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文献(1 / 1)

[1]Agamben,Giorgio and Heller-Roazen,Daniel,Potentialities:Collected Essays in Philosophy,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Agamben,Giorgio, Means Without End∶Notes on Politics,translated by Vincenzo Binetti and Cesare Casarino,Minneapolis,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0.

[3]Agamben,Giorgio,Nudities,translated by David Kishik and Stefan Pedatella,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4]Agamben,Giorgio,The Kingdom and the Glory,Translated by Lorenzo Chiesa,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

[5]Althusser,Louis,For Marx,The Penguin Press,1969.

[6]Althusser,Louis,The Future Lasts Forever:A Memoir,The New Press,1993.

[7]Backhaus,Hans-Georg,Dialektik der Wertform:Untersuchungen zur Marxschen Okonomiekritik,Freiburg,1997.

[8]Badiou,Alain,Abrégé de métapolitique,Paris:Seuil,1998.

[9]Badiou,Alain and Engelmann,Peter,Philosophy and the Idea of Communism,Susan Spitzer trans.,Cambridge:Polity,2015.

[10]Badiou,Alain,The(Re)commencement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The Adventure of French Philosophy,Bruno Bosteels trans.,London:Verso,2012.

[11]Barrett,Michèle and McIntosh,Mary,The Anti-Social Family,London:Verso,1982.

[12]Boutang,Yann Moulier and Louis Althusser:Une biographie,Grasset,1992.

[13]Butler,Judith,Laclau,Ernesto and ?i?ek,Slavoj,Contingency,Hegemony,Universality:Contemporary Dialogues on the Left,London:Verso,2000.

[14]Deleuze,Gilles,Essays Critical And Clinical,London:Verso,1998.

[15]Derrida,Jacques,The Gift of Death,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16]Eckstrand,Nathan and Yates,Christopher S.,Philosophy and the Return of Violence:Studies from this Widening Gyre,London:Continuum,2011.

[17]Elbe, Ingo,Marx im Westen,Die neue Marx-Lektüre in der Bundesrepublik seit 1965,Berlin,2008.

[18]Foucault,Michel,History of Madness,Routledge,2006.

[19]Foucault,Michel,Naissance de la biopolitique:Cours au Collège de France(1978-1979),Paris:Gallimard,2004.

[20]Fraser,Nancy,Unruly Practices:Power,Discourse and Gender in 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y,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9.

[21]Hardt,Michael and Negri,Antonio,Commonwealth,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9.

[22]Hardt,Michael and Negri,Antonio,Empire,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3]Hardt,Michael and Negri,Antonio,Labor of Dionysus:A Critique of the State-Form,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4.

[24]Hardt,Michael and Negri,Antonio,Multitude:War and Democracy in the Age of Empire,New York:The Penguin Press,2004.

[25]Hewlett,Nick,Badiou,Balibar,Ranciere:Re-thinking Emancipation,London:Continuum,2007.

[26]Hooks,Bell,Yearning:Race,Gender,and Cultural Politics,London:Turnaround,1991.

[27]Hoy,David Couzens,The Time of Our Lives:A Critical History of Temporality,Cambridge,MA:MIT Press,2009.

[28]?i?ek,Slavoj,How to Read Lacan,New York:W.W.Norton & Co.,2007.

[29]?i?ek,Slavoj,Iraq:The Borrowed Kettle,London,New York:Verso,2004.

[30]?i?ek,Slavoj,Living in the End Times,London,New York:Verso,2010.

[31]?i?ek,Slavoj,The Parallax View,Cambridge,Mass:MIT Press,2006.

[32]?i?ek,Slavoj,Violence:Six Sideways Reflections,New York:Picador,2008.

[33]Jessop,Bob,Social Order,Reform,and Revolution,Macmillan,1972.

[34]Jessop,Bob,State Power:a Strategic-Relational Approach,Cambridge:Polity Press,2007.

[35]Jessop,Bob,State Theory:Putting Capitalist States in Their Place,Cambridge:Polity Press,1990.

[36]Jessop,Bob,The Capitalist State:Marxist Theories and Methods,Oxford:Martin Robertson Press,1982.

[37]Jessop,Bob,The Future of the Capitalist State,Cambridge:Polity Press,2002.

[38]Melville,Herman and McCall,Dan,Melville’s Short Novels:Authoritative Texts,Contexts,Criticism,Norton critical edition.1st ed,New York:Norton,2002.

[39]Negri,Antonio,Reflection on Empire,Cambridge:Polity Press,2008.

[40]Rancière,Jacques,La Le?on d’Althusser,Gallimard,Idées,1974.

[41]Rancière,Jacques,La Mésentente:politique et philosophie,Paris:Galilée,1995.

[42]Soja,E.W.,Postmetropolis:Critical Studies of Cities and Regions,Blackwell Pulishers Inc.,2000.

[43]平田清明:『経済科学の創造——「経済表」とフランス革命』,岩波書店,1969。

[44]平田清明:『市民社会と社会主義』,岩波書店,1969。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4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52][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53][德]马克思:《费尔巴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4][德]马尔库塞:《审美之维:马尔库塞美学论著集》,李小兵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55][德]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56][德]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57][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李安东、段怀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8][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59][德]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60][德]哈贝马斯:《包容他者》,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1][德]霍克海默、[德]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2][德]卡尔·施米特:《政治的神学》,刘宗坤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3][德]海德格尔:《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文选》,孙周兴编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4][德]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现象学研究导论》,赵卫国译,华夏出版社2012年版。

[65][意]贝尔纳多·瓦里:《欧洲共产主义的由来》,张慧德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66][意]阿甘本:《例外状态》,薛熙平译,麦田出版社2010年版。

[67][意]阿甘本:《剩余的时间——解读〈罗马书〉》,钱立卿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版。

[68][意]阿甘本:《幼年与历史:经验的毁灭》,尹星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9][意]奈格里:《〈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张梧、孟丹、王巍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0][匈]卢卡奇:《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韩润棠、闫静先、孙兴凡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71][匈]卢卡奇:《青年黑格尔(选译)》,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72][匈]卢卡奇:《理性的毁灭》,王玖兴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3][匈]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白锡堃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74][法]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75][法]福柯:《性史》(第一、二卷),张廷琛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76][法]阿图塞:《列宁和哲学》,杜章智译,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版。

[77][法]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8][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上、下卷),林骧华、徐和瑾、陈伟峰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79][法]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80][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权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何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1][法]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2][法]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83][法]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84][法]尚·布希亚:《物体系》,林志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5][法]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陈越编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6][法]巴特勒、[英]拉克劳、[斯]齐泽克:《偶然性、霸权和普遍性——关于左派的当代对话》,胡大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7][法]鲍德里亚:《生产之镜》,仰海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88][法]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89][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0][法]朗西埃:《政治的边缘》,姜宇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91][法]让-吕克·南希:《解构的共通体》,夏可君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92][法]阿尔都塞、[法]巴里巴尔:《读〈资本论〉》,李其庆、冯文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93][法]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4][法]波德里亚:《冷记忆1》,张新木、李万文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5][法]波德里亚:《冷记忆4》,张新木、陈凌娟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6][法]福柯:《安全、领土与人口》,钱翰、陈晓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97][法]福柯:《不正常的人》,钱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98][法]福柯:《福柯读本》,汪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9][法]波德里亚:《论**》,张新木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0][法]福柯:《生命政治的诞生》,莫伟民、赵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01][法]阿兰·巴迪欧:《小万神殿》,蓝江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02][法]朗西埃:《歧义》,刘纪蕙等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03][美]赖特·米尔斯:《马克思主义者》,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译,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

[104][美]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林方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5][美]约翰·霍夫曼:《实践派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周裕昶、杜章智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106][美]罗伯特·戈尔曼编:《“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赵培杰等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107][美]马丁·杰伊:《法兰克福学派史》,单世联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8][美]诺曼·莱文:《辩证法内部对话》,张翼星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09][美]斯蒂芬·贝斯特、[美]道格拉斯·科尔纳:《后现代转向》,陈刚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0][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11][美]麦克尔·哈特、[意]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杨建国、范一亭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2][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3][美]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14][美]道格拉斯·凯尔纳、[美]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115][美]詹姆逊:《詹姆逊文集》(第一卷),王逢振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6][美]爱德华·W.苏贾:《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陆扬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7][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陈维振、陈明达、王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8][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高铦等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9][英]戴维·麦克莱兰:《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林春等译,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

[120][英]佩里·安德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余文烈译,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121][英]查特尔·墨菲:《政治的回归》,王恒、臧佩洪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2][英]斯科特·拉什、[美]约翰·厄里:《组织化资本主义的终结》,征庚圣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3][英]恩斯特·拉克劳:《我们时代革命的新反思》,孔明安、刘振怡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24][英]丹尼斯·德沃金:《文化马克思主义在战后的英国——历史学,新左派和文化研究的起源》,李凤丹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25][英]斯图亚特·西姆:《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吕增奎、陈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26][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慎之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27][加]艾伦·伍德:《新社会主义》,尚庆飞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8][加]菲利普·汉森:《汉娜·阿伦特:政治、历史与公民身份》,刘佳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29][斯]斯拉沃热·齐泽克等:《图绘意识形态》,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0][斯]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31][斯]斯拉沃热·齐泽克:《快感大转移——妇女与因果性六论》,胡大平、余宁平、蒋桂琴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2][斯]斯拉沃热·齐泽克:《实在界的面庞》,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133][斯]斯拉沃热·齐泽克:《易碎的绝对》,蒋桂琴、胡大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4][斯]斯拉沃热·齐泽克:《有人说过集权主义吗?》,宋文伟、侯萍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5][斯]斯拉沃热·齐泽克、[英]格林·戴里:《与齐泽克对话》,孙晓坤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6][斯]斯拉沃热·齐泽克:《幻想的瘟疫》,胡雨谭、叶肖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7][斯]斯拉沃热·齐泽克:《敏感的主体——政治本体论的缺席中心》,应奇、陈丽微、孟军、李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8][斯]斯拉沃热·齐泽克:《伊拉克:借来的壶》,涂险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139][南]普雷德腊格·弗兰尼茨基:《马克思主义史》(第一卷),李嘉恩等译,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40][南]普雷德腊格·弗兰尼茨基:《马克思主义史》(第二卷),胡文健、杨达洲、贾泽林译,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41][西]圣地亚哥·卡里略:《“欧洲共产主义”与国家》,钟琦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42][比]埃内斯特·曼德尔:《论欧洲共产主义》,齐春子等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43][日]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彭曦、庄倩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4][日]广松涉:《存在与意义——事的世界观之奠基》(第一卷),彭曦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5]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陆梅林等译,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

[146]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九十年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新论选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47]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8]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主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9]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150]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2]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3]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4]汪民安主编:《生产》(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5]苏红军、柏棣主编:《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6]许纪霖主编:《帝国、都市与现代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7]张一兵:《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58]周凡主编:《后马克思主义:批判与辩护》,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159]张一兵:《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60]张一兵:《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序》,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161]汪民安主编:《生产》(第七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62]刘森林:《物与无:物化逻辑与虚无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