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鉴赏(1 / 1)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是影视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19世纪末期,无声电影问世时,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只是影视艺术语言的陪衬部分(即放映时的专人伴奏或留声机伴奏),只有到了有声片时代,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才成为影视艺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语言之一,它在影视艺术语言中的核心位置才被确定。20世纪初,只有少数影片是由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导演对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日渐重视起来,他们和作曲家一起,对影视艺术音乐的种种可能性进行探索和阐释。从此,影视艺术音乐才在影视艺术叙事中,担当起非常重要的艺术使命,从而对观众的鉴赏产生深刻影响。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对于影视艺术鉴赏的作用是重要的。乔·柯恩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画面的‘原来’含义是非常薄弱的。人们便改为注意‘音乐’;只要音乐真正地同画面相配,那么,画面就能真正从音乐中获得它最好的表现,甚至是它最好的启示力。”[17]由此可见,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是参与了影视艺术叙事的。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一般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述法则。它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时而递进式出现,深化着主题;时而间断性出现,提示着主题;时而反复性出现,强调着主题;时而回环式出现,强化着主题……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对于影视艺术叙事是必不可少的,它使影视艺术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思想更加明确,结构更加紧凑,线索更加明确。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为表达感情服务,它既表达出影视艺术对象的心境,也表达出影视艺术创作者对影视艺术形象的理解,还表达出影视艺术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它为影视艺术鉴赏营造出了一个浓浓的情感氛围,所以,有的人将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又称为“气氛音乐”。然而,尽管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语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是说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是影视艺术鉴赏的唯一目的。相反,它只说明,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是为影视艺术语言叙事提供服务的一个非常独特的语素。它不可能喧宾夺主,削弱或取代画面语言、文学语言等影视艺术语言语素。正由于此,莫里斯·约倍文指出:“我们不是到电影院听音乐的。我们要求音乐去深化我们的视觉印象,我们并不要求它替代我们‘解释’画面,而是以它自身完全不同于其他表现手段的特性为画面增加反响。我们并不要求它是‘表现性’的,把它自身的感情加到人物或导演的感情中去;它应当是‘修饰性’的,即以它的丰富多姿同画面上的丰富多姿相结合。”[18]鉴赏者通常看重的是它的感情表达修饰性作用,而非感情的表现性作用。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也是与影视艺术作品的风格基调相和谐的,即使出现矛盾或对立的情况,那也是出于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结构需要的结果。在影视艺术语言中,音乐语言尤其要与画面语言相和谐。一般来说,声画对位、音画同步是音乐和画面语言巧妙结合的普遍法则,视觉的语言不能完成影视艺术情节的全面叙事,它需要借助音乐语言的同步叙事,实现影视艺术语言的准确话语传播和接受,从而使影视艺术语言保持一种结构上和节奏上的韵律感。

诚然,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参与叙事过程中,是要与画面语言相和谐的。但是,承认这种观点,并不意味着可以认为音乐语言是画面语言的奴隶,要永远受其束缚和奴役。罗朗·麦虞埃尔说过:“音乐既是语言,那就应讲它自己的语言。”马赛尔·马尔丹也指出,“音乐不应当在一旦配合画面时就使它固有的特性丧失殆尽;它应当去自由地阐述,而不是解说,应当细腻地去启示,而不是渲染。”[19]事实上,影视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经常发现,影视艺术语言具有其独立的功能,为鉴赏者提供这样或那样的美感,使鉴赏者对影视艺术作品的认识愈加深刻。这说明,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语言中的确是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作用的。

一般来说,影视艺术音乐的美感层次有这样几种类型。

1.影视艺术主题性音乐语言与立意美

在影视艺术中,主题性音乐是概括影视剧基本情调,刻画主人公人物性格和命运特征的乐曲。一般来说,导演等创作者常用它来表达影视剧的主题思想和风格流派特征。主题性音乐是影视艺术音乐语言的核心,是整个影视剧音乐情节发展的核心。它的存在,使影视艺术观点鲜明并富于表现力,它在影视剧中多次出现和广泛应用,就形成了影视艺术音乐语言的立意美。从此,影视艺术就具有了贯穿始终、线索明确、能够反映作品深邃美学思想的结构性音乐。

影视艺术主题性音乐一般集中而不散漫、细腻而不粗糙、深刻而不肤浅,它常根据影视艺术的情节或剧情需要,采用重复、变化、发展或渐次深化等技法,将思想贯穿或渗透、藏匿到整个影视艺术音乐当中,这就是影视艺术音乐的主题重复、主题变奏、主题发展等问题。这三个问题通常是交代影视艺术音乐主题的关键,也是主题性音乐与立意美的结构所在。因此,根据影视艺术音乐语言中所存在的这种情况,不妨将其主题性音乐分为三类:重复性主题音乐、变奏性主题音乐和发展性主题音乐。

重复性主题音乐是影视艺术作品中,随剧情发展、矛盾冲突加剧、主人公内心活动激烈,而反复出现,从而达到不断强调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的结构性音乐。重复性主题音乐由于不断唤起鉴赏主体对前面故事情节的记忆、体验以及与此情此景此境的对比,因而,常使观众在不断咀嚼、玩味和体会中,领悟到影视艺术作品的至味至道。电视连续剧《渴望》的主题曲,曾经风靡全国,激励过成千上万的观众,它在作品中反复运用,反复出现,不断引起人们关注,使人们在刘慧芳、罗纲、沪生、刘大妈等人的矛盾纠葛中,体会到人间的至情、至悲和至爱。很显然,影视剧的主题性音乐反复出现的地方,通常正是整个作品的立意所在,它的美不仅在于它具有一种重复的回环美,而且在于它每次出现的时候,其意义不断深化,让观众体会到了以前不曾体验过的崭新思想内涵。因而,它通常是影视剧的“戏眼”,从那扇窗口中,人们可以一览影视剧的精神和内核。

变奏性主题音乐是影视艺术作品除保持主题性音乐的某些特征外,为了更加强调主题,突出主题,对影视艺术音乐进行一定的变化,从而产生一些新音素、新思想的结构性音乐,说到底,就是给观众一些新刺激、新感觉、新收获。变奏性主题音乐通过这些连绵不断的新鲜感,丰富了主题性音乐的语义,加深了观众对影视艺术作品的认识。

变奏性主题音乐的存在说明,影视艺术主题的开掘、深化、强调和突出,除采用重复性主题音乐形式外,也可采用变奏性主题音乐方式。而且,这种变奏性主题音乐方式,有时能达到比重复性主题音乐方式,更令观众满意的审美效果。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这个主题曲在每一集中都有运用,但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剧情中,其节奏、配器和旋律等,均较片尾主题歌有所变异,这一点不仅点明了主题,也点活了主题,使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变化万千的立意美。

发展性主题音乐是影视艺术主题性音乐的第三种类型。它是指随着影视剧情节的深入开展,主题音乐也呈逐渐深化的趋势,从而参与进艺术叙事当中,揭示出影视艺术作品的某些深刻内涵的结构性音乐。发展性主题音乐没有固定模式,它千变万化,时而采用记叙手法,时而采用描述手法,时而采用对比手法等,一切有助于表现影视艺术主题的手法,都可以被它所采用。发展性主题音乐是一种运用最为普遍的影视艺术音乐语言的形式,由于它可以片片不同,不拘一格,因而给广大影视艺术创作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从而找到独特的主题音乐形式,进而展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立意美。

2.影视艺术背景性音乐语言与渲染美

背景性音乐是影视剧中起背景作用的音乐,犹如对话中的伴奏一样,它不直接参与剧情的发展,却对剧中气氛、剧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起着渲染作用。

背景性音乐语言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影视艺术语言,它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与个性,即使参与艺术叙事,也改变不了它的本性。正因为如此,在许多情况下,它可以与画面分离,独立存在,担当叙事责任。甚至在一些特定场合,它可以与剧情气氛相矛盾,形成一种对比的审美间离效果。

背景性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艺术真实感。它的存在使影视艺术情节发生的环境更加令人可信,它对影视剧剧情发生的渲染,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真实性基础上的渲染,而非假定性基础上的渲染。正因为如此,它常常强化了影视剧的艺术气氛,增强了影视剧的艺术感染效果。

背景性音乐与影视剧情节的关系,进一步确认了“声画分立”的影视艺术法则,它最大限度地挖掘了音乐的艺术效能,使音乐在保持其语言特色的基础上,独立地为深化影视艺术主题服务。它的切入,使影视剧的剧情发展更加合理,节奏变化更加自然、流畅,而且,使影视艺术语言的结构更加趋于完美。

背景性音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常能出神入化地点出影视剧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状态,巧妙地揭示出影视剧的主题思想,因而,背景性音乐的运用在影视艺术中非常普遍。这里以美国电影《灵与肉》为例进行说明。为了获得巨额报酬,重新获得恋人,拳王走上了擂台,与对手进行了一场勇猛、顽强的生死搏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体力的消耗,两人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谁会在这场特殊比赛中先倒下去,是拳王吗?观众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这时,一曲舒缓、悠扬的小号渐起,作为背景性音乐,号音优雅、柔和但又有些亢奋的阳刚之气,它越来越大,渐渐弥漫进赛场上空,不时撞击着观众的心灵,与赛场紧张的形势形成鲜明的对比。观众在这种音乐的背景运用中,感受到了昂扬向上的奋进之气,在一种淡化的紧张气氛中,他们分明看见了拳王的勇气,看见了拳王必然获取胜利的信心和结局。可以说,在这场特殊的较量中,背景性音乐当属渲染气氛的画龙点睛之笔。

3.影视艺术转场性音乐的语言与过渡美

影视艺术中,在衔接前后两个内容完全不同,性质也各有差异的情节段落时,通常需要音乐在情绪和节奏上作以调整,以适应这种镜头画面场景的变化。一般来说,人们将这种用于表现故事情节变化的音乐,称之为“转场性音乐”。

转场性音乐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中,其作用犹如文学作品中的文字过渡一样,可以保证影视剧情节由上一个段落过渡到下一个段落,所以,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中,转场性音乐体现的是一种“过渡美”。

转场性音乐采用的方式很多。有的影视剧用主题性音乐过渡,有的影视剧用与主题无关的乐句铺垫过渡,有的采用与两个场景段落既有关联而又有自然变化的音乐进行衔接……总之,正如文学作品中的启承转合一样,转场性音乐的运用本无定法,完全根据不同创作者的审美喜好而定,根据影视剧叙事需要而定。因此,转场性音乐语言的运用,绝不能固守成规。但是,转场性音乐的运用也有其自身的法则。一般来说,无论采取怎样的方法过渡,转场性音乐:一要流畅自然,不给人以生硬感;二是要节奏舒缓,感情饱满,情绪变化不做作;三是音乐起落要淡入淡出,以不使人察觉为最佳。

转场性音乐的出现,意味着旧的叙事段落的完结和新的叙事段落的开始,因此,在影视艺术叙事中,它通常担当着弥合“段落缝隙”的使命,能否弥合得恰到好处,直接影响着影视艺术作品的质量和审美效果。因此,转场性音乐非常重要,它的存在暗合了“叙事艺术就是结构艺术”。

韩国影片《一个女人的一生》就是运用转场性音乐的典范。在这部影片中,顺妮回忆自己童年远嫁他乡,当童养媳的经历,为日本人的工厂劳动,到汉城寻夫和失夫以及做牛肉汤谋生等往事。当她永失所爱,神情严峻,心中一片凄惨之时,影片每一个段落之间,都会运用颇具民族特色的打击乐来过渡。那朴实无华、单纯洗练、起伏自然的音乐,使人陷入对顺妮的深深同情中。

4.影视艺术环境性音乐语言与真实

环境性音乐是指影视艺术生活场景中比较流行的具有典型意味的乐曲,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烘托影视艺术的现实环境气氛,增强影视艺术情节的现实感和可信感,从而形成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环境性音乐的运用有助于揭示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内心活动、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呈献给观众一种“真实美”,加深观众对影视艺术作品的理解。

环境性音乐的形式很多,不同的形式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内涵。影视艺术作品中,以民歌作环境性音乐的作品通常反映的是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这个民族的人文生活状态;以山歌作环境性音乐一般表现的是生活在那块土地上那个民族与众不同的民族集体性格;以船工号子为环境性音乐的旨在交代船工、纤夫其社会生存境遇;以流行歌曲作环境性音乐的能恰当地揭示影视艺术主人公所处社会的审美时尚;而以舞曲作环境性音乐的却往往能刻画欢乐场面中主人公的独特心理体验……

环境性音乐洋溢着深厚的现实主义气息它所具有的真实美,常能令观众反思到许多社会问题,它可以唤起观众的各种人生经验,以便使其借助这些经验理解遥远地域或年代人们的心灵颤抖,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种种生活现象。可以说,环境性音乐是主人公身边的音乐,是观众身边的音乐,它可以更好地使观众设身处地,对象成主人公,共时共历地体验主人公的各种情感活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影视艺术作品的艺术精髓。

环境性音乐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我国,反映西部风情的影片常有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新疆的冬不拉等旋律出现;反映南国风光的影片则常有江南民歌、山歌、川江号子等旋律萦绕。总之,这些环境性音乐,犹如一枚徽章,揭示出不同地区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反映出不同地区社会人群的生活习性和文化生活。毫无疑问,这些环境性音乐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原生态,积淀了这些地区、这些民族或生活在那儿的人的审美理想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因而,以环境性音乐为切入口,有助于人们从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多种角度,认识影视艺术作品的实际价值。

5.影视艺术戏剧性音乐语言与冲突美

戏剧性音乐一般用于表现处在矛盾纠葛中的影视艺术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思想感情等。影视艺术戏剧性音乐一般不代替其戏剧性画面叙事和戏剧性文学叙事。相反,作为一种平行语言,它重在通过音乐语言的渲染和烘托,强化影视艺术情节的冲突气氛,形成一种剑拔弩张的“冲突美”。

影视艺术作品中,戏剧性音乐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时而通过变奏叙事法,比较冲突双方的气质和性格;时而运用反衬叙事法,刻画冲突双方的心理状态;再或者利用平行叙事法,描述冲突双方的意识涌动……总之,戏剧性音乐总会出现在影视艺术情节冲突之时,结束于冲突完结之后,它始终与影视艺术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和行为冲突相伴而行,从而使影视剧更加扣人心弦。

影视艺术作品中,戏剧性音乐的旋律是非常丰富的。它时而舒缓如行云流水,孕育着主人公之间新的生活危机;时而紧张如电闪雷鸣,预示着主人公之间的矛盾气氛;时而激烈如狂风暴雨,宣泄着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心理……戏剧性音乐可以表现各种影视艺术戏剧冲突的境况,可以表现各种影视艺术对象在冲突时的心理。它的大量运用,使影视艺术戏剧冲突更加像一种真正的冲突,从而消解戏剧假定性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影响。

影视艺术戏剧性音乐语言与影视艺术画面语言和文学语言有着一定的同构性,它的出现、铺垫,乃至进入**,时时与画面冲突和文学冲突相同步。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中,有戏剧性音乐与众不同,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影视艺术文本的结构,体现了影视艺术主人公的生活命运轨迹。它是影视艺术主人公的影子,是影视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戏剧冲突美的一个原因所在。它的存在使影视艺术作品具有忧郁的冲突美、矛盾的冲突美和崇高的冲突美等内涵,使影视艺术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戏剧冲突美学。

影视艺术作品中,运用戏剧性音乐冲突的例子很多。电影《地道战》《地雷战》中日本鬼子行进和进村的音乐很具有代表性,它的运用,明显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恐怖气氛,更加增添了人们对日本鬼子的仇恨,正因为如此,我国观众大多对那些曲子非常熟悉。戏剧性音乐正是在影视艺术情节冲突的**中,达到辉煌的顶峰,它使人们对影视艺术中的冲突美有了更加透彻地理解。

6.影视艺术抒情性音乐语言与情感美

抒情性音乐是影视艺术音乐中用于抒发主人公内心情感的音乐,它能微妙地、细致地体现影视艺术主人公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心理感受,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坦露他们的各种心迹,从而使观众窥望到影视艺术主人公的情感秘密,体味到影视艺术主人公的生命意志冲撞和人生命运的各种酸甜苦辣。抒情性音乐语言是影视艺术音乐语言诸元素中,言语作用最为突出的语言形式。它一方面,具有宣泄功能,传达出影视艺术主人公对生活的深层理解;另一方面,它也具有辐射功能,可以将影视艺术主人公的各种内心活动传达给尽可能多的社会人群,从而唤起人们对影视艺术主人公形象的理解和认同。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它还具有一种亲和功能,进一步缩短观众与影视艺术主人公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之间的心灵变得可以沟通,情操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这一切均由影视艺术抒情性音乐使然,均由抒情性音乐所具有的情感力量使然。可以说,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具有一种“崇高的情感美”“神圣的情感美”。

抒情性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在一些场合,它可以用来刻画、丰富或重塑主人公形象,弥补画面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某些不足,拓宽影视艺术语言的空间,使其更加成为一种空间艺术语言,塑造出更加立体的影视人物形象。在另一些场合,它可以控制影视艺术情节的节奏,强化影视艺术**,缓冲影视艺术鉴赏的情绪,造成影视艺术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情绪上的一张一弛。还有一些场合中,抒情性音乐是推动剧情深入展开的创造性审美元素,它通过其所具有的独特音乐语言感染力,影响影视艺术主人公和鉴赏者的情感,干涉其心理决策和言语行为。这样,影视艺术语言中,音乐语言就不再是一种假定性语言,而成为一种现实性语言,对影视艺术作品的价值和鉴赏者的审美产生一种“价值增值”和“美感增值”的心理效应。

抒情性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中出现的机会很多,主人公产生纠葛时可以运用,主人公和谐相处时可以运用,主人公独处时也可运用……它像一种神奇的力量,滋润了影视艺术主人公的心田,滋润了观众的心田,在影视艺术主人公和观众最需要它的时刻,它都会奇迹般地出现,用它奇异的情感力量,教化人,陶冶人,升华人。

抒情性音乐所具有的感情美是一种主观美、心灵美、道德美、社会美、文明美。它使荧屏方寸中有天地,充满了写不完的人情世故;它使镜头中有风云,记录了拍不完的沧海桑田。它是影视艺术创作者们的心灵呐喊,道出了他们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生百味;它是影视艺术主人公的心灵颤抖,倾诉出他们剪不断理还乱的生命情缘;它是影视艺术鉴赏者的心灵共鸣,得到的还是看不完想不够的世相万千……

7.影视艺术叙述性音乐语言与故事美

叙述是影视艺术的特征。影视艺术语言中,不仅只有画面语言和文学语言进行叙述,音乐语言同样参与了叙述,这就是叙述性音乐产生的艺术原因。所谓叙述性音乐就是随着影视艺术情节的展开,参与交代、说明、阐释影视艺术剧情或主题的音乐。一般来说,它与影视艺术的情绪、气氛、节奏等相合拍,可以说,叙述性音乐是影视艺术情节发展的晴雨表,它的变化通常预示着影视艺术剧情的突然转折,预示着影视艺术主人公的命运转机或心理变化。叙述性音乐中有影视艺术情节发展的悬念、伏笔、结构和线索,它一方面提醒观众应当注意剧情的变化;另一方面它又与画面语言和文学语言一起,对变化的内容予以交代,可以说,叙述性音乐具有“故事美”。

叙述性音乐的“故事美”在交代影视艺术主人公的命运沉浮时,它时而快乐,时而忧伤,时而凄迷……简直是一曲记录主人公人生的命运交响曲;在揭示影视艺术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时,它时而如和风细雨,时而如阳光灿烂,时而如暴雨雷鸣,时而如秋风扫地……这时,它不再与外部世界有缘,似乎完全成了影视艺术主人公的心灵交响曲。

叙述性音乐的“故事美”是一种描写美、情节美、细节美、体验美、场景美,它不仅将观众能看见的东西介绍给观众,而且还可将许多观众看不见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暗示给观众;它使观众沉醉于剧情而又超越了剧情;它使观众盯着荧屏,却想着剧情以外的事情;它将影视艺术变成了一个由说书人(创作者)、说戏人(演员)、说唱人(音乐家)三者同台完成的“说的艺术”,使人们在他们的共同叙述中得到人生的启迪。

叙述性音乐的表现手法很多,可以用白描法,描绘事物的形状,如小桥流水、山鸣谷应;它可以用临摹法,记录事物的特性,如行云过雨,鸟语花香;它可以用雕刻法,塑造人物形象,如英雄壮举、奸臣弄权;它可以用渲染法,烘托环境气氛,如车流如潮,熙熙攘攘,也可用对白法,反映人物关系,如促膝交流或唇枪舌剑;也可用写意法,**人的心迹,如少妇思春,旅人思归;也可用象征法,点明作品主题,如红梅盛开,青松矗立……叙述性音乐的手法变幻无穷,语义丰富,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它与画面语言和文学语言一起完成了叙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而且,促使人们对之作出深层次地思考。

叙述性音乐通常具有民族风格。例如,我国影片中常用山歌、主题歌、主题曲等结构方式进行叙述;而印度影片则不然,它经常直接让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直接参与叙述,结果,影片如歌剧一般。再看看西方影片,其叙事性音乐通常显得过于抽象,强调音乐的符号性和象征性。这些区别可能与东西方不同民族性格和文化有关,东方人形象思维发达,因而其影视艺术叙述性音乐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因而其叙述性音乐具有抽象性。正由于此,东方的影视艺术音乐常强调感官的享受,而西方的影视艺术音乐常偏重言语的哲理意味。

8.影视艺术喜剧性音乐语言和幽默美

这是一种独特的影视艺术戏剧音乐语言类型,它经常以变形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音符及夸张的刻画,引起人们对于影视艺术主人公搞笑、滑稽、愚蠢、失态的行为动作的关注和审美,从而唤起他们对美好、快乐的社会生活的无限向往,或者它通过对主人公、猥琐丑陋的表情、动作或仪容,予以嘲讽的表现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荒谬以及生活对于人的嘲弄,甚至它还可通过它对某些社会不良现象、荒唐的社会人群、可悲的小人物角色,进行富有睿智性、机智性或才智性地批判,并以“含泪的微笑”的形式,揭示或深化、升华影视艺术作品的主题。影视艺术戏剧音乐语言一般具有“深刻地幽默美”。一般来说,根据描写对象和叙述手法的差异,可将其分为讽刺型影视艺术喜剧性音乐、抒情型影视艺术喜剧性音乐、荒诞型影视艺术喜剧性音乐和闹剧型影视艺术喜剧性音乐四种样式。

喜剧性音乐也是影视艺术音乐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它出现在娱乐片、幽默片、讽刺片、荒诞片中。喜剧性音乐语言经常与喜剧性情节、画面和形体动作相配合,通过对影视艺术“幽默美”内涵的发掘和表现,以取得一种诙谐活泼、引人发笑的审美效果。喜剧性音乐所表现出来的轻松感、快活感只是表象,实际上,每一段喜剧性音乐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严肃的主题。因此,喜剧性音乐的幽默美,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庄重美、静穆美、深沉美等审美韵味。

喜剧性音乐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影视艺术中,有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令人忍俊不禁戏剧场景的喜剧性音乐;有用变形的手法表达某种艺术观念的喜剧性音乐;有用怪异的手法引人注意的喜剧性音乐;有用荒诞的手法传达某种主题思想的喜剧性音乐;有用反讽的手法,讽刺某种社会现象的喜剧性音乐……喜剧性音乐通过种种方法,促成了影视艺术情境的滑稽性,让它所形成的幽默美,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变化性,这样,可笑的喜剧性音乐永远令人可笑,不同类型的可笑的喜剧性音乐,永远显示出不同的可笑内涵。

喜剧性音乐与其他类型的音乐有所不同,影视艺术中,喜剧性音乐的节奏一般比较明快紧凑,配器比较滑稽,旋律比较怪诞,它通过与画面喜剧情调的相互配合和照应,形成一种音画和谐的幽默美。特别是在一些独特的讽刺片中,有时候故意运用音乐与主人公表情动作的对立法则,造成主人公行为的失误,形成音乐与画中情境的强烈反差,从而形成一种对比、反衬的影视艺术间离效果。

卓别林所演的系列影片如《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都是运用喜剧性音乐的杰出代表。当小查理在生产线上荒唐地上着螺丝钉,然后又被莫名奇妙地推到吃饭机前用餐时,影片中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音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创造了机器而机器将人异化成非人的残酷本质。当人们纵情大笑影片所创造的喜剧性气氛时,还有一种说不出笑不出的感受,人们在啼笑之余,又掩饰不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再看看大独裁者的形象吧!这位出身低微的前一战士兵和前理发师,被戏剧性地推上了历史舞台,他的荒唐思想竟然煽动起荒唐的民族主义情绪,于是,在警察、士兵荒唐地搜捕犹太人的时候,他也不时地吞下自己播种的荒唐苦果,这还不令人辛酸吗?大独裁者并未给人们带来幸福,而且还给自己带来了悲惨的人生结局。喜剧性音乐照常响起,不过,这时,观众还能笑得出来吗?

9.影视艺术幻想性音乐语言与浪漫美

幻想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特征。幻想性音乐是一种用于表现影视艺术主人公幻想的音乐,是影视艺术音乐家在恪守写实原则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超越进入超现实境界的一种主观性音乐。幻想性音乐一般都有一个幻想的意境、幻想的对象、幻想的气氛,它远离现实,带有一种虚无飘渺、不着边际的感情色彩,它所幻想的内容可虚可实可远可近,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去幻想,由于幻想性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是那么美好、自由,可以寄托影视艺术主人公和影视艺术鉴赏者无穷无尽的遐想,所以,幻想性音乐一般具有一种浪漫美。

幻想性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般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由于它体现了影视艺术创作者和主人公意识的涌动和心灵的想象,闪耀着非理性的光辉,因此,它通常并不具体,浸渍着一种朦胧美和虚幻美的韵味,透射着人对不确定但又非常美好的事物的痴情和向往。正由于此,幻想性音乐所描述的境界常常超过人的想象,具有一种艺术的鲜活感、新颖感和独特感。因此,在幻想性音乐中,人可能会飞,心灵之花可能永远开放,星星、月亮、太阳可能在同样一片天空中闪烁……

但是,幻想性音乐在许多场合并不一定表现影视艺术主人公的美好向往。在一些影视艺术作品中,幻想性音乐常常是影视艺术创作者们进行是与非、正义与邪恶、理想与现实、美好与悲惨等二元对比的手段和工具,结果,幻想的东西常常是艺术家表现现实的东西的借口。于是,幻想愈是美,现实愈是显得残酷,幻想就成了证明残酷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证据,这么美好的东西都被打破了,这世上还有什么令人怀念的东西呢?在许多影视艺术作品,幻想性音乐通常是表现现实主题的行之有效的艺术语言形式,显示出一种残酷美和悲剧美的情致。

幻想性音乐所具有的朦胧美、虚幻美、残酷美和悲剧美等内涵进一步说明,影视艺术音乐语言所体现的浪漫美与现实是格格不入的。它的存在意义并不在于表现人类对精神世界的美好追求,相反,它所表现的,通常在于看人类又是如何将这美好的愿望撕碎的。因此,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唤起人的生命主体意识,要求人们珍惜自己,热爱生命,善待美好,保护人类心中所固有的这片心灵根据地——幻想。

影视艺术音乐语言一般不太被人们重视,因为,一般来说,它只是影视艺术画面语言和文学语言的陪衬,不能成为影视艺术语言的语言核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相反,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忽略了对影视艺术音乐的鉴赏,造成了影视艺术鉴赏的失败或不完美,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屡见不鲜。但愿所有的观众都能从音乐语言中,读到音乐以外的东西,领悟到影视艺术音乐语言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