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整部中国文化发展史来看,显而易见,追求形而上的精神价值,鄙弃形而下的器物制造和物欲享受,是正统儒家的一贯的精神方向。现代新儒学,作为传统儒学的现代嫡传,秉承了这一精神方向。可以说,现代新儒学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的文化追求,处处显露出形而上的思想特征。
概括而言,现代新儒学的价值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1)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强调中国文化的“一本性”和优越性,肯定中国文化具有历久不衰的精神价值和永恒生命,主张以中国文化的价值为基本取向,塑造人格,调整关系,建立中正和谐的社会秩序。
(2)花果飘零的文化心态。认为中国文化经过五四运动的激烈批判,欧风美雨的猛烈冲击,已经花果飘零。希望全民能从弘扬民族文化的理性高度,自觉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得“共识”,以使我民族文化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3)我族中心的文化观念。认为中道高于西器: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同化力,与现代化并不矛盾,本身蕴涵着发展科技的思想,包含着民主政治的根源,西方科学技术固然好,但也带来了思想文化上的一系列弊端,而没有思想根基和道德自我调适机制的科技和民主,是无本之木,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决现代化和后工业社会的问题,西方应当向中国文化学习;中国固然应当吸纳西方文化中的科学和民主,但必须以中国文化为土壤,以此培育出现代意义的文化。
(4)多维开阔的文化视野。它立足传统,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欲图把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体系之中,而又保持中国文化的价值和特色。它的思想领袖们,既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又有良好的西学造诣,因而能对世界文化进行多维透视,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5)强烈的主体意识和鲜明的独立人格。它主张并躬行自信自强、自尊自守的民族文化价值观,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使中国文化振衰起颓,焕发出新的光彩。[64]
由上可见,现代新儒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固摄人心、存亡继绝的“本根”的。正因如此,它的思维路向才会是“返本开新”:返回传统儒家心性之学的根本,开出现代科学民主的新局。
新儒学这种返本开新的文化追求,是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欧风美雨袭击中国文化园地的积极回应,因而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它因应时势,不是简单袭用中体西用的主张,而是力主吸纳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力图将现代文明的新枝嫁接在中国文化的古树之上,使中国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用返本开新的理论概括,来统括中西古今,寻找新的结合点,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导向。它反映了强烈的本根意识和文化观念上的“恋母情结”。这些,都不乏引人思考、催人深省的意义。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返本开新的命题存在着严重偏颇。对固有文化的一往情深,同时也就显露了对西方文化的本能反抗。开新也罢,认同也罢,无不是“从悲愤的绝望之情处起步”,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偏执。同时,力图从思想文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纳现代科学民主于儒学文化的规范之中,也反映出了在前瞻式的吸纳中所深藏的浓厚的恋旧心理和保守态度。
现代新儒学的返本开新的文化追求,奠基于它所推崇的传统儒学的“道德的理想主义”。这种道德的理想主义,具有明显的形上特征。首先,它包蕴着典型的重道轻器的倾向。无可否认,看重人禽之辨,倡扬道德理性,反对恣情纵欲,要求以道制欲,以理节情,有着积极的思想导向意义。但是,新儒学过分推崇传统儒学的心性之学,企图用它来包容并消解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这就未免失之褊狭。尤其使人不敢苟同的是,它为了高扬儒家的旗帜,而不惜将现代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贬抑为“小事情”,而把坚持并发扬道德的心看成是天下之达道。从新儒学代表人物的诸多论述来看,他们对“文化意识宇宙”的价值原则和精神作用开掘甚深,但对“科学宇宙”的价值原则和精神作用则语焉未详,对思想文化的范导作用推崇备至,但对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作用则不敢正视。这些,很难令人相信不是传统儒家“轻自然,斥技艺”的思想传统在现代社会的流风余韵。
其次,它坚持并膜拜儒家的“道统”论,把儒家思想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看得高于一切。它认为,统绪意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和精神方向,悠久无疆的历史文化,既是对儒家道统论的合理性的佐证,也是道统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当今社会文化凝聚力的思想要素。在现代社会中,只要人们在“道德的心”的统率下,依据儒家思想的理论构架,发扬人文意识,便可继往开来,形成新的道统,从而延续中华文化的“慧命”。这种道统论,强调文化的继承性和民族性,有助于人们历史地、联系地看问题,有助于形成人们的文化归属感。但是,毋庸讳言,这种道统论的继承性强于变革性,保守性多于创造性,往往容易形成人们心理上的“因袭的重担”。
最后,新儒学把主体精神境界的升华,提到了保持并发展人类理性的高度。它强调,主体价值的追求,精神理念的把握,是人类得以存在发展的前提。个体道德的修养,是调整人际关系的前提,是建立协同的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地反躬自省,才能在精神发展史上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形成新的人类理性精神。应该承认,新儒学的这种“深情的呼唤”,在人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有着针砭时弊、扬善去恶的文化积累价值和思想警戒作用。
新儒学的形上追求,并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注。就文化价值论和文化建构观的层面而言,在现代发展商品经济的社会中,这种形上追求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意义。首先,它强调道德理性的激励作用,反对陷于片面的物质追求而不自觉、不自拔,突出了中国文化重视理性的一面。其次,它肯定中国文化自身有着不可忽视的精神价值,对于反对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反对全盘西化,反对欧洲文化中心论,有着匡救时弊的作用。最后,它承认并突出了中国文化有着前后相继的一以贯之的思想传统,反对割断文化传统,在客观上肯定了中国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弘扬了民族文化传统的悠久方面。这些,在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今天,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理性扬弃,以为新文化建设的思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