽。

他扶住望楼的护栏,居高远望。

深黑的夜空下,远处的广宗城内有点点火光。

近处连绵的汉军营地中也是火光点点,观望之,仿佛乃是倒挂的星河。

广宗东临清河,其余三面都是旷野。

远望之,城墙高耸,全是如同蚂蚁一样的黄巾军守卫部队。

除了城上守卒,城外并有黄巾军的营垒,在城外连绵不断,与城中成犄角之势。

显然张角也是懂得守城必守野的道理。

除了城内的大股守军外。

在广宗城的城外,张角也驻扎了不少的人马,并没有采取坚守孤城的战略。

陆天略微思索猜测了一番,心想张角这么做大致是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所谓的守城必守野,广宗城的战略位置突出,不能轻易的放弃。

对于这种军事重镇,敌我双方都是无比的看重,在此地部署的兵力自然也就不在少数。

在兵力大致持平的情况下,守城的一方是不能死守城中的。

死守城中只会使得战争的主动权落到了攻城一方的手中。

二也是因为广宗城其实并非巨鹿郡的郡级主城,虽然是一座军事重城,十分坚固。

但是城池并没有那么的大,比起他们之前攻打的濮阳城论起城池的规模来说要小上许多了。

要是将士兵全部放在广宗城之内,也是有点放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