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文”来看,一方面,它承认:“从1959-1976年,整整17年期间,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指引下的中国经济,其实也是不断‘上升’的。”例如,按照《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的统计,“17年间的中国GDP平均年增长仍高达3.2%”。另一方面,它又强调:“如果与17年间周边国家的GDP上升速度做一比较:日本是8.44%,韩国是9.45%,新加坡是9.24%——这就不得不提出尖锐问题了!”这问题就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由此产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经济,‘究竟’在‘什么’地方出了毛病?”[2]
与此相联系,“何文”介绍了罗纳德·哈里·科斯在其《变革中国》一书中所提到的一则谈话:1982年,担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在接受意大利共产党日报《L'Unità》采访时,向自己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问题:“自从十月革命以来,60年过去了。为什么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在发展上超越资本主义国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3]在此,“何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无非是:社会主义中国从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近30年间,由于GDP增长速度较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限,所以并没有真正解决贫困问题。
那么,改革开放以后的情况又如何呢?它以反映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为例指出:“2013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过去十年间的中国基尼系数。2012年为0.474,2010年为0.481。”基尼系数不仅远远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真实数据还要更高一些。因为根据统计局的声明,这些数据“未能将高收入者的‘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统计在内”。[4]这样,既然说现实社会主义也存在着两极分化和贫困现象,就不能把无产阶级的贫困化看成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似乎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才会发生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这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马克思的贫困理论要么已经过时,要么压根儿就是错误的。
关于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既涉及资本主义与贫困的关系问题,也涉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历史发展问题。对此,笔者在第十二章作了简要分析和阐释。至于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国家在“过去”和“当下”存在的贫困现象,笔者以为,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而不同时期中贫困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根源不同、性质不同、社会影响和结果也不同,所以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决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