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思孟学派的形成:子思学派研究(下)(1 / 1)

一、子思《缁衣》《表记》《坊记》试探

《缁衣》在郭店和上博简中两次出现,证明其确为战国时的作品且在当时流传较广,同时也使南朝沈约“《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见《隋书·音乐志》)的说法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从而在文献的使用上为《缁衣》等篇扫清了障碍。不过,由于《缁衣》《表记》《坊记》三篇皆以“子曰”的形式出现,由此却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缁衣》等篇中的“子曰”究竟属于谁的言论?反映的是谁的思想?是孔子的,还是子思本人的?对于这一问题,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如一些学者认为《缁衣》等篇中的“子曰”为子思曰,但另有学者极力主张,“《缁衣》诸篇的‘子曰’,当系孔子曰,而非子思或公孙尼子所曰,记录的是孔子之学”[1]。考虑到先秦儒家典籍中除《论语》外尚有大量的“子曰”存在,而这些“子曰”的性质、归属往往又是颇有争议的问题。这样,对《缁衣》等篇中“子曰”的考察便有了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影响到对《缁衣》《表记》《坊记》三篇的认识和理解,还关涉早期儒学的思想演变、学术传播及表达形式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