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Hegel)在谈到18世纪法国哲学时说:“法国哲学比较生动,比较活泼,比较富于机智,简直就是聪明机智本身。”[1]其实,17世纪法国哲学比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要“生动”“活泼”“机智”得多,因为笛卡尔(Descartes)的意识哲学包含着许多“非思辨”的成分,在许多问题的处置上不失“灵活性”,且没有被那些极端的笛卡尔主义者完全**去感性的光芒;18世纪法国唯物论尤其张扬感性,甚至可以说主要是由感性主义或感觉主义构成的;19世纪法国哲学虽然主要表现为强调内在情感的精神论(siritualisme,或唯灵论)和关注科学经验的实证论(positivisme),但并没有因此丧失其感性智慧;就20世纪法国哲学的总体而言,大多数哲学家都机智地改造了德意志的思辨智慧,在接受其灵感源泉的同时维护法兰西的感性智慧,并因此张扬笛卡尔思想中的“自然倾向”而不是“自然之光”。我们在现代哲学进程中,尤其是在现代哲学的转折进程中来探讨当代法国哲学,从语言(langage)、身体(corps)[2]、他者(autre)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展现当代法国哲学以瓦解意识哲学为目标的感性智慧之旅。
语言 身体 他者:当代法国哲学的三大主题 引言 现代哲学进程中的当代法国哲学(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