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和运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的实践中。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至今仍然是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绝对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通过对发展着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知识的反思、总结和概括,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当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使自己得到新的发展的新的时机。
然而,“哲学首先是通过人脑和世界相联系”[36]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离开人脑而作为独立的主体与世界联系并实现自身的发展;体现在现代实践和科学中的新的时代精神,也不会自动地集中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现时代的时代精神精华,就必须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头脑的理论活动,对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进行反思、总结和概括,把体现在现代实践和科学中的时代精神提炼、集中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以科学的威力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面临的新挑战。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这就需要在总结和概括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丰富和发展,实际上也就是对上述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和回答。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微电子等信息科学、核能等新能源科技、超导等新材料科技、人造卫星等空间科技、基因工程等生物科技以及海洋科技六大科技群体的崛起为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全面突破、综合创新的新的阶段。当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为哲学提出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课题,迫切需要进行哲学的反思、总结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也必须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革命而充实自己的内容和改变自己的形式。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新的挑战。当代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斗争时所持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手法,同以往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有着本质上的共同性,但由于时代的变化、科学发展水平和人的整个认识水平的提高,它们在表现形态上也必然具有新的特征,必然会提出一些新问题,利用一些新材料,作出一些新论证,采取一些新手法。为了对这个新的挑战作出新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研究新问题,概括新材料,作出新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了解新形态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并同它们继续进行斗争,才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理论阵地。同时,在进行这种斗争的时候,应当注意把当代资产阶级哲学家所提出和研究的现实问题同他们对这些问题的错误解释区别开来,把他们所利用的科学成果同他们从中引出的哲学结论区别开来,把他们某些有价值的哲学成果同他们整个的唯心主义体系区别开来。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总之,在当代,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指导我们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指导我们正确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为解决人类在当代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科学本质来对待它,并使它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为此,就必须根据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当代发展,根据实践和科学的当代特点,反思、总结和概括实践的新经验和科学的新成果,集中新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精神,并对人类面临的种种迫切问题,对当代资产阶级哲学所提出的种种挑战,作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答。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态度和使命,这种坚持同时也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当代时代精神精华的坚持。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应该为人们认识和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提供智慧,即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哲学的基本功能。但是,并不是任何哲学都能为人们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指导我们正确有效地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正确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增强我们鉴别理论、路线是非的能力,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赖以确立的理论基础,它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100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历史,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曲折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如果不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观察和处理问题,就会产生片面性和主观主义,就会使思想僵化和脱离实际,就会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甚至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饱经风霜、千锤百炼的中国人民,享受过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胜利的欢乐,也吃尽了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獗的苦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主义事业来说,如同布帛粟菽一样是不可须臾离开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科学的反思、概括和总结,反过来,它又给予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种指导意义在于,它以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知识,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南和思维方法。人类认识史表明,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由社会实践所推动,但同时受到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历史上许多有重大成就的科学家都十分重视哲学思维,自觉地关注和思考世界观和认识论的问题。普朗克曾经指出:“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爱因斯坦也曾强调:“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当代科学的发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革命变革,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新的问题,我们必须用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代科学的新成果作出新的哲学概括,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理论思维的能力。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为了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从各方面进行学习,包括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而具有更为直接意义的则是要学习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37]。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哲学史的革命变革,又是哲学史积极成果的凝结,因此,要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就不能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揭示了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阐明了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人类掌握世界的根本途径。这就不仅为人们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前提,而且为这种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确立了正确的评价标准。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就能帮助我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引导和激励我们的理想追求,并形成关于这种理想追求的科学信念,以坚定我们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又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要认真读书,掌握理论,不然就谈不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一定要同现实的生活、自己的工作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正面临着前人没有遇到或没有解决的许多新问题,一切尊重事实、坚持科学态度的人,绝不能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上面来讨论和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迷信的对象,而是启迪人们独立思考的思想武器。如果思想僵化,脱离实际,只从“本本”出发,认为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今天和今后永远要照办,那就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本性。只有尊重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是尊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之,为了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意义,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就必须牢牢掌握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同上书,381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4~2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列宁选集》,第2卷,2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列宁选集》,第2卷,5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同上书,560页。
[9] 《列宁选集》,第2卷,5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列宁全集》,第55卷,2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4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3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2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3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6] 同上书,314页。
[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339~3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8] 《毛泽东选集》,第4卷,14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 《毛泽东选集》,第1卷,2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 《列宁选集》,第2卷,221~2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 《列宁全集》,第55卷,19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5] 同上书,249页。
[26] 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7] 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8] 同上书,86页。
[2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2] 《列宁选集》,第2卷,3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5] 《列宁选集》,第1卷,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8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