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可以点燃思想的火花(1 / 1)

古人是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来读书,蒋子龙安排自己的读书时间则是“抓空,有时也放下一切事情读完一本书”。目前,他“主要看写作需要的资料方面的书和自己内心喜欢的杂书,当然也读一些需要的专业书籍”。

作家的职业是写书。每当写作疲塌的时候,他就去逛书店。到了书店,各种各样的书名,五花八门的装帧设计,令人目不暇接,精神亢奋。他形容自己走进书店“就像农民走进庄稼地,能激发想象力,调动起想塌下身子干活的冲动”。当他创作状态有些“癫狂”的时候,还是去逛书店,里边五彩缤纷,充满**……天下文章好像都让人写尽了,自己还能写出什么书,丢进这浩如烟海的书堆中能引起别人注意吗?自己一下子就能静下来。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更显出读书的妙处。商业社会拥挤而又喧嚣,孤独和抑郁成了常见病和多发症。尤其是置身于人海当中却感到孤独郁闷、无法排遣,这时只有书能安全地消除和缓解这种孤独感。在嘈杂的环境里,书能提供卓有成效的寂静,给人以自我完善的机会。同样,当一个人独处时,书又能提供一种可亲的私语空间,帮助人体会和享受生命本身对寂静的需要。人是不会满足的,在自身的生命以外,总还需要能有另一种生命作为补充。书,提供了这种可能。他感到大量的阅读哺育了自己的智慧和心灵,开阔了自己的文学视野。不倦地阅读和咀嚼,促进了他对社会、对人生、对文学、对历史和对自己的反思。

蒋子龙说读书的第一道程序是选择。人的生命短暂,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读书有益的条件之一,就是不读坏书和废书,甚至光是好书你一生也读不完。这需要借鉴古人的智慧:存书容易,能读为难;能读容易,记住为难;记住容易,能用为难。

蒋子龙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作为著名作家和中国文化的使者,他先后出访过欧美亚等十几个国家,他在缅甸的作家节感受到这个国家相当高的文化素质,也在日本京都外的岚山周总理塑像前流连沉思。他在马来西亚做“中国当代小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专题讲座时,大雨滂沱但座无虚席。他惊诧有那么多华人熟悉并喜爱他的作品。在美国,他不仅陶醉于盐湖城鲜艳夺目的红棉树、洛杉矶亨丁顿公园里浓烈的文化气氛,更在与美国文学界的交流中,感受到异国风情的多元色彩和创作出版的快节奏。谈到国外的读书气氛浓厚,他若有所思,“外国人坐在草地上读书的情景给我的印象最强烈。”

蒋子龙对书的话题很有感悟,他侃侃而谈:只要人类还崇尚思想,书就有地位。现代人经常抱怨,物质过剩而思想贫弱,因竞争激烈致使生活失衡……书有益于点燃思想的火花,甚至能引起争论,接受挑战,被人引用。好书能引发必须的思想和行动。同时,读书又是现代人通往心理平衡、让生活感到充实的一条途径。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愚蠢的人,或许还要跟他们打交道乃至被纠缠。只有读书是结交智者,与其倾谈。我们之所以能够理解人生,不是因为跟人接触的多,而是因为接触的好书多。历史上最严峻的时刻往往产生伟大的作品,是这些作品对时代承担着特别的责任。所以,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伟大的书籍,它本身的伟大就无法体现。

蒋子龙先生年轻时兴趣广泛,他喜欢篮球、乒乓球、二胡、手风琴,还当过文艺演出队的队长,当兵入伍后在海军练得一身好水性,现在爱好游泳、打羽毛球、集邮等。坚持晨练是他几十年不辍的“必修课”,游泳更是他的强项。即使出国或去外地归来,不管多晚,转天一早他必定准时出现在泳池边。强身健体的成果是他身手矫健,思维敏捷,热爱生活。他很喜欢唐人王湾的诗,其中两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他曾多次题赠给求索者。“风正”也是他自身形象的写照。另外,他认为脚下千条路,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不在于选哪条路,而在于你为此付出怎样的努力。耕耘决定收获。因此他曾将“大道无形”四字多次题赠友人,以励志。

年逾六旬的他依然忙碌,有还不完的文债,写不完的稿子,还有许多好书没有时间看。尽管如此,他依然重友情,不擅说“不”,尽管希望静心创作不被打扰,但还是不得不挤出时间接受采访,和一些必不可少的应酬,并真诚相待,毫不敷衍。我深深体会到他那被圈中人所称道的冷面后的古道热肠与成熟男人的绅士风度。

蒋子龙书语

“书是印刷出来的人类”,读一本书就是经历一次别样的人生,书读得多就可以拥有多种经历,选择多种人生。

要借鉴古人的智慧:存书容易,能读为难;能读容易,记住为难;记住容易,能用为难。

从“凶神一号”到传奇作家

他曾经是一名农村的少年,长大后当过兵,做过工人,后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家;他的作品曾经备受争议,几乎每诞生一部新作,就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他是当今文坛上不可多得的“重量级”作家,他的作品不但屡屡获奖而且脍炙人口;他长着一张拒人于千里的脸,曾经被奉送绰号“凶神一号”,然而他貌似冷酷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善良正直的心;他性格直率,笔锋犀利,他用自己的笔触和人生描绘了一片别样的天空。他就是传奇作家蒋子龙。

作家是社会的头脑,时代的智者。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经历使蒋子龙的作品具有高度精炼的优点,在他的短篇和中篇小说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矛盾冲突。他善于抓住事件的主要矛盾与问题的关键,从而紧凑地展开,详略得当,结构严谨。他也擅长抓住人物的最有代表性的性格言行。蒋子龙是一个高明的故事讲述者,情节曲折、构思新颖、结构缜密、语言独特。他作品中多层次的艺术结构让读者在欣赏中体会其主题并产生共鸣,目的是催动读者精神上的觉醒,而不是用粉饰太平来哄骗读者。

蒋子龙早期的创作致力于改革者形象的塑造。他以雄放刚健的风格,把改革者的个性心理、精神风貌以及他们为现代化建设进行的可歌可泣的奋斗表现得极具感染力。乔光朴、车蓬宽、牛宏、武耕新等强者群像在他的小说世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阴错阳差》开始,蒋子龙把思考视点投入到人物性格与历史文化的碰撞上,力图从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表现人的心理奥秘,从而描绘出一个立体的全景社会,显示出强烈的批判意向,笔墨愈见沉着老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