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上记载着一个渗渗泉的故事。易卜拉欣的第二个妻子哈吉尔生下了一个男孩,起名易司马仪,聪明伶俐,易卜拉欣很高兴。这引起了第一个妻子萨拉的妒忌。易卜拉欣只好把易司马仪母子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始,他们饿了吃几口带来的干粮,渴了喝几口带来的清水,但没多久,干粮和水都用完了。哈吉尔自己又饿又渴还可以忍受,但她却没有奶水来喂儿子,听着儿子由于饥渴大声地哭叫着,哈吉尔的心都要碎了。她想方设法摆脱这种困境,就把儿子放在地上,自己去找水源。她翻遍了萨珐山(在麦加)的每一块石头,也没有见到一滴水,只好痛苦地回到孩子身边。突然,她在麦尔渥山(在麦加)方向看到了蜃景,以为那儿必定有水,便急忙跑过去,却什么也没找到,只好又回来。这样,她来回跑了七次,仍是一无所获。这时,孩子已经渴得哭不出声,奄奄一息了,痛苦地用脚慢慢地蹬着身下的土地。哈吉尔眼看着儿子就要断气,自己却毫无办法,心如刀绞……孩子的双脚还在慢慢地蹬着,蹬着……突然,奇迹出现了!孩子脚下的石头里流出了清泉!哈吉尔看到了真主对他们母子的同情和关怀,全身酸软地坐了下来,又马上不顾一切地跑到儿子身边,给他喂水,抱着他轻轻地拍着,两眼热泪滚滚。儿子活过来了!这时,哈吉尔才顾得上自己喝水。她喝足了水,慢慢地恢复了体力,几天来笼罩在头上的黑云消失了。这就是渗渗泉的来历。泉水从那时起至今一直流淌不止。有了泉水,飞鸟开始在泉水上空翱翔,这块不毛之地有了生机,人们也纷纷到这儿来定居。
这虽然是一个故事,但却说明了水对人的意义。没有水,人们是难以生存下去的,但是,水有时又是可怕的。狂风骤雨,洪水海浪,对人构成极大的威胁。根据史书记载,我国在尧帝统治时有过一次长期的大洪水,至少长达23年之久。[9]那时的情况十分可怕,洪水泛滥,大地一片汪洋,人们失去了居住的地方,只好各自漂流,有的爬上山去找洞窟藏身,有的躲在树梢上学雀鸟一样做巢。田地全被淹没,五谷不长,草木却长得极茂盛,飞禽走兽一天天地繁殖,并与人争粮食、争地盘。人们要抵抗寒冷和饥饿,还要对付恶禽猛兽,人数一天天地减少,没有被洪水淹没的和洪水已经退去的地方布满了鸟兽的足迹。所以,尧只好派人治水。先派的鲧,但他治了九年水,却没有成绩。古书上讲,鲧的性情不好,胡作非为,用错了方法,只是用泥土来填塞洪水,即“堙”和“障”。结果不但填塞不住,洪水反而越涨越高,人就更没有活路了。所以鲧被尧(也有说是舜)杀死在羽山。到了舜做了国君,就派了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吸收了其父治水失败的教训,把堙障的方法改为疏导,结果成功地平息了洪水,解除了万民的痛苦。禹得到人民的爱戴和舜的信任,舜就把帝位禅让给禹,使禹成为夏代的开国君主。有关大禹治水有许多的神话,但也有许多看起来非常真实的传说。如大禹治水时,亲自拿着畚箕铲子,冒着大风大雨,走在前面,带领着九州万国的人民,疏江导河。他在外面前前后后一共跑了十三年,好几次从自己家门前经过,听见孩子在里面哇哇地哭叫,却没有时间进去看一看。他的手上、脚上生出了厚厚的茧子,指甲磨得光光的,小腿肚上连汗毛也不生一根。由于潮湿和太阳的熏蒸,还不到老年,大禹就得下一个半身不遂的病症,走路都很勉强,一跛一颠的,后步跨不过前步。长年的风吹日晒与劳累,使得大禹的皮肤黑黝黝的,人很瘦,脑袋和脖子显得特别长,嘴巴也显得特别尖。从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一直是顽强地、艰苦地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逐步地改造自然、控制自然。
在这个过程中,被制服、被控制的自然对人没有了危害,可以成为美的对象。在有关大禹的传说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位于如今山西和陕西交界地方的龙门山,据说原是一座大山,它和吕梁山的山脉连接着,挡住了黄河的去路,使黄河的水到这儿流不过去,只好倒回头往上流,水神趁势掀起巨浪,造成洪水的泛滥,把上流的孟门山都淹没了。禹从青海积石山疏导黄河到这里后,就用他的神力把大山开辟为二,使它分跨在黄河的东西两岸,像两扇门,让河水从悬崖峭壁间奔流而下,禹把这个地方取名叫龙门。据说,江海里的大鱼到一定时间便集合在这山崖下面争跳龙门,跳过去的便成龙升天,跳不过去的仍然做鱼。又说在龙门附近有一条鲤鱼涧,鲤鱼特别多,它们从涧里跑出来三个月,逆流渡到龙门的上游去,渡过去的成龙,渡不过去的碰得鼻青脸肿回来。中国民间所谓“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距离龙门几百里的下游就是有名的三门峡,相传也是由禹开凿的。禹把一座挡住河道的大山破成了几段,使河水分流,包绕着山经过,好像三道门,所以叫三门。奔流东来的黄河激流刚刚流进三门峡,就会被两座石岛迎面劈开,形成惊心动魄的三股急流。这三股急流被两岸突出的岩石紧紧卡住,瞬间又成一股,一起从一个120米宽的小豁口直冲出去,震得满峡一片雷声。后来,在这里建立了气势宏伟的三门峡水电站。三门峡附近至今还有许多与大禹有关的古迹。
禹治水到了三峡巫山,在导引水路的一群龙中,有一条龙错行了水路,人们就在那里错误地施工,开凿出一道无用的峡谷来。禹很生气,就把这条龙在一座山崖上斩了。所以巫山留下了“错开峡”与“斩龙台”这样的古迹。而巫山航道的开辟,又留下了神女瑶姬帮助大禹治水的佳话,增加了神女峰等著名景点。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可以看出,那些具有强大的力量且对人会构成伤害的自然现象与自然物,本来是不能成为审美客体的,但经过人类的控制和约束,消除危害性,它们就会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所以,只有人不心生畏惧的水,对人才具有美的意义。那些碧波**漾的池沼湖泊,往往成为人们观赏的风景(如图1-5)。在对水改造和控制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水的美。
图1-5 绍兴东湖[10]
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总结说:“水,由于它的形状而显出美。辽阔的、一平如镜的、宁静的水在我们心里产生宏伟的形象。奔腾的瀑布,它的气势是令人震惊的,它的奇怪突出的形象也是令人神往的。水,还由于它的灿烂的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水把周围的一切如画地反映出来,把这一切屈曲地摇曳着,我们看到水是第一流写生画家。水由于它的晶莹的透明而显得美;浪花之所以美,是因为它顺着波涛飞跑疾驱,是因为它反映着太阳光,当波浪迸散的时候,浪花就像尘雾一般飞溅开去。”[11]
[1]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221~22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 来自《世界知识图册·非洲》,159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3]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24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 来自艾剑英剪纸。
[5] 《归园田居》。
[6] 《桃花源诗并记》。
[7] 王志芳摄。
[8] 《林泉高致集·山川训》。
[9] 《书·尧典》载:鲧治水“九载,绩用弗成”,《史记·夏本纪》载:“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10] 王旭晓摄。
[11]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10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