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迷人的深渊”——大峡谷国家公园
大峡谷国家公园(如图7-9)位于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凯巴布高原,科罗拉多河从谷底流过,所以也叫“科罗拉多大峡谷”。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这条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泻,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利福尼亚湾入海。全长2 320公里。“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是由于河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显红色,故名。1979年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7-9 大峡谷国家公园[5]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总长349公里,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匐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25公里之间,峡谷两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 600米,谷底宽度762米。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景象。
大峡谷的形成实际上是地球的两巨力——山脉隆起和地球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斗转星移,构成悬崖峭壁的沉积岩长期受到浅海海水和淡水湖湖水的剥蚀,地壳隆起在这里达2 500米左右,而水受重力的作用沿小峡谷夹带岩石碎片冲向大河,使谷壁地层断面外露,纹理清晰,犹如一部特殊的地球地质构造史呈现在世人眼前。科罗拉多河水流湍急,流量丰富,河床倾斜,加之河水夹带着大量泥沙碎石所产生的巨大的研磨现象,形成了一股难以想象的侵蚀力,刻凿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最复杂的峡谷奇观。它在主流与支流的上游就已刻凿出黑峡谷、峡谷地、格伦峡谷、布鲁斯峡谷等19个峡谷,而最后流经亚利桑那州的凯巴布高原时,更出现惊人之笔,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奇观,而成为这条水系所有峡谷中的“峡谷之王”。据说,这个大峡谷是在太空中俯瞰地球时惟一可见的自然景观,因而被称为“迷人的深渊”。
大峡谷的两侧谷壁如切如削,岩层繁复。峡谷风光一年四季千变万化,多姿多态。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会因光线强弱不同而景色变幻无穷。在大峡谷的南壁看日出,云气氤氲,极为神秘。而位于大峡谷公园东侧的亚瓦帕是观赏日出的最高点。旁边的亚瓦帕博物馆中还有大峡谷的立体模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大峡谷的全貌。摩哈夫是一个观赏夕阳的好地方,日落的黄昏是大峡谷内最为壮观的景象。随着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色彩不断变幻,投在大峡谷上的是一道道摇曳不定的光影。亚奇也是大峡谷中重要的一处景观,向下可以看到那些凝固的熔岩。
大峡谷地貌多姿多彩,海拔高度参差不齐,南部及接近谷底的坡地荒芜炎热,而北部的加拿大苔原地区却很寒冷。生态系统的多样化使得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其中有珍奇罕见或濒临灭绝的品种,如白头鹰、美洲隼、大蜥蜴和科罗拉多方嘴鱼,还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凯巴布松鼠和大峡谷玫瑰色响尾蛇。
公园里还存有大量的印第安部落活动遗址,已经挖掘出的有2千多个,其中一些遗址可上溯到4千年前。印第安人传说,大峡谷是在一次洪水中形成,当时上帝化人类为鱼鳖,始幸免于难。因此当地的印第安人至今仍不吃鱼鲜。实际上,刻凿大峡谷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漫长岁月,而且至今犹未停歇,直至永远。
2.黄石国家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家公园之一,位于美国西部爱达荷、蒙大拿、怀俄明3个州交界的北落基山和中落基山之间的熔岩岛原上,绝大部分在怀俄明州的西北部。海拔最高处2 438米,面积8 956平方公里,森林占全园总面积的90%左右,其余是水面。园内最大的湖是黄石湖,最大的河流是黄石河。此外,园内还有峡谷、瀑布、温泉及间歇喷泉等,是一个久负盛名的游览胜地。1978年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4年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黄石国家公园以保持自然风光著称于世,是世界上第一座以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为目的而建立的国家公园。6 000万年以来,黄石地区多次发生的火山爆发,构成了现在海拔2 000多米的熔岩高原,加上近代又有3次冰川运动,留下了山谷、瀑布、湖泊以及成群的温泉和喷泉,是大自然用水、火、冰、风精雕细琢成的迷人自然景观。公园的东、西、北三面,山峦起伏,峡谷深幽,岩石嶙峋。流经黄石峡谷的黄石河蜿蜒曲折,大小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其中最为壮观的是黄石瀑布,是由黄石河从陡峭的黄石峡谷跌落而成。园内的河、湖、溪、池、泉、塘,比比皆是。
黄石公园有喷泉300多个,构成了公园最负盛名的地热风景特色、地热奇观。每个喷泉都有名字,如“狮群喷泉”、“河边喷泉”、“老忠诚喷泉”,等等。这些名字大多根据其颜色、形状、性质而定。“狮群喷泉”是由4个喷泉组成,水柱出现前,先喷蒸汽,接着4根水柱射向空中,同时发出狮吼般的声音,因而得名。“老忠诚喷泉”是以通常每隔50多分钟喷射一次而得名,喷出的巨形水柱能射至半空,沸水散发出来的蒸汽,就如一朵白云,挂在空中,几分钟后才趋平息。它每次喷射2~5分钟,高度达90~180英尺,约有水量1万到1.2万加仑。由于地热活动,这里四处都是蒸汽腾腾,人们既像置身于浴室,又如升腾于茫茫云海(如图7-10)。泉的周围,树木凋零,野草枯萎,但泉水内所含的各种金属离子,及各种色彩斑驳的藻类,使清澈的泉水呈现出从青绿色到血红色复杂多变的种种美丽色彩。而且即使在岁暮季寒之时,也是春意盎然的暖岛,各色花朵在银色世界里盛开,白天鹅在周围镶着白雪的池塘里畅游,野生动物们聚集到这儿躲避寒冷。环温泉的沉淀矿物质还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瀑布和花菜状的天然石雕,而且随着泉水的流动不断变化着,是“黄石公园的活雕塑”。
图7-10 黄石地热泉晨荣池
石化森林亦为园内一绝,因树木被火山灰长期掩埋石化所致,石化的树木迄今仍耸立挺拔。
3.“雷神之水”——尼亚加拉瀑布
北美的尼亚加拉瀑布,是世界三大著名瀑布之一。它位于北美的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的尼亚加拉河上。尼亚加拉河把上游伊利湖的湖水,注入下游的安大略湖。伊利湖海拔174.34米,安大略湖海拔74.67米,长度只有48 280米的尼亚加拉河,水位相差90多米,水流湍急,形成了瀑布。瀑布落差大约50多米,在世界各瀑布中不算前列,但它的水量每秒达6 000多立方米,在整个美洲是首屈一指的。
尼亚加拉瀑布共分为两部分。在加拿大境内的叫“马蹄形瀑布”(如图7-11),在美国境内的称“美利坚瀑布”。因此瀑布城也有两个,分别在两国,隔河相望,有桥相连,形成姊妹城市。从美国乘汽车到瀑布城,在距瀑布两公里外的地方,就可以听到一阵阵“隆隆”巨响,像夏季天边的雷声,在高山峡谷间引起轰轰的共鸣。走近时,可见瀑布如银河倒泻,上空冲起一阵阵浓雾,遮住了晴朗的天空,美国和加拿大边境河上的大桥似乎被倾泻而下的激流冲得微微颤抖。所以很久以前,当地的印第安人就给它取了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名字——尼亚加拉,意思是“雷神之水”。
图7-11 尼亚加拉马蹄形瀑布[6]
在加拿大一侧的瀑布游览区域,为了眺望瀑布的全景,专门修筑了两座高大的圆塔。在圆塔室内,乘上登高的电梯,可以纵览瀑布城的全貌,远眺景区景色。到最高层后,走出玻璃门,便是围着圆塔的露天瞭望台。这里距离地面约70多米,相当于20多层高的大楼楼顶。从这里向轰鸣的瀑布方向看去,那伊利湖注入安大略湖的尼亚加拉河像一条飘忽不定的白练,从地平线那边奔腾而来,突然一泻千丈跌落而去。
从圆形塔下来,走到瀑布旁边,可以更加清楚地感受瀑布的风貌。浩**的尼亚加拉河水,泛起一阵阵白浪,夹带着晶莹的冰块,从上游翻滚过来,在石灰岩和白云岩的岩壁上,急转直下,突然跌落,形成宽约1 200多米的水帘,有的部分像青玉插屏,有的部分如珠帘飞花,有的则似万斛琼浆倾泻。在明媚的阳光下,瀑布冲起的浓雾,飘洒在人们的身上,带来阵阵袭人的寒气,河堤在脚下不住地震动。
尼亚加拉的瀑布夜景更是迷人。夜晚的瀑布两岸,多种颜色的聚光灯从不同的角度照射瀑布,景色也随之千变万化,五光十色,迷离神奇。
4.纳汉尼国家公园
纳汉尼国家公园位于加拿大西北部,西距大奴湖600公里,占地4 770平方公里。公园以湍急的河流、幽深的峡谷、天工巧成的石柱和苔原覆盖的山巅闻名世界。
这是一块冰火交织、景观反差极其强烈的地区。每当夏日来临,韦吉尼亚瀑布附近由溶冰凿开的土坑内野兰花竞相怒放。在峡谷地带,含硫化物的温泉热气蒸腾,野薄荷和紫苑花争奇斗艳。在冬季,这里的气温常会降至-50℃,成为一个冰的世界。
园内最富魅力的景观当属纳汉尼河和弗拉特河。两河汇流于奇伟壮丽的峡谷,谷长约300公里,深达900~1 200米。两河水流湍急,狂桀不驯,向内弯曲成梳子状,冲出峡谷后,水势立即平缓,蜿蜒曲折地流向公园东南部的高原。韦吉尼亚瀑布是南纳汉尼河上最大的瀑布,比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还高出一倍,河水到此陡落90米,飞流直下,水雾弥漫,形成面积近两公顷的巨瀑。
河道两岸,水凿的洞窟,高出水面数百米弯曲的古河道以及坐落在岩石上不受侵蚀的玲珑纤巧的土柱——仙女壁炉,都是不可多得的地质奇观。这里还有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地下河流;有大量的布满钟乳石和石笋的洞窟,其中的羊廊掩藏有死于几千年前的大批绵羊头盖骨和骨骼;还有属浅沼泽的约欣湖,湖内浮岛漂移,是水生动物和其他沼泽动物理想的栖息地。
园内的山地险峻陡峭,无路可达。“魔鬼门”、“死之谷”、“来复枪”之类的地名及神秘恐怖的关于倒霉的冒险者的无头尸体、山地居民的传奇面孔等传说是对山地地势的独特说明。人们仅能从空中和水上领略山地魅力。与世隔绝的特点使纳汉尼公园为包括鸟类在内的众多珍奇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动作敏捷的多尔羊和山羊;在高原和坡地上的森林中,灰熊和灰狼出没其间,加拿大驯鹿也在这里时隐时现;乘独木舟览胜,常可看到加拿大麋鹿和海狸;而珍贵的濒临绝种的游隼和金鹰以及近200种鸟类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5.罗斯格拉希亚雷斯
罗斯格拉希亚雷斯位于阿根廷圣克鲁斯省西南部。这里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和格陵兰外最大的终年积雪地,有多种冰川现象,特别是难得一见的壮观的移动冰川。罗斯格拉希亚雷斯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就是“冰川”。
罗斯格拉希亚雷斯包括一个面积4 459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和一个占地1 541平方公里的国家保护区。北部的菲斯罗伊高地是一片湖泊山地,长年积雪,分布着从帕塔戈尼亚冰场漂移过来的10座冰川,从北往南分别名为马尔科尼、维埃德马、莫亚诺、乌普撒拉、奥内利、斯佩加西亚、马约、阿梅格西诺、莫雷诺、弗里亚斯。除莫雷诺外,其余冰川均在消融过程中。公园内还有谷地冰川、高山冰川、悬挂冰川、斜面冰川、圆形冰川、合成冰川、多层冰川等不同类型的冰川(如图7-12)。
图7-12 罗斯格拉希亚雷斯国家公园中造型奇特的冰川
冰川运动给这里留下了引人入胜的冰雪奇景:在冰川消融过程中出现的移动冰块、成串的湖泊、融锥体、冰蘑菇;冰川水化后的水井和巨大的冰盆;侧冰碛、中心冰碛、底部冰碛和表层冰碛堆积而成的各种堆积地貌;冰川摩擦形成的卷积云岩石、条纹壁、深狭的山谷等。这里还可看到由于低温浮游生物的存在而造成的红雪,层状冰团及褶皱冰团,都是难得一见的奇景。
6.伊瓜苏国家公园
伊瓜苏国家公园位于阿根廷米希奥内斯省及巴西巴拉那州,是一个横跨两国边界的玄武岩地区,其中有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伊瓜苏瀑布(如图7-13)。伊瓜苏河是阿根廷和巴西的界河,伊瓜苏瀑布自然也就为两个国家公园共同拥有。阿根廷境内的伊瓜苏国家公园由两个占地分别为492平方公里及63平方公里的国家保护区组成。巴西的伊瓜苏国家公园面积达1 700平方公里,是巴西最大的森林保护区。在阿根廷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出现之前,瓜拉尼人就已生活在伊瓜苏河两岸,生活在伊瓜苏大瀑布的周边,并称大瀑布为伊瓜苏。在瓜拉尼人的语言中伊瓜苏是“大水”的意思。
图7-13 伊瓜苏瀑布[7]
伊瓜苏大瀑布在伊瓜苏河上,这条河在巴西高原上流了1 000多公里,沿途集纳了大小河流30条之多,到了大瀑布前方,已是一条大江河了。伊瓜苏河奔流千里来到两国边界处,从名为“魔鬼咽喉”的巨大马蹄形崖壁上陡落到巴拉那河峡谷,在总宽约4 000米的河面上,河水被断层处的岩石和茂密的树木分为多条激流,依水位的变化大约在160~260股之间,这些大大小小的瀑布跌落成平均落差为72米的瀑布群。由于河水的水量极大,在这里汇成了一道气势磅礴的世界最宽的大瀑布。瀑布跌落时激起高达100多米的雾幕,吼声远达25公里之遥。
大瀑布的四周是美丽的亚热带雨林,里面生长着2 000多种林木及繁多的藤类附生物,最主要的是高达40米的巨形玫瑰红树。大瀑布激起的漫天水雾是促成附近植物生长繁茂的重要因素之一。园中栖息着巨型水獭、短嘴鳄和山鸭等面临绝种危险的动物,还有当地特有的、南美最大的陆地哺乳类动物貘、食蚁兽、蜜熊、吼猴、南美浣熊、美洲豹、美洲豹猫和美洲虎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