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主观性试题最后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要开天窗,不要放弃作答。
某一道应用题、计算题、论述题或填空题、简答题,开始可能不会做,我在前面讲应试的一般原则时说:碰到难题绕过去,要敢于放弃。现在我要告诉你另一句话:决不言放弃,不要放弃任何一道题。一定要留出几分钟,解答那些原来不会答的问题。
有的老师辅导学生说,不会的你就不要再管它了,要把你做过的题反复验算、反复检查。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开始不会答是可以放弃的,但是不要永远放弃,最后一定要留一点时间再来试试原来放弃的题目。因为你开始不会答,不等于后边一定还不会答。
开始我可能非常紧张,思维狭窄,钻到牛角尖里,就怎么也想不出来了。但是在往下答的过程中,慢慢放松下来,渐入佳境,信心增强,不那么紧张了,回过头来,思路一开阔,发现并没有那么难,或者原来忘了的,这时候又想起来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我开始确实不会,但是在解答其他题目的时候,受到某种启发,脑子又来一个灵感,或者想起某个东西和前面那道题有关,可能就会了。
比方说我们平常聊天,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忘了,聊着聊着,聊到某个问题,一下又想起来了。
最明显的是英语,一个单词或一个句型、一个语法规则忘了,没有关系的,往下答,说不定后边哪个题目里,特别是大段大段的英语阅读里,那个单词或那个句型出来了,照着抄一下、套一下不就完了吗!
假如你原来有两三道不会,经过后来再次尝试,就可能又做出来一两道。那到了最后一刻仍然不会做的题目又该如何处理呢?
话外音
考试中有些考题可能开始不会答,但过一会儿来了灵感又会了。可是有的难题,真的是无从下手,而且考试结束时间也快到了,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考试到最后时刻一定要勤看表,一看就剩一两分钟了,还有一道题我真的不会了,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从哪儿下手。那这时候要开始作答了,不会答也要答!那不是胡答吗?不会的,数学不会答语文,外语也不会去答物理。那不是瞎答吗?也不会,你可能近视,但不是盲人,更不会闭着眼睛答题。
你可以按我前面讲的,马上在大脑里翻书,这个问题是哪本书的呀?涉及的是古代史还是近代史;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是哲学、法律还是经济学;是力学、电学还是光学、热学;是有机化学还是无机化学;是植物、动物还是人体卫生?你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然后缩小目标,在大脑里很快把相关内容翻一翻,大概只涉及某一两节,至多一两章的内容,具体答什么不知道,那就觉得什么有关系就往上写,不要管是否有条理,是否合逻辑,写得越快、越多就越好,哪怕列几个公式也行。
你这么答,说不定哪句话就沾上边了。老师评卷的时候,觉得第一句胡说八道,第二句还是胡说八道,老师通常是很有耐心的,看着看着,发现某个关键词或某句话和答案要点有些关系,或多少有那么一点意思,就这样东一点、西一点的,就可能给你个两三分。
也许你太没水平了,天马行空,云山雾罩,一句都没挨上,可老师一看,写得密密麻麻多半篇,大热天也不容易,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特别是有的老师,平时对学生就很宽容,打分就高不就低,一看你写了这么多,也不能说一个字都不沾边,算了,给一分吧!一道十分、二十分的题目,你得个一两分,还是表明你不会。
评卷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老师最喜欢评那种开天窗、一个字都没答的考卷,毫不手软就给你画个大大的鸭蛋,再宽宏大量的老师,也不可能给你一分的。因为他没有给你分的任何理由。
还有这样的老师,考生甲一个字没写给了他零分;考生乙写了这么一段,为了与开天窗的甲加以区别,就给了一分;考生丙写了长长两大段,与乙还得有点区别吧,于是就给了两分。在阅卷紧张忙碌的时候,这也是可能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这样,有的老师评分很严厉,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一分也不给你,但是你也可能碰到一个很宽松的老师啊!所以一定不要开天窗,也许就这一两分决定了你的命运。
讲到这又会有老师和家长反对了,我们提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你这不是违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吗?我们当然要做老实人,平时学习不要不懂装懂,但高考主要是看分数,只要不作弊就是老实人。所有这些答题的技巧都是政策法规允许的,主观性试题的评分误差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这不是考生的错。我们这样宣传,就是不让耍小聪明的同学占便宜,更不让老实本分的同学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