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由若干要素组成,另一方面,其每一构成要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又离不开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各种要素以此种方式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由此可以看出整体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恩格斯曾强调,事物之间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整体性的关联性和动态性,因而如果我们抓不住总的联系,老是拘束在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片面性之中,我们就会纠缠在一个接一个的矛盾之中。因此,我们在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时,应该坚持整体性原则,立足整体性视角,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联系的因素综合起来分析,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整体性视角的内涵
《辞海·哲学卷》中对“整体”的解释是:“指若干对象(或单个客体的若干成分)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与‘部分’相对而言。整体包含部分,部分从属于整体。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中所没有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要以一定的形式与其他事物相联系,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整体之中,任何事物都是内部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2]。这鲜明地揭示了整体性是事物的基本特征,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整体性既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根本特征,又是唯物辩证法、方法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科学方法。恩格斯论述道:“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视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3]恩格斯还指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4]。作为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实践对象的“总画面”、“总联系”,即从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角度认识事物,用不断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并在这“总联系”中把握各组成部分在总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整体性视角来透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置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之下,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研究。
由上述分析可见,所谓整体性视角,不是孤立的、片面地看待问题,而是一种“庖丁解牛”式的整体“透视”的方法,是从客观事物的诸方面和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有机统一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整体性视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以整体性视角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意味着不仅仅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也不是研究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构成要素、环节、过程和结果进行整体透视。即以整体性视角认识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由不同组成部分联结在一起形成的整体,更强调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出发,运用整体性方法把握和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用和不足。整体性视角契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过程性和系统性等基本属性。
1.整体性视角契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现实要求。整体性视角,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关注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性提升,重视教育对象多种潜能和需要的全面开发,关注教育者素质的整体性提高,重视教育主体功能全面发挥,因而契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特质。
第一,契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性。著名科学家朱清时院士曾指出,人才素质绝不仅仅是知识、能力和才干,更为重要的是人才的人文素质,或者是他们为人的品质。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时期内,我们曾经淡忘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植,而是热情地关注于知识的记诵和对相关规范的遵守。从整体性视角透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而非只关注教育结果;关注大学生个性开发,而非过于注重整齐划一;重视大学生的“学”,而非过于侧重老师的“教”;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的“发现”,而非只着眼于被动的“接受”;提倡学生真正意义上对道德的践履,而非只是关注对道德规范形式上的“遵守”。从而使受教育者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起符合我国社会需要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并且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性提升。
第二,契合于教育者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其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这就要求教育者用自己崇高的政治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教育熏陶教育对象;其工作过程是一种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精神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作风,创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良好氛围;其工作手段除了有形工具外,更主要是运用自身的个性品质和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感染教育对象;其工作成果是合格的社会公民,因而要求教育者要对工作极端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真理的力量,更取决于人格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不仅影响人才培养的过程,而且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要求教育者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崇高的道德素质、鲜明的思想素质、丰富的知识素质、综合的能力素质、强健的心理素质,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功能的全面发挥。
2.整体性视角契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过程性特征,“过程是我们经验中的一个基本事实,我们处于现实之中,而现实总是推移变化的,它源于过去,又正在形成未来,这就是过程”[5]。以整体性视角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以内部要素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推动个体思想政治素养生长的动态过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动态变化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来看待,而不是视为静止的事物或一蹴而就的活动。
第一,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阶段性的动态展开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存在和进行,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按照受教育者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阶段性地开展。在这一阶段性动态过程中,前一阶段的教育效果会对后一阶段教育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方面,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实际上是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其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要解决“认知”的问题,还要解决“行为习惯”的问题,即知行统一的问题。由知到行的转化,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习惯以及它们之间在发展方向和水平方面,不断地由不平衡到平衡、由不适应到适应的阶段性矛盾运动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而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和学生所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大学生群体中思想状态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整齐划一,而要在最终目标的引导下,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要求,根据大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分层递进,动态展开。
第二,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性开展的过程。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接受教育的结果。从整体性视角的过程性来看,真正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随着一次性运作的结束而结束的,它处于一个不断往复的持续进程之中。一个个相对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前后相继,构成持续不断、往复不已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链条。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一时的、短暂的,那它的影响和作用将是非常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发受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需要,即使有一天离开了学校这个相对纯粹的教育环境,他们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在社会需求的刺激下不断产生更新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需求,使其思想道德素质得以可持续发展。
3.整体性视角契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6]整体性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以考察,把系统方法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益。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由若干环节和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性是其基本属性。不能把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各要素割裂开来孤立地去研究,应该注意研究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整体性视角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为由主体子系统、客体子系统、介体子系统和环体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各子系统又由相应的小系统组成。如图5-1所示。
图5-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系统,教育主体通过教育介体向教育客体进行影响;教育环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影响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并作用于教育介体;而教育客体作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反作用于教育主体和教育环体。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如图5-2所示。
图5-2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整体性视角的系统性特质决定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更大系统中进行考察,以从宏观上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及其他领域的联系。整体性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中,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学、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衔接问题,以保证各个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教育大系统中,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诸育的关系,以协调发挥其他诸育的整体性功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合力的发挥,以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理互动、优势互补,更好地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大思想政治教育观”。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同上书,736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美]怀特海:《思维方式》,刘放桐译,4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 杨建梅:《系统隐喻、系统方法论的系统体系及全面系统干预》,《系统工程》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