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俞吾金先生2004年出版的《从康德到马克思——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修订版。原书分四篇,分别为:康德哲学研究(第一篇)、黑格尔哲学研究(第二篇)、马克思哲学研究(第三篇)和一般哲学理论研究(第四篇)。作者在“后记”中写道:“本书由我近年来撰写的32篇论文构成,反映了我在千年之交对哲学本身以及哲学中存在着的一些具体问题的思考。不敢说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已经无例外地引申出确定性的结论,只能说我力图从新的视角出发来重新考量这些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众所周知,在专业学术领域,俞吾金先生是以西方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著称,而在西方哲学领域,他又在德国古典哲学上用力最多、成果最为显著。由于这一学术专长和他对两者关系重要性的独特认识,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一直是他研究的核心问题,而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这三大家的思想遗产及其相互关系自然是其中重中之重。俞吾金先生反对在学术研究中割裂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就本书来说,他反对两个割裂:一是反对把近代西方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简单地割裂开来并对立起来;二是反对把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和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抽象地对立起来。本书的特点是打破学科壁垒、抛弃门户之见,自觉地把西方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两个方面的研究贯通起来,在视差的交互性中把握它们思想的意义及其相互间复杂关系,这也是本书取名《从康德到马克思》的主要原因所在。
半年前,接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的电话,希望提供俞吾金先生一部著作,列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本书。俞吾金先生的优秀著作很多,《从康德到马克思》一书最能反映他学术研究的特点。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名家不少,但能够把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真正打通,提炼出重大问题和提出新颖观点的学者寥若晨星。本书汇聚了俞吾金先生在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三个方面的代表性论文,虽然它们大部分(其中《走向黑格尔的马克思》长文为本书撰写)在杂志上发表过,但把它们合集出版会产生出单篇论文所没有的聚合效应。
本书的修订基本上保持了原书的格局,但也根据编辑的要求做了一些调整。第一,我调整了前言,原书前言是一篇题为《第一哲学与哲学的第一问题》的文章,这次调整为《究竟什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遗产》(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这篇文章并不是一般地讨论德国古典哲学遗产,而是从马克思哲学对它的批判、继承和发展角度来谈的。在文章和结尾,作者明确地说:“只有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重新解读,充分揭示这一遗产的丰富内涵,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才可望恢复。”显然,把这篇文章作为前言是合适的。其次,我从原书中抽出了第四篇和其中的与本书主题关系不大的9篇论文,补入了《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2009)、《实践观和自由观:康德vs.马克思》(2001)、《马克思对康德革命的扬弃》(2005)、《重思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1995)4篇论文。这4篇论文不仅内容而且发表的时间都适合本书的要求。
本书修订再版,特别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他们不仅把本书选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而且在编辑与出版过程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因作者的去世,无法对本书亲自修订,我们虽勉力而为,难免留有瑕疵,如有不足之处,请读者原谅!
汪行福
2016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