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是专门播放新闻的电视频道。拥有了新闻频道能够对新闻进行及时、全面和纵深的报道,对一些突发性的重大事件也比较容易做到现场直播。
世界上开创电视专业新闻频道的电视台是美国CNN。1980年6月1日,泰德·特纳买下亚特兰大一家的小电视台,将其改造成专业新闻频道。刚开始新闻频道几乎是一个劲儿赔钱。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里根遇刺、柏林墙倒塌等,尤其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让CNN在全球新闻领域称雄。CNN是最早采用手提式上行卫星发送设备的新闻网,这些设备只重45公斤,能够分拆在几个箱子里运送。这些设备让CNN拥有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独家新闻。CNN全天、全程直播、全球覆盖传播优势,创立了全新的“实时空”直播新闻理念,并且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战争等都产生深远影响,极大地推动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
此后,1993年1月1日,总部设在法国里昂的欧洲新闻频道(Euro News)开播,它是第一家泛欧多语种电视新闻频道,共享英、法、德、意、俄、葡、西七种语言同时播出节目。1995年英国广播公司推出了对外的新闻和信息的世界频道(BBC World,1997年11月推出了对内的BBC News 24),1996年7月15日,美国微软公司与全国广播公司合资成立的“微软全国广播公司频道”(MSNBC)开播。同年,新闻集团旗下的美国福克斯公司开播了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在国际上,CNN和BBC World双雄并立,但在美国国内,FOX News已经后来居上。
中国中央电视台在1998年便有设立新闻频道的想法,并在CCTV-1对一些新闻栏目进行了实验性调整。但在内地落地的华语电视台中,最早拥有新闻频道的还是凤凰卫视的资讯台,于2000年开播,并很快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2001年“9·11”恐怖事件的直播更是体现了新闻频道的优势,这一新闻事件的直播也让凤凰卫视奠定了它在信息媒体的不凡地位。而中央电视台在这震惊世界的新闻事件中所做的报道就难以体现其作为国家大台的身份。2003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终于试播,7月1日正式开播。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现场直播终于让中央电视台扬眉吐气。
新闻频道按照通行的定义是全天24小时播出。因为拥有一个24小时的播出平台,所以几乎各种形态的新闻栏目都能在频道里面存在。世界上新闻频道的新闻播出方式有两种:一是纯动态新闻频道,如台湾的TVBS、三立新闻台东森新闻网,另一种是动态综合新闻加专题新闻频道,如CNN和BBC World。
在动态新闻加专题新闻频道中,一般滚动播出的整点新闻是新闻频道必不可少的节目组成部分。这些整点新闻构成新闻频道的骨架部分,24个时段的滚动播出能够灵活地对一些新闻播出进行编排,并能及时更新、补充新闻的最新动态。在这些整点新闻组合中,一般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新闻栏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新闻30分》,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这些新闻栏目不仅在新闻频道播出,同时还在其他频道播出,这些栏目存在时间较长,比新闻频道的产生还早,并且一般是这个电视台的重要节目,同时在其他频道播出,辐射面更广。此外,还有一些特色栏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国际时讯》《东方时空》等。
新闻频道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目形态,那就是谈话类新闻。这类新闻节目因为制作简单,只需要主持人、新闻当事人或者专家学者在演播室录制便行,能够及时地对新近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和人物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深入挖掘,如此前的《新闻会客厅》;或者对一些新闻进行评论,如《新闻1+1》。此外,新闻频道的节目形态还包括一些新闻纪录片。
新闻频道最应发挥的作用是做到对新闻最大量的直播。目前新闻频道还不可能做到新闻的全部现场直播,尤其是国内的新闻频道。首先,因为这样的直播需要比较大的投入,无论是人员还是设备,必须要有卫星转播车或小型的卫星转播设备;其次,新闻现场存在一些不可控力。所以除非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新闻的现场直播才会进行。现在新闻频道的直播一般依靠的还是演播室主持人的导语直播,然后播出编辑好的影像新闻。或者主持人和新闻现场的记者电话连线,对新闻进行报道。其他直播的便是字幕新闻的滚动直播。
要进行现场直播,必须有经验丰富的现场记者,并且做好详细的准备工作,把各种情况都设想到,甚至包括天气因素。为了预防一些不可抗力,一般要准备一些相关的新闻专题片,以备现场信号突然中断等情况出现时用新闻专题片及时替代。演播室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因为演播室的主持人可以对整个现场直播加以串场和调控,同时也能自如地应对一些现场信号中断的情况,而演播室的设立也让嘉宾的进入有了依托,嘉宾不仅能够对一些新闻进行评论之外,更能够在现场信号中断的情况下和主持人一起聊一些相关的话题,加以救场。
在中国谈到电视新闻,还必须认识到电视新闻的“党性原则”。如今中国的电视新闻是从一般的“党性原则”,发展到具有“政治思想性”(正确的舆论导向)、群众性(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和呼声)、新闻性(时效性、新鲜性)、纪实性、述评性、系列性相结合的时代特征。《焦点访谈》就是这种观点实践的杰出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