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Animation),在国内与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统称为美术电影的四种样式,在国外它与卡通片的定义基本相同,因此动画片又常被称为卡通片(Cartoon)。
普通意义上的动画片,指以各种绘画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结构完整的故事和塑造人物,并且运用逐格拍摄的方法将动作过程一一分解拍摄,然后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活动影像。因此动画片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活动影像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一种“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运动来源于每一格画面与它之前之后的画面之间的些微差异,以及经由放映机以每秒24格的正常速率投射在银幕上,由人眼自身视觉滞留现象而弥补完成的连续动作幻觉。
目前,动画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含义已经非常广泛,制作的技巧已经不仅限于人工绘画。动画片,几乎成为了与实拍电影相对的电影样式,通指不由真人出演的、以绘画和其他造型艺术形式来塑造人物和讲述故事的影片,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美术片的通用词。通常,动画片和实拍电影一样,也以每秒24格的速度进行逐格拍摄,然后再以每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
但动画片和实拍电影有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在进入摄影室之前,除去导演、编剧等环节之外,动画片还必须要有两个独特的基本步骤和艺术基础:一、原画。原画是指动画设计的每个镜头中关键性动作的画稿。原画是一部动画片的基础,决定了影片中人物或动植物的动作起落、环境变化等关系,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完成片的艺术效果。二、动画。动画是指使绘画形象通过快速运动产生活动效果的所有画稿。在动作的幅度、速度和运动轨迹变化比较大的地方,通常需要动画的协调,以达到衔接的流畅,或者在原画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动画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动作的效果。
实拍电影的诞生是1895年,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公开放映短片为标志。与此相比,动画电影的诞生要早三年,1892年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将故事图片直接绘画在以赛璐珞为材料制成的胶片上,不经过摄影机就发明了动画片。1896年英国出生的美国人斯蒂华·布雷克顿去采访并素描大发明家爱迪生时,爱迪生回赠给他素描过程中记录下的短片《布雷克顿,晚报漫画家》,一下子使他对这部能表现绘画过程的电影产生了兴趣。之后布雷克顿与人合作在1899年首次尝试拍摄了第一批动作逐格拍摄并兼具动效的动画短片,1906年布雷克顿以粉笔在黑板上创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用摄影机逐格拍摄下来,这便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1906年后半期,法国人埃米尔·科尔运用逐格摄影的技术拍摄动画系列片《幻影集》,他的动画不重故事情节而倾向于探索用视觉形象开发动画片的可能性,并且第一个尝试了遮幕摄影结合动画和真人动作,被誉为是“动画片之父”。美国人温瑟·麦凯是第一个发展画满每秒24格动画纸或胶片的全动画观念的早期动画片创作者,1914年他推出了著名的作品《恐龙戈蒂》,其中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安排成互动式的故事情节,用墨水绘画的宣纸原画超过5000多张,1915年他将悲剧性的新闻事件逐格呈现,创作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沉没》。1915年美国人易尔·赫德发现了赛璐珞胶片可以用来取代以往的动画纸,画家不用每一格都重新绘画背景,只需将人物单独画在赛璐珞胶片上,而后把衬底背景垫在下面相叠拍摄的方法,建立了动画片的基本拍摄方法——赛璐珞动画片。在电脑动画技术发展起来之前,赛璐珞动画片的制作方法成为了世界各国动画片创作的主要方法。
迄今,动画片主要有传统动画和非传统动画两种类型;按照制作形式的不同,动画片又可以分为平面动画、立体动画、互动式电脑动画三类。
(一)中国动画片
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是中国动画片的先驱,对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有着非凡卓越的贡献。20世纪20年代,在长城影业公司、大中华影片公司的资助下,万氏兄弟成立了动画制作的工作室。1926年,他们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以此为标志中国动画片正式诞生,之后他们又拍摄了《纸人捣乱记》《同胞速醒》等。在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摄出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剧情长片《白雪公主》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准备将《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故事变成动画电影,邀请了万氏兄弟担任导演和制片,经历了资金困难等问题,终于,1941年万氏兄弟拍摄出中国第一部动画剧情长片《铁扇公主》,也是亚洲动画电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影片叙事流畅、造型新颖独特,不屈不挠、活泼机灵的孙悟空和张牙舞爪的牛魔王形象生动逼真,巧妙隐喻了反抗侵略的中国人民和侵华的日本势力,公映时反响轰动,票房突出,并且很快享誉整个亚洲地区,影响不仅延宕几十年,还对于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和高田勋等人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动作用。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万氏兄弟来到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很快推出了动画短片《大红花》和《熊猫》等,鲜明地糅合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广告画的特色。60年代,在万籁鸣的带领下,取材自《西游记》的另外一部动画剧情长片《大闹天宫》历时4年终于问世,影片浓厚的东方文化和传统绘画特色非常鲜明,公映后广获国内外好评,堪称中国动画电影的经典之作,并奠定了中国动画片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1956年,时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的特伟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并身体力行与线描大师钱家骏合作,拍摄了《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金猴降妖》等动画片,在技术和艺术上吸收京剧、水墨画等民族传统艺术的长处,开创了独具东方韵味的水墨动画片,使得中国动画学派闻名世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为题材单一、手法守旧,再加上美国、日本动画片的冲击,中国动画片一度裹足不前。直到90年代后半期,改编自民间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动画片《宝莲灯》问世,三维电脑动画技术的全新运用、故事情节好看程度的加强、细节噱头的巧妙设计、著名演员的特色配音以及知名歌手的歌曲演绎,都代表了中国动画片的最新发展。
(二)美国动画片
美国动画片的历史发展,首先离不开迪士尼公司的贡献。在世界动画电影的创作中,迪士尼公司的作品占据了一大部分。1923年,迪士尼公司的创始者动画大师沃尔特·迪士尼在单身公寓里默默创作出由真人和动画共同演出的黑白无声动画处女短片《爱丽丝在卡通国》。1927年《幸运兔奥斯华》摄制完成,却因为版权被侵吞而成为迪士尼永远的痛。之后的成功一切都从一只老鼠开始,1928年聪明善良又好恶作剧的米老鼠在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中大受欢迎。1932年迪士尼再接再厉推出世界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和树》,此后唐老鸭、古菲狗等新创造的卡通形象也都家喻户晓。1937年迪士尼推出世界第一部动画剧情长片《白雪公主》,片中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和可爱的小矮人动画形象生动活泼,歌曲旋律琅琅上口,从此开启了世界动画电影新历史。1940年迪士尼在动画片《幻想曲》中最早尝试了立体音响,利用栩栩如生的动画形象来诠释贝多芬的音乐。
20世纪50年代是迪士尼的黄金时期,1950年推出了动画片《仙履奇缘》以及迪士尼历史上第一部完全真人主演的电影《金银岛》,1955年动画片《贵妇和流浪狗》首次将动画场景由幻想王国搬到了现实都市,此后几乎拍遍了王子公主、历史传奇等童话题材,例如《睡美人》《石中剑》等。迪士尼的动画片色彩绚丽饱满,音乐优美动听,故事温情感人,深受儿童和成人观众的喜爱。1966年沃尔特·迪士尼去世之后。迪士尼公司一度陷入创作低潮期,仅有《小熊威尼历险记》《罗宾汉》《狐狸与猎狗》等少数影片问世。20世纪80年代末迪士尼公司完成了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化管理的机制转变,以及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发展和娴熟运用,20世纪90年代迪士尼终于迈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不仅拍摄出《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玩具总动员》《狮子王》《海底总动员》《冰雪奇缘》等一系列原创的优秀动画片,同时也善于化各国的文化题材为己所用,创作出分别取材于中国故事的《花木兰》、法国雨果名著的《钟楼怪人》等动画片。
除了迪士尼,华纳、梦工厂等电影公司的动画片摄制也都后起直追。华纳公司在原有风靡一时的著名卡通系列剧《兔宝宝》的成功基础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再以新版的《蝙蝠侠》《超人》等动画片再塑独特风格。梦工厂的动画片《怪物史莱克》以丑陋但善良的绿色怪物和美丽公主的美好爱情故事,全新探索了动画电影的创作观念。
(三)日本动画片
日本动画片起步比较早,1917年下川凹夫、北山清太郎、幸内纯一三人差不多同时推出了所谓的日本“第一部”动画片《芋川椋三玄关:一番之卷》《猿蟹和战》《莴凹内名刁》,因此三人被合称为“日本动画片之父”。1933年,日本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力与世间女子》问世,由著名动画导演政冈宪三和他的弟子濑尾光世制作完成。政冈宪三对早期的日本动画片有重要影响,他率先推广赛璐珞方法拍摄日本动画片,1935年推出了被誉为可与迪士尼动画片相媲美的杰作《森林的妖精》,1943年创作的代表作《蜘蛛与郁金香》又因充满浓厚的日本文化风格和唯美画面而著名。同时期的大藤信郎也是重要的动画导演,他开创了日本传统纸型千代纸拍摄动画片的手法,1926年就以《赏花酒》等作品扬名,1958年以代表作《鲸鱼》获得戛纳电影节奖项,并因得到毕加索的赞誉而闻名世界,1956年再以彩色动画片《幽灵船》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特别奖。
1944年在中国动画片《铁扇公主》的启发下,政冈宪三、濑尾光世师徒联合制作了动画片《桃太郎·海上神兵》,虽然因为战败、拷贝被烧等原因公映期很短,但是影响却非常大,战后日本动画界著名鬼才手冢治虫正因为此片而决心投身于动画电影创作。手冢治虫先以漫画而著名,1958年以《西游记》一片进入动画电影创作,他以迪士尼作为头号竞争对手,1966年推出古典音乐试验性动画片《展览会的画》与迪士尼作品《幻想曲》一比高下,获得了非常多的奖项;他的主要动画成在电视动画方面,1963年以《原子小金刚》以及此后的《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孙悟空大冒险》等作品成为日本电视动画的知名人物。战后50年代,日本动画片创作形势大好,著名制作人大川博的“东映动画株式会社”独占鳌头,先后涌现出东映第一部长篇动画《白蛇传》、日本第一部超宽银幕动画片《少年猿飞佐助》、大制作动画片《辛巴达冒险记》、漫画幻想动作糅合性新浪潮动画片《顽皮王子战大蛇》等优秀作品。
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动画界主体成为了宫崎骏和高田勋的天下。1968年他们合作动画电影《太阳王子》,因为叫好不叫座而都被贬为电视动画导演。1983年宫崎骏导演、高畑勋制片的动画片《风之谷》,以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内容震撼了广大观众,此后1985年他们共同创立了吉卜力工作室,开始了一系列优秀作品的创作。1988年宫崎骏、高田勋分别导演了《龙猫》《萤火虫之墓》,两部影片虽然票房不佳但是口碑甚好,大幅度提升了动画电影的艺术质量,吉卜力名声大震。此后90年代宫崎骏创作了《红猪》《幽灵公主》《千与千寻》《起风了》等动画片,高田勋创作了《儿时点点滴滴》《平成狸和战》《辉夜姬的物语》等动画片,享誉全世界。
此外执导《童梦》《阿基拉》《记忆》等动画片的大友克洋,执导《攻克机动队》《机动警察》等动画片的押井守等,也是当今日本动画电影创作的中坚力量。
(四)苏联动画片
苏联的动画电影起步也很早,在十月革命之前就出现了很多木偶片。20世纪20年代开始,苏联政府开始大幅度地支持动画电影发展,此后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影片。1929年苏联动画创始人伊凡诺夫·瓦诺与人合作拍摄了木偶片《吹牛大王历险记》,1939年亚历山大·鲁契柯导演了黑白木偶片《金钥匙》,虽然故事讲述的方式等都比较简单,但造型风格都独具特色,此外1948年的《灰脖鸭》也是广受好评的黑白动画片。
20世纪50年代苏联动画片进入了彩色时代,根据普希金长篇童话叙事诗改编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根据果戈里作品改编的《圣诞节前夜》等作品展现出苏联动画片善于挖掘民族文学的长处。同时根据印度民间故事拍摄的《金羚羊》、根据中国民间故事拍摄的《黄鹤的故事》、还有取材自越南的《要下雨了》和瑞典的《尼尔斯历险记》等作品则是苏联动画片博采众长的优秀代表。李维·阿塔玛诺夫是最为典型的动画片创作者,《金羚羊》出自他手,1959年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冰雪女王》更是杰作,片中冰雪女王的形象逼真、影像画面素朴简练、声音处理干净利落,成为了苏联动画电影的集大成者。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动画片美不胜收。《第一小提琴手》《勇敢的小鹿》《找太阳》等作品纷纷出现,传统水彩画背景和单线平涂的动画人物技法等也开始走向创新。伊凡诺夫·瓦诺的弟子尤里·诺斯坦佳作不断,1975年代表作《雾中的狐狸》展现出类似中国水墨画般的丰富层次和高超技艺,1979年《故事中的故事》被誉为是东欧最杰出的动画片,逐渐成长为80年代之后的重要动画片导演。
(五)其他国家动画片
捷克的美术电影在世界影坛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早在20世纪30年代,第一批比较优秀的动画片就已经出炉,1945年又很早就建立了美术电影制片厂。50年代以后,捷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美术电影学派,其中杰利·特卡是布拉格动画的核心人物,他一生致力于木偶片创作,擅长于用木偶和图画讲故事,创作了《皇帝的夜莺》(1948)、《仲夏夜之梦》(1959)、《捷克古老传说》(1963)、《手》(1965)等优秀作品,赢得了很好的国际声誉。卡瑞·泽曼是另一位重要的动画导演,他尝试将科幻因素、真人形象和传统的木偶形式结合起来,创作了《史前史之旅》(1955)、《发明毁灭》(1958)、《辛巴达冒险记》(1971)、《一千零一夜》(1981)等著名作品。布列提斯拉夫·波加也是捷克动画学派的著名人物,作品有1959年的《狮子与曲子》、1970年的《苹果树姑娘》等。此外这一时期,优秀的动画作品还有沃特克·杰士尼的《神仙猫咪》(1963)、杰·斯科米特的《臭氧旅馆的八月底》(1966)、扬·史云梅耶的《树婴》和《好兵帅克》等。
法国也素有动画片的创作传统。费德利克·贝克的《海洋的诞生》《植树人》等作品,充满了温馨的人文情感。保罗·格里莫特几乎缩影了法国动画片的创作历史,他以严肃而独特的风格拍摄了《世界的声誉》《钻石》等经典作品,继承和发扬了法国动画学派的古典精神和实验影像,1979年的《国王与鸟》更是频频斩获国际国内奖项,名扬世界。
英国动画片发展也有悠久历史。20世纪60年代,理查·威廉斯就以根据狄更斯原著改编的动画片《圣诞奇谈》获得过奥斯卡的动画短片奖项。近年来英国兴起了胶泥动画片。讲述小鸡集体大逃亡故事的动画片《小鸡快跑》,讲述忠心小狗与发明家主人之间喜剧故事的动画片《超级无敌看门狗》,胶泥的动画造型憨态可掬、生动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