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金城太守陈懿(1 / 1)

金城郡允吾城之内,太守府衙之内,

此刻在偌大的官署一处大厅之内,金城太守陈懿正在不停地来回踱步。

他的脸上满是焦虑之意,湟中义从突然之间反叛,他实在是没有想到、

而且因为对于大汉龙廷多年的怒火,叛军竟是发展的如此迅猛。

不多时的功夫,就已经席卷了半个金城郡,如今更是已经来到了允吾城之下,将允吾城团团地给包围住了。

陈懿本是举孝廉出生,对于军略并不是很通晓,只能够算是略知一二而已。

之前担任金城太守在对付羌人叛乱的过程之中,他也是主要依靠的是湟中义从的力量。

湟中义从的战斗力有多么强他这个金城郡的太守是最最清楚不过的了。

汉廷诸州郡之中,基本上公认的是以西凉军区的战斗力最为强悍。

长期以来凉州军都奋战于凉州战场的第一线,他们的战斗力都是在一次次的血战之中磨炼出来。

在整个大汉龙廷诸多军区之中,恐怕也只有并州军,幽州军,中央军可以勉强抗衡一二。

这四大军队,也是公认的整个汉廷的四大强军。

假如将大汉比作是一间宫殿的话,那么这四大强军便是这座宫殿最为粗壮的四根大柱。

而在凉州兵马中,又有诸种的分类,而如今的凉州军中公认的最强部队一共有两支。

一支是追随与董卓董仲颖的西凉军,这一支强军跟随着董卓一直以来南征北战,曾经立下过无数赫赫战功。

从凉州一直追随董卓到达并州,大大小小参与过的战役超过数百战,而且打的都是异族。

董卓出生于凉州陇西,所以他的部下大部分都来自于凉州。

他年轻时好行侠仗义,与当地的羌人首领来往密切。

当然这种密切可不只是单纯交际得来的。

董卓和羌人的所谓交情,那都是不打不相识式的打出来的交情。

董卓在凉州,那可真是身经百战,真正是一刀一箭之中打出来的威名。

后来董卓又镇压过当地羌人的叛乱,可谓与凉州一地的羌人打过很多交道。

深谙马背民族战斗力的他,招募了不少羌人、匈奴人等塞外居民进入自己的部队,构建起强大的骑兵力量。

只是如今这一支雄兵前番已经离开了凉州。

当董卓成为了大汉并州刺史之后,追随董卓去并州对付匈奴人和鲜卑人去了。

之前贾诩去并州投奔的老乡张济便是董卓的部下之一。

其实也就是间接投奔董卓了。

历史上董卓入京时带去的三千兵马,正是这样一支队伍。

更是因为西凉军的恐怖战斗力,董卓才能够仅仅凭借区区三千人马在洛阳城中的群雄角逐的大戏码之中脱颖而出,

随意废立天子,把持社稷,污秽龙廷,**染宫禁。

之所以董卓如此的有恃无恐,就是因为他手下的这一支大军的实力确实强悍。

除了董卓这一脉的兵马之外,第二支最强兵马就是湟中义从,这么多年来镇压羌人叛乱湟中义从可是一直奋斗在第一线。

他作为汉廷手上最为锋利的利剑,所向披靡间,不知道染上了多少羌人的血。

历次羌叛中,湟中义从总是最为活跃的一支兵马。

大汉龙廷在边地一共有三大骑兵,号称为三把镇压异族的利剑,湟中已从便是其中之一。

无论是段颎,还是张奂,皇甫规,这三人在镇压羌叛之时,最最倚重的都是这一支大军。

如今董卓一脉的西凉军已经远去并州,在凉州那就是湟中义从称第一,那就没有人敢于称第二了。

按照现实中的话,那就是假如湟中义从打凉州军其他部一巴掌,凉州军敢还手吗?那还真不敢。

只是此时太阿倒持,湟中义从追随着他们的首领反叛,怎么能不让陈懿心惊。

而且更让陈懿感到蹊跷的是,北宫伯玉这次来到允吾城下,并没有直接攻打。

而是派人先前来说明了自己并非是真心反叛,只是想要让汉廷可以给湟中义从降低赋税,还有一定的独立权。

只要陈懿肯出城来劝降并且答应这些条件的话,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便愿意归降。

当然陈懿能够做到一郡太守,两千石的大吏,他当然也并不完全相信两人的话。

羌人时而背叛,时而归附,那也是正常。

但是万一有诈那又该如何是好,自己一旦轻易出城。

一旦被北宫伯玉给扣押下来的话,金城郡内群龙无首。守军的士气必然会大幅度下降。

到时候起义军就可以轻松地将金城给拿下来。

只是假如北宫伯玉是真心想要投降那又该如何是好呢?

自己拒绝出城那岂有不是将他给惹恼了。

若是将北宫伯玉给惹毛了。

他一怒之下真的攻城的话,虽然允吾城险要,但是想要抵挡北宫伯玉的话,还是相当困难的。

到底该不该出城呢?

此刻的陈懿相当的矛盾。

假如真的就出城劝降的话,无疑就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交给了北宫伯玉所把控。

自己就是案板上的面团,刀下的鱼肉,任凭这北宫伯玉所揉搓了。

只是不出城的话,起义军一怒之下攻城的话,那有该如何是好。

正当陈懿矛盾万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之时。

脚步声传来,厅内却是走进来了两人。

两人皆是峨冠儒袍,一番士人的打扮。

走到陈懿的身前,两人行了一礼,便是纷纷开口,对着陈懿劝谏道:

“府君,万万不可以出城啊,这必定是敌人的诈降之计啊,大人一旦出城,这些羌人必背信弃义,定会被北宫伯玉给扣留住,俗语有云,千金之子不坐垂堂,你是金城郡太守,身份尊贵,不应该轻易涉险,就算是要派人,也不该由您亲自前去。”

“府君,莫要中了羌贼的奸计啊,府君请明鉴啊。

此事具体如何处理,需要仔细考虑一番,羌人此番起兵,如此顺利,恐怕不只是想要减免赋税这么简单、

北宫伯玉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已经击杀了护羌校尉冷征,而且连连攻克数县,显然是早就有所准备的,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轻易将他们打发走,如今最好的行动,还是应该固守允吾城,等待左使君派兵支援。”

两人走到了陈懿的面前之后,相继开口劝到,劝陈懿不要轻易出城,中了北宫伯玉的计谋。

陈懿抬头一看,却是凉州从事边允,韩约二人、

这两人在凉州可都是名声相当显赫之人,素来有贤能的名声。

边允曾经在新安县担任过县令,为政的方针与他的名字颇为相似,非常四平八稳,异常稳妥。

他十分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后来边允受凉州刺史左昌所征辟,委派到了金城郡成为了他手下的一名从事,也是他的心腹之臣。

而韩约曾在金城郡中开设私学讲学。

与一般汉人所开办的私学中只招收汉人,不招收羌人不同,韩约开设的私学,非常开放。

韩约的教育理念是有教无类,不像是一般的腐儒一般华夷之见有那么的重。

因此他所开设的私学招收的学生门槛也低很多。

无论在羌人还是汉人都可以去听讲他的课程,因此也十分受到羌人的爱戴。

哪怕是羌人也对于韩约这位名扬西州的名士颇为爱戴。

这次叛军消息一起,韩约便赶来协助陈懿抵挡叛军。

两人也是自己手下的两位重臣,作为幕僚多次为自己出谋划策。

看见这两个人走进来,陈懿原本悬着的心立刻就放下来了大半,脸上的表情也慢慢地舒展开来了。

这两个人都是名震西州的名士,也是他的智囊,有两人在,陈懿瞬间感觉到自己多了左膀右臂。

看到两人来到了自己的身边,显然陈懿也很快镇定了下来,强作淡定之色,对着两人说道:“文约,靖言,你们二人来了,你们所说的确实很是有道理。

只是湟中义从骁勇善战,我怕不出城劝降的话,允吾城恐怕很难把守地住,到时候我自己一身之躯丢了倒是不要紧,可是城中的百姓那可就是要遭殃了。”

“大人无需这么担心,湟中义从固然骁勇善战,但是允吾城极为险峻。

湟中义从在攻城战中也无法完全发挥出他们的实力,威力至少会下降五分的,只要据城坚守,虽然贼势庞大,气势汹然,但是想要将允吾城吃下来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的。

到时候只要等到汉阳郡凉州刺史左昌大人发兵前来救援,我们内外夹击,敌人一定会崩溃的。”韩约听到了陈懿的话语,连忙开口劝慰道,想要坚定一番陈懿对抗北宫伯玉的决心,要是陈懿脑子不灵光贸然出城,那么允吾城的防御计划可是就要全完蛋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要赶快将陈懿给稳住。

“文约,靖言,你们两人说的也对,我确实不应该轻易出城而去劝降,只是我还是想试一试,为了金城郡中的百姓,假如能够劝降北宫伯玉那肯定是最好不过的了。北宫伯玉的使者说了,假如我不愿意出城劝降也可以,他们还点名了两人,只要这两人代替我,一样可以代表金城郡来和他们谈判。”

韩约,边允听到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的疑色,问道:“北宫伯玉说另外两人可以代替太守前去谈判,不知道北宫伯玉说的两人又是哪两个人?”

陈懿面露难色,说道:“他们所说的两人,正是你们两人,北宫伯玉的使者说了,韩文约和边靖言两人在羌人之中素来有贤明的名声,汉人狡诈,说的话他们不敢轻易相信,而羌人除了金城太守陈懿之外,只信这两个人,只要你们两人前去,可以代替我去和他们谈判。”

韩约,边允听完这话却是脸色一变,心中暗叫不好。

原来北宫伯玉还藏着这一手,众人皆知韩约和边允是金城太守陈懿的左膀右臂、

北宫伯玉莫不是想要来一招釜底抽薪之计,将他们二人给骗出城去,

而且这一招也是正大光明之策,假如两人不去的话,北宫伯玉也不会有任何的损失的。

而一旦北宫伯玉包藏祸心,两人一旦出城的话,简直就是自投罗网啊。

韩约面色难看,对着陈懿回答道:“太守大人,不是我们两人呢不愿意去,只是我怕这北宫伯玉估计有些阴谋,我这微末之躯要是失去了那倒是不要紧,只是我担心假如我出去了之后,被北宫伯玉所挟持,坏了我们的守城大计啊。”

陈懿对二人疏导道:“文约,靖言,这北宫伯玉我也是比较了解这人的,虽然北宫伯玉是羌人,但是也是个守信重诺之人,对于汉廷之前他从前也是忠心耿耿的。

这么多年来,多次平定金城郡各个羌部的叛乱可是多亏了他,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啊,这一次北宫伯玉突然叛乱。

恐怕也是因为有什么的误会在的,只要你们两人可以和他多多交流一番,肯定能够让北宫伯玉回信转意的。”

看到陈懿的样子,韩约,边允两人都是一副面色十分难看的样子,看样子陈懿是打定了主意要让他们两个人出城去劝降北宫伯玉了,但还是想要做最后的努力。

他最后开口劝说道:“太守大人,此事还请太守大人慎重考虑,有我们两人和五十万大军在,允吾城不是那么容易被打下来的,但是假如我们两人被北宫伯玉所扣留下来的话,恐怕这允吾城就是真的守不住了。”

陈懿脸上也露出了无奈之色,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文约,靖言,不是我不想,只是不想让允吾城的百姓受苦啊,还请你们两人多多谅解于我吧,还请你们二人去劝降北宫伯玉。”

韩约,边允听到了陈懿的答复,也知道自己再怎么劝说也已经没有用处了,陈懿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让他们两个人去城外北宫伯玉的大军处去招降了,虽然他知道北宫伯玉这次叫人招降有诈,但是怎奈陈懿看不出来啊。

韩约只能用低沉的声音答复道,“遵命,太守大人,我和靖言一定会全力完成太守的任务的,只是假如这次我们二人被北宫伯玉所扣留,太守大人一定要坚守城池,等待左昌大人前来支援,千万不要被敌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了。”

他自知这次出城之后十有八九要被北宫伯玉所擒获,但也是无可奈何了。

如今金城太守陈懿心意已定下,怎么可能还转。

两人也只能够期望北宫伯玉这次的投降是真的投降,而不是诈降了。

两人当即带着十几位侍从出城,往北宫伯玉的军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