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心灵与世界二分的前提下,我们始终面临着心灵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意向性(intentionality)研究正是人类对解决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尝试。从阿奎那将其赋予心智外客观实在的中介属性,布伦塔诺、胡塞尔从心理学、现象学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到现代心灵哲学家从“内在论”的心理语义学出发,试图分析意向性概念本身以描绘其与语言的图景,以及功能主义、突现唯物论等科学主义流派企图在现代科学基底上对该问题做出哲学探讨,这些努力无一不昭示着这一传统心灵哲学议题在当代哲学研究中同语言哲学和知识论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关乎“脑—世界”“思想—实在”关系的重要方面,伴随“语言学转向”,意向性问题的语言属性逐渐显现,语义和语用分析方法的思维改造作用让人们意识到,意向性研究需从语义地内在分析与语用地实在论建构两方面进行,从而论证心理意向结构的存在,实现“脑—世界”关系的现实性。
而对以上两点的确证也是经验知识获取其合法地位的前提与基础。麦克道尔将塞拉斯对“所予神话”的批判解读为非传统的经验论,进而从意向性问题出发,将塞拉斯日常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关系延伸到世界与心灵关系的层面上,借塞拉斯的哲学完成了实在论与理性之间的先验关联,使客观意指,即意向性问题有了合法性,也为心灵哲学与知识论创造了融汇之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通过揭示心理意向性的语用化建构,阐释其路径和意义,继而以麦克道尔对塞拉斯理论的批判为线索,阐发其实在论与理性的关联,是看待现代哲学问题的一条独特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