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外职业心理学的发展(1 / 1)

职业心理与测评 李霞 1746 字 2个月前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心理学实验室,宣告心理学正式从哲学的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众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如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一方面它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理。职业心理现象也得以正式成为科学研究对象,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发展起来。

国外现代职业心理学的发展线索可以归纳为一个源头、两条支流。一个源头,指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都要涉及与职业心理学有关的理论研究,生理心理学中的反射理论、普通心理学中的个性理论及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化理论、态度理论及群体理论、发展心理学中的终生发展理论等,为职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理论背景。两条支流,指帕森斯所开创的从个体出发的职业心理学发展路线,以及孟斯特伯格(Munsterberg)所开创的从职业组织出发的职业心理学发展路线(汪罗, 2015)。

1908年,弗兰克·帕森斯通过职业咨询等一系列实践活动,首次提出了“职业指导”这一概念。帕森斯首先形成了系统的职业指导思想,指导人们进行职业选择,使人们认识到职业指导的重要性,按照职业规律和个体特点选择职业、规划人生,被认为是职业指导之父。1909年,帕森斯等人出版了职业指导专著《选择一份职业》,提出了帮助人们正确选择职业的三因素理论,确立了职业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的创立。这些早期的职业指导活动,为职业指导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职业选择三因素理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①对本人自身的能力、兴趣、志向、智能和自身局限有清楚的认识,理解自身特点形成的原因;②对成功的要求、条件,不同行业工作的优劣势、机会和前景有详细的了解;③对前两个原则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做到人职匹配(袁焕伟,张元, 2010)。

孟斯特伯格最突出的贡献是创立了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在工业中的最高效率和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个人在工业环境中的最高效率,只有确保他在那种环境中获得最满意的适应时才能实现。孟斯特伯格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职业选择、劳动合理化以及改进工作方法、建立最佳工作条件等方面。选择适合工人体力、心理特征的工作条件,在当时不仅是生产力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减少工人同企业主矛盾冲突的重要条件。孟斯特伯格认为,心理学应该对提高工人的适应能力与工作效率做出贡献。他希望能对工业生产中人的行为做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他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根据个体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特点把他们安置到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可以让工人发挥最大的干劲和积极性,从而能够从每个工人处得到最大的、最令人满意的产量;怎样的情绪能使工人的工作产生最佳的效果。管理史学家雷恩(Ryan)把孟斯特伯格的研究概括为三句话,即“最合适的人”“最合适的工作”“最理想的效果”。

最适合的人,即研究工作对人们的要求,识别最适合从事某种工作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应用在人员选拔、职业指导和工作安排方面。

最适合的工作,即研究和设计适合人们工作的方法、手段与环境,以提高人们工作效率。他发现,学习和训练是最经济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手段,物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对工作效率有较强的影响,特别是创造工作中适宜的“心理条件”极为重要。

最理想的效果,即用合理的方法在商业中也同样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他研究了对人的需要施加符合组织利益的影响的必要性。

美国、苏联、日本、法国的职业心理学研究与应用有着蓬勃发展的趋势(吕建国,孟慧, 2000)。

(一)美国

美国是现代职业心理学的发源地,美国的职业心理学是从职业指导开始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劳动分工的变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民主政治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四大社会因素促成了美国职业指导及职业心理研究和应用事业的产生与发展。1894年,梅内尔在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工艺学校推行职业辅导,这是最早的职业心理学实践。1908年,帕森斯在波士顿创设“职业局”,标志着美国职业心理学实践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美国职业心理指导的诞生,由此,他被称为“职业心理学之父”。他为当时的新生的职业辅导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为提高人员就业素质、改善人们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社会整合工作和提高职业组织的生产绩效发挥了积极作用。1911年,布洛姆菲尔德(Bloomfield)在哈佛大学开设第一个辅导学的专业课程,开始职业辅导专业人员的培养,带动其他各州推行职业辅导人员培训计划。

1913年,美国“全国职业辅导协会”(NVGA)正式成立,其章程正式将有关教育、职业、生活和社会的内容纳入工作范围,并于1915年出版发行《职业辅导学刊》,社会反响强烈。1952年, NVGA与其他人事方面的学术组织合并,组成“美国人事与辅导协会”(APGA),出版了《人事与辅导杂志》。美国职业指导的发展在政府立法支持下,形成了学校系统、政府系统和社会系统相互补充、协调的完整体系。社会系统中,除了前述职业指导行业组织和学术组织外,有关社会科学的学者与职业组织合作,在职业问题研究领域中推出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其中,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为职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丰富了职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从而促进了职业心理学的蓬勃发展。

(二)苏联

苏联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职业指导工作起步稍晩于欧美各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职业指导等在苏联特别受重视,在政府的立法支持下,政府部门、社区、企业、学校都设有职业指导等的组织机构。设立职业定向工作中心,联合学校、校际教学生产联合体以及企业的职业定向办公室,向青年学生提供职业与人才需求信息,指导青年学生的职业选择,同时调査他们的求职心理,测査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许多企业直接组织教学车间、工段,以配合学校的职业定向教育。教学生产联合体按照学生的专业方向提供初级的生产劳动教学,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适应程度获得更加清晰、实际的认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培训和未来的职业定向打好基础。

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部门和普通中学都设有职业定向教育机构。普通中学一般都设有职业定向教学法教研室,负责对青年学生进行职业兴趣的培养、专业思想教育及职业选择指导。职业定向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专门工作,通常要求全体管理者参加,班主任负主要责任。

(三)日本

日本的职业指导又叫作“出路指导”,由政府文部省负责,通过颁发有关文件对全国学校的出路指导进行督导。每一所学校都在校长的领导下成立指导部,发挥连接企业与学生、直接指导学生职业选择的作用。各校因地制宜实施出路指导,有的学校不但设有统管全校出路指导工作的主任,还分别设置专人负责全校的规划与经营、信息资料、调査与整顿、出路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有的学校还设置对外联络组,负责同有关企业单位的联系和协调。绝大部分学校设立了出路指导委员会,所有指导工作都按文部省规定,有严格的、具体的指导工作计划。文部省编辑出版的《初中、高中出路指导手册》列出了名目繁多的指导计划,供第一线的指导管理者根据教学需要选择。

(四)法国

法国的职业指导管理体制由中央、地区和地方三级结构组成,工作特点是中央集中领导、依靠校外机构,沟通学校与社会各方面来实施职业指导,分为三个层级。中央一级由教育部直接领导,设立职业指导部和全国教育与职业信息委员会。职业指导部负责指导人员的培训,制定职业指导政策,研究职业指导理论;全国教育与职业信息委员会研究全国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和教育趋势、需求、各种职业的要求,编制各种职业和教育信息资料,出版职业指导专业刊物,并负责协**育部门与社会其他部门的联系。

地区一级设立地区职业信息与指导委员会。地区一级组织的主要职责是沟通地方与中央的联系,负责落实职业指导部与上级委员会的政策和计划,向上级通报本地区的职业指导情况;对地方则是负责协调工作和处理人事问题,并负责检査地方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地方组织与当地其他社会机构加强联系。地方一级则设立职业信息和指导中心,直接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服务,并接受社区失业和转业人员的来访,为他们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