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国际学界,“决定论”和“历史决定论”是颇具争议甚至备受诟病的论题。把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与历史决定论本质地联系起来,并依托《资本论》及其手稿予以阐释抑或辩护,颇有一种逆势而为的感觉。不过,这符合笔者不愿人云亦云的脾性,更何况,历经多年的沉思和探究,即使撇开不同观点的并存乃是学术进步的必要条件这一点不说,自认为其中包含一些可以自服也希望能够服人的道理。现实中,一些置喙和批评决定论和历史决定论的人,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却无不透显出其所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和历史趋势的决定作用,特别是其所涉利益纠葛和利害考量的决定作用。
关注和熟悉笔者研究的读者朋友会发现,与此前的著作相比,本书明显加强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和政治学方面相关成果的回应与辨析,从而在比较视野和比较研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虽说这并非笔者祈望的最高目标,但却是笔者研究计划有序推进的重要一环。
笔者始终认为,通过对原著的认真研读,真正进入马克思的思想世界,把握马克思的内在逻辑,达到马克思的思想高度,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的一项极其必要而重要的基础工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获得解释框架和理论范式,从容面对和应对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才能真正看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观点,正确看待西学语境中马克思理论所遭受的各种质疑和批评,避免被对方牵着走或者盲目跟着对方走,从而失去自己应有的学术立场和方向。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和考虑,我一再要求自己的研究生:第一,在论题选择上,要从较为微观的问题甚至是基本概念切入,然后逐渐向纵深拓展、推进;切莫在起点处就追求宏大叙事,嚼不烂、吃不透,落下消化不良的病根。第二,在对论题的思考上,要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接轨,熟悉它们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中获得必要的问题意识;切莫自说自话、不知有汉,甚至是孤芳自赏、夜郎自大。第三,在对论题的辨析和阐释上,要力求达及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深度和高度,以此确立坚实的解释框架和理论范式,让理论具有穿透力、解释力和说服力;切莫浅尝辄止、似是而非,在现实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失位、失语,甚至是胡言乱语、胡乱站队。
为把上述研究思路真正落到实处,大约从2007年开始,在每个学年的下半学期,笔者每周都要开设一次读书会。内容一般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根据学生的选题,有针对性地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相关著作和文章;一部分根据关涉的问题,有选择性地句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读书会迄今已经走过10多个年头,且风雪无阻,即使是新冠病毒肆虐的2020年,也在线上线下如期进行。在此,感谢校内校外参加读书会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
本书是笔者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本论》语境中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15AKS001;课题组成员:张存刚、牛变秀、李成旺、王代月、莫小丽、刘礼、项荣建)的最终结项成果。在此,衷心感谢国家社科基金的鼎力资助!感谢课题组各位成员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其中,第十二章“历史视阈中的资本剥削与贫困问题”和第十三章“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主义的贫困问题”本不属于本课题的成果,但为了保持理论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一并收入本书。在做了不同程度的压缩和修改后,收入本书的文章均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并且,除部分文章是笔者与他人的合作成果外,其余均为本人独著。具体发表和合著情况如下:
(1)“序言”以《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刍议》为题,发表在《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上;
(2)第一章以《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论错了吗?——驳莱博维奇〈超越《资本论》〉中的需要决定论》为题(与王小平合著),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6期上;
(3)第二章以《在“经济”与“其他”之间——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之批判》为题,发表在《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8期上;
(4)第三章以《在延续与断裂之间——驳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为题,发表在《学术研究》2014年第6期上;
(5)第四章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内在逻辑和方法论基础——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辨析》为题,发表在《哲学研究》2021年第2期上;
(6)第五章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蕴——兼评“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为题,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8期上;
(7)第六章以《经济关系与分配正义——〈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权利—正义观”辨析》为题,发表在《哲学研究》2019年第8期上;
(8)第七章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二重性及其正义悖论——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看围绕“塔克—伍德命题”的讨论》为题,发表在《哲学研究》2018年第8期上;
(9)第八章以《如何看待市场和市场逻辑?——与张维迎教授商榷》为题,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10期上;
(10)第九章以《资本、资本家与资本主义——从马克思看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为题,发表在《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上;
(11)第十章以《〈资本论〉的逻辑、方法与意义——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例》为题,发表在《哲学动态》2017年第8期上;
(12)第十一章以《悖论性贫困:无产阶级贫困的实质与根源》为题,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6期上;
(13)第十二章以《历史视阈中的资本剥削与贫困问题——与何祚庥先生商榷》(与牛变秀合著)为题,发表在《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上。
(14)第十三章以《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主义的贫困问题?——与何祚庥先生商榷》(与牛变秀合著)为题,发表在《河北学刊》2017年第1期上;
(15)第十四章以《自由王国、必然王国与人的自由——〈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的自由观辨析》为题,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期上;
(16)第十五章以《从人的发展悖论到自由个性——〈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的自由观辨析》(与孙舒景合著)为题,发表在《天津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上;
(17)附录Ⅰ以《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经济发展”的内涵》(与牛变秀合著)为题,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9月10日上;
(18)附录Ⅱ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与回应》(与莫小丽合著)为题,发表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年第3期上。
在此,衷心感谢各位编辑同志长期以来对笔者研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感谢李义天教授和王代月教授提供的宝贵英文文献和德文文献!同时,感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位领导和同仁多年来的支持和帮助!也感谢我的学生和诸多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感谢出版社副总编饶涛先生!感谢主题出版与重大项目策划部主任祁传华先生!感谢责任编辑梁欣女士和责任校对段立超先生!本书被收入“走进哲学”丛书,于笔者是莫大的肯定和鞭策,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静待诸位读者和学界同仁的批评指正!
最后,衷心感谢始终伴我左右的家人和亲人们!虽然生活总是如此艰辛,如此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仍需昂首挺胸,负重前行!
王峰明
2021年7月1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