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所有观念都源自经验,观念和词是密切地联结的思想,也激发了法国语言哲学家孔狄亚克的语用思想。在继承洛克感觉经验论的基础上,孔狄亚克创立了自己的感觉主义语言哲学,认为语言使有序的思想过程出现。但他并不完全赞同洛克,因为对洛克来说,语言并不仅仅表征思想,而且还构成了思想,允许心灵有特定自主的天赋能力,如注意力和记忆力。而孔狄亚克则认为,思想的反映只是传达感觉,从而努力以一种纯粹经验论的方式来考察心灵,因此他否定了反映的存在,并试图把所有的精神行为都视为源于简单的感觉,指出语言是基本的,而不是心灵,因此更多关注于去分析言语行为,而不是分析思想的行为。具体地讲,孔狄亚克的语用思想主要体现在:[32]
首先,对于孔狄亚克而言,语言并不是逻辑的有序的思想的镜子。在他的观点中,有序的思想仅仅是在符号的帮助下才会凸显,它把思想的同时性转换为连续性。在此方面,语言是分析的方法,所有的语言都是分析的方法,并且所有的分析方法都是语言。孔狄亚克由此不仅进入了语法中,而且进入了逻辑中。在他看来,语法中的词序(Word Order)问题不能够通过指称思想来辨明,因为语言并不仅仅是思想之分析的工具,语言也是交流的手段。正是由此,逻辑被人类的需要和兴趣所取代。可见,孔狄亚克关于语言的革命性的见识是,他从一种发生学的观点来看待语言,他认为全部语言都源自于一种原初的“行为语言”。从此开始,语言在成为表征工具之前就是一种行为。
这种语言独立于逻辑思想的新思考,以及语言历史的独立性观点,对于孔狄亚克的词序理论和他对自然逻辑词序的反对具有直接的后果。因为词序并不转化为思想的顺序,思想在语言出现之前并无顺序,它自身是在使用中确定的,由于缺乏任何内在的组织来源,思维的主体必须整个地依赖于语言,去建构表征自身。对词序的约束因此就不仅仅是逻辑的或认知的,而且也是语言的或结构的。孔狄亚克得出结论说,词序并不是由逻辑判断或命题的自然顺序所规定,而是围绕作为核心的动词,按照语法的依赖性组织的。按照孔狄亚克的理论,语言的目的不再主要是表达我们的思想,而是去行为、反应、获得和交流。
其次,孔狄亚克的语言观念由此就不同于波尔—罗亚尔语法,以及所有哲学语法。这些语法形式关注更多的是思想行为或心灵运行,而不是言语行为。但对孔狄亚克来说,语言是从行为开始的,人类使用自然符号,如姿势等,进一步则使用人工符号,来分析或安排思想行为。在此,原初的东西是,这种运行更多的不是心灵的运行,而是一种适当的语言运行,源自于被称为断定的言语行为。这种言语行为在纯粹感觉和纯粹思想间建立了必然联结。所以,孔狄亚克的独创性并不在于认为主要动词表达思想的行为是一种断定的观点,而是在于主张断定就在于主要动词的发出上。换言之,断定并不是心灵的行为,而是语言的行为,此行为并不会对感觉的表征内容增加什么,从而在对句子形态的处理上形成了一种以言行事理论。所以,对于阿尔诺来说,断定是思想的方式,但对于孔狄亚克来讲,它是讲话的方式。他因此在命题和断定命题的行为的判断间做出了区别。可以说,孔狄亚克的这一思想已经发现了言语行为的语用理论的萌芽。
最后,孔狄亚克由此开创了法国语用观念论的思想。这种思想从感觉在每个方面都是首要的这个假设开始,关注作为一种感觉主体的讲话主体,分析言语行为和对话的重要性。它把语言视为思想的一种演算,思考基本上就是在谈论,哲学问题是假问题,必须借助语言的变革才能揭示和消除。可以说,它完全是反形而上学的思维,在普遍语法中分析的更多的是具体现象,如冠词、代名词、连词。但他在这里所指的言语行为,并不同于英美哲学传统中的言语行为,而指的是讲话主体的语言活动,其主要成就在于作为言语的语言的现实化。在言语中的这种语言方法,主要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建立指称点的过程、建立与他人的关系的过程,标示句子间关系的过程。同时,也与德国哲学传统中对主体性关注的语用思想不同。尽管他们都关注主体在交流和对话中的作用,但康德、费希特和洪堡的语用理论,是从先验主体的自由和自发的活动是首要的这个假设开始,关注于创造主体,以及主体的理解和主体间性问题,而孔狄亚克的观念论则更强调主体言说的语言情景。
尽管孔狄亚克的语用观念论对法国哲学传统中的语用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应当看到,孔狄亚克从未发展一种施行理论或现代意义上的言语行为理论。因为他没有像后来的奥斯汀那样看到,在言说某事时,我们能够做该言说所意谓的事情。特别是他仍然主张符号代表着观念、语言具有表征思想的功能这一传统框架下的语言本质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