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方的战略分歧(1 / 1)

第1个分歧表现在如何实施“大西洋第一”的战略上。源于传统,英国执行的是一条“间接战略”,即以海军为基础,对德意施行经济和交通封锁,同时进行战略轰炸、小规模的袭扰和支持占领区的破坏颠覆活动,以此消耗敌方力量和蚕食敌人的势力范围,最终拖垮敌人而取得胜利或为最终的大陆反攻创造前提条件。而美国主张的是“直接战略”,即以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和人力为基础,用军队直捣敌人的心脏,与之进行面对面的决战,依靠压倒性的力量取胜。这种战略上的分歧,在英美两国的军事战略对话中一直存在,并成为双方战略分歧的根源。丘吉尔本人对英美在这种战略上的不同理解作了以下剖析:

在军事领域和在商务或生产领域里,美国人的思想自然倾向明确的、全盘的、合乎逻辑的最大规模的结论上。他们的实际思想和行动就建立在这些结论之上。他们觉得一旦把基础按照真实和广泛的方针做成了计划,所有其他阶段将会自然地,而且几乎是不可避免地跟着来到。英国人的思想却与此很不相同。我们并不认为合乎逻辑而又明确的原则对于在迅速变化和不可限定的形势下所应做的事情来说,一定就是唯一的锁钥。特别是在战争时,我们更加重视随机应变和临时安排,我们企图按照正在展开的事件去生存和制胜,而不渴望常以一些基本决定来支配事件。关于这两种意见,有很多争辩的余地。分歧之处在于着重之点,但这是根深蒂固的。[6]

比较而言,英方在大西洋会晤之前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7月31日,参谋长委员会起草了一份名为《总体战略评估》(General Strategy Review)的报告,在8月10日提交给了美方,打算以此作为第二天同美方磋商军事问题的基础。

报告指出,目前的战略形势是:德国挥师西班牙将导致直布罗陀基地失守,占领加那利群岛成为大势所趋;有必要在法属摩洛哥和法属西非部署军队,但英国面临入侵的威胁,无力作出此部署;失去中东将是灾难性的,保住中东将主要有赖于美国的协助;新加坡对于远东的行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报告直言美国的参战将使战略形势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海上的严峻形势将立即得到缓解,船运损失的减少将体现这一点。即使日本参战,优势的天平依然在我们一方。美军将能够阻止敌人在摩洛哥和西非的渗透,能够接手大西洋岛屿的潜在责任。”

关于未来,报告指出:“我们必须首先摧毁德国战争机器赖以存在的基础——为其提供支撑的经济、士气和供应补给……以及胜利的希望。”为此采取的手段是封锁、轰炸、颠覆和宣传:“轰炸进攻必须以最具破坏性的规模进行……我们将给予生产重型轰炸机以最高的优先权……如果大规模运用这些手段,德军以之为基础的整个架构将被摧毁,无论他们现在的力量如何,德国的武装力量将在战斗力和机动性方面遭遇严重的削弱,以至于再次发动直接的进攻将成为可能。这一时刻的到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美方的协助下如何能够使我们扩大空军力量的计划继续施行下去,如何获得和保护必不可少的船运。有可能以上提到的手段本身就足以使德国求和……但是,我们必须做好准备通过地面部队登上欧洲大陆……直接打败德国,从而加快胜利的到来。”[7]

然而,美方军事代表原来只打算同英方洽谈租借物资的分配问题。因此,在第二天的会谈伊始,作为美方主要发言人的斯塔克表示,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仔细研究英方的报告,待返回华盛顿之后,再就该报告给予正式的答复,眼下可以先进行非正式的讨论。[8]事实上,会谈只讨论了英方报告的前15段内容,后24段留待以后进行正式的研究。[9]

在会谈中,英国空军副参谋长弗里曼要求美国提供1万架飞机(其中轰炸机6 000架),远超出了美国的生产计划,让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阿诺德吃惊不已。斯塔克表示,目前的会议只限于讨论本身,美国愿意在目前政策的最大限度内与英国进行合作,但他对英方关于轰炸机优先、船运需要、海上巡逻机的分配以及由美军占领亚速尔群岛的方案表示了异议。马歇尔则表示,葡萄牙总理安东尼奥·萨拉查(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已致信罗斯福总统,同意在必要时美军可和平占领亚速尔群岛。另外,美方打算以1万人的陆军部队替换驻防冰岛的近5 000名海军陆战队官兵;在此期间,希望英方不要减少在冰岛的驻军。马歇尔还提醒英方,美国自身军备重整的需求和苏联、中国等其他国家对租借物资的要求,使美方在军事物资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10]

双方没有在如何实施“大西洋第一”战略问题上发生直接的争论,只是各自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但英方对美方实际感到不满。会后,英国参谋长委员会的报告提道:“我们发现,对于在如果参战的情况下如何部署他们的军队,他们只有模糊的想法……美国人希望我们在冰岛驻留足够的部队,从而使美国海军陆战队能够撤离并用在别处的行动中。另一方面,处于战斗中的我们急于从冰岛撤出我们的部队,以避免兵力分散,并将这些部队用在别处……美军参谋长们显而易见正考虑的是西半球的防御,至今没有制订任何他们参战情况下打败德国的共同战略。”[11]

英国官方军事史家J·M·A·格怀尔认为:“对于报告除了支持大范围起义的行动以外没有提及任何有关欧洲的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这被认为是最后的阶段,他们明显感到失望。他们还指出,在他们看来,该报告过于倚重轰炸的进攻性价值。然而,尽管他们质疑我们当时的政策,他们却拿不出替代性的方案。他们自己的计划几乎只专注于西半球的防御。”[12]另外,格怀尔分析了美国的“直接战略”:“他们的国家资源十分丰富,他们很少必须考虑代价,对他们来说很自然地使用压倒性的力量去解决每一个问题——粉碎性打击、迎头碰撞和快速取胜。他们不但不熟悉通过巧妙地运用有限的手段来力图实现目标的更富灵活性的战略,而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此表示怀疑。”[13]

的确,“从一开始马歇尔就怀疑这些观点的准确性。他坚信取胜要靠与敌方打交手战。如果美国参战,他认为就必须有大量的陆军部队……他直截了当地阐明美国的现有义务而不是英国的需求是掌握将来武器装备运输的根据。他和斯塔克在8月12日以尖锐的口气指责英国由于在购买物资上未能与美国协调,且不尊重优先原则所造成的严重的采购问题。阿诺德将军私下告诉英国的空军代表,美国近期内向英国运送大批重型轰炸机的希望微乎其微”[14]。

因此,美方对英方的战略轰炸持怀疑的态度,以至于修改了《ABC—2协定》中的如下规定:

原则上,英联邦用于装备、维持、训练已有以及新部队的计划应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

(1)来自英联邦生产的飞机;

(2)已批准的英国生产的14 375架飞机和来自美国企业生产的1.2万架飞机的计划;

(3)依照军事形势需要和情况许可的数量,对来自美国现有或已批准产能所持续生产的飞机进行分配。

此外,超出以上规定来自军用飞机新产能所生产飞机的分配,原则上且根据定期的评估,应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

(1)在美国参战时刻到来之前,从这些新产能所生产的全部飞机应提供给英国;

(2)如果美国参战,之后这些来自新产能所生产的飞机应在盟国之间根据军事形势需要和情况许可进行分配。出于制订计划的目的,英国应假定,这些产能将在美国和英联邦之间以大约一半对一半的形式进行分配。[15]

结果是美国答应给英国的大部分新生产的重型轰炸机数量大大减少。到1943年6月,英国能从美国得到的重型轰炸机大约是1 100架,这不到英方所期望获得的数量的一半,而且不到英方需要的1/4。[16]

第2个分歧是在中东政策上,这实际是由第1个分歧衍生而来。在“ABC”会谈时,英国就强调其在中东已存在相当的军事力量,不但不愿意失去中东,而且希望美国在中东给予援助。当时美方以在大西洋航线正面临德国海军的巨大威胁时增援中东将大大增加商船的损失为由,拒绝支持英方的中东政策。在1941年7月霍普金斯第二次英国之行期间,他再次表达了美方对中东的立场:“我们的三军参谋长——就一切有关防务方面作出重大决定的人——相信,英帝国为着谋求在中东维持无法防守的阵地,正在作出过多的牺牲。……大西洋战役是这次战争中最后的决定性战役,所以应该集中所有力量来打赢这一战役。”[17]很明显,美国不愿意为了英国的中东利益“火中取栗”。美国赞成“大西洋第一”的战略,其着眼点仍然是基于西半球的防御,即保护美国的直接利益。

但丘吉尔坚持不能放弃中东,甚至认为:“我不相信,任何发生于马来亚的不测所造成的损失,足以抵得上丧失埃及、苏伊士运河和中东的1/5。……我的同僚们也有这种看法。”[18]

在大西洋会议的军事会谈中,英方重申,为了现实的原因,也为了英国在中东的声望,英国不能放弃中东这块已深深踏入的阵地,仅撤出60万人的军队及其装备,就是一项规模浩大且十分复杂的行动。保护波斯的油田和阻止希特勒通过高加索南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依据《ABC—1协定》先铲除意大利的设想,在中东留有发起进攻的基地是同样重要的。[19]马歇尔代表美方指出,美方十分理解英方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但在他看来的问题是,我们应根据那一战场能够从英国和美国所获得地面和空中行动所需装备的数量将我们的行动展开至何种的程度。因美军扩大规模的需要、英国在中东军队的需要、美英两国远东利益以及俄国人的需要,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如何优先分配的问题……他建议,中东问题应同这种优先分配问题上存在的矛盾联系起来十分谨慎地进行分析”。而美国海军战争计划局长特纳甚至提醒英方:“正在讨论的报告中的某些地方与‘ABC—1’存在出入,他认为‘ABC—1’仍然是正确的,起草它不但是指导美国参战后的行动,而且是指导在此之前英方的行动。”[20]

实际上,美方再次委婉否定了英方的中东政策。但英方乐观地认为:“我们已使美国人相信,我们的中东政策是正确的。”[21]

第3个分歧是在葡萄牙所属大西洋岛屿的占领问题上。1941年春,根据情报显示,德国军队有可能通过西班牙和葡萄牙进入北非和西非,这样英国在直布罗陀的要塞将无法据守。4月23日,美国驻英大使怀南特(John G.Winant)向罗斯福转交了丘吉尔的信件,其中提到,一旦西班牙屈服于德国的过境要求或是遭到进攻,英国打算实施“香客”行动(Operation Pilgrim),派遣2支远征军占领亚速尔群岛、加那利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丘吉尔同时指出:“由于我们有其他的海军负担,我们没有力量维持一个持续的警戒状态。如果您能尽早派遣一支美国海军中队在这些地区进行友好巡航,这将是十分有益的。”[22]丘吉尔实际希望在“香客”行动中,美国能够提供切实的援助。

为此,罗斯福总统7月14日写信给葡萄牙总理萨拉查,指出美国愿意联合巴西帮助葡萄牙协防所属的大西洋岛屿。[23]萨拉查在回信中多少有些勉强地表示,就葡萄牙政府而言,会不遗余力地防御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英国业已承诺向这些岛屿提供防御物资,但如果英国因其他地区的事务而无暇顾及或者有必要的话,葡萄牙愿意接受美国的援助。[24]

大西洋会议上,丘吉尔和罗斯福在援助葡萄牙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丘吉尔提道:“我告诉总统,我们正考虑实施‘香客’行动,我们可能被迫在德国进犯半岛之前就采取行动……总统认为,如果葡萄牙所属岛屿遭遇危险,则有理由采取行动。”[25]

但是前面提到,斯塔克最初反对包括占领亚速尔群岛在内的英方提案,不过马歇尔指出葡萄牙总理给总统的信中已经同意了和平占领亚速尔群岛之事,于是斯塔克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表示反对。

马歇尔指出:“在占领亚速尔群岛问题上,速度是至关重要的,美方为此提供军队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美国要防御本土及其海外属地,协防加拿大,增兵冰岛,还有可能向南美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等国家派驻军队,以确保巴拿马运河的安全,这些几乎用尽了美国现阶段的全部兵力。此外,美军自身仍存在人员、装备和训练不足的问题,所以英方“香客”行动所带来的新义务是美方难以承担的。但是,马歇尔表示:“如果不得不对亚速尔群岛采取行动,找到兵力的难题并非不能克服,因为该群岛被认为是位于西半球范围内,但获得他们所需装备将是极其困难的……这些因素使得美国军队难以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承担任何的义务。”最终,美方明确指出,冰岛和亚速尔群岛由于位于西半球,因此由美国负责占领,但占领加那利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的行动,只能由英方自己承担。[26]

不过,由于后来葡萄牙政府推迟邀请美国占领亚速尔群岛,此次行动被取消。

罗斯福在同丘吉尔的会谈中,也提道:“美国政府难以向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同时派兵,而且存在这种区别,前者位于西半球范围内,而后者位于西经26°以东。”然而,罗斯福又表示:“他也许能够将两者纳入同一计划,但此时此地他无法作出确切的承诺。”[27]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罗斯福的观点比他手下的军事将领更加暧昧。[28]美国的官方军史著作提道:“美国方面对于英国参谋长委员会评估报告的批评态度与‘奥古斯塔号’上国家元首之间的悦耳合唱,形成了令人不快的对比。”[29]但无论如何,在英方看来,这是美方只关心西半球防御的又一次很好的证明。

在占领大西洋岛屿问题上,罗斯福总统不可能反对军方的立场,因为在美国参战前,任何超出西半球防御的行动只能招来国会和公众舆论的反对,罗斯福当然考虑到了这些因素,而经常对一些敏感问题立场模糊或不置可否是他的行政作风之一,在同丘吉尔打交道的时候他也往往喜欢说一些丘吉尔爱听的话。

美国军史学家肯特·格林菲尔德(Kent R.Greenfield)指出:“他从自己的长期政治生涯中学会了一种决定问题的方式,即无为政治。……当他看到某些事情可能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发生的时候,他有意地听其自然而不下达命令。”[30]而据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记述,1941年12月25日,在“阿卡迪亚”会议期间,马歇尔等军方将领告诉他,刚接到的一份英方的备忘录显示,总统在未征询军方意见的情况下答应丘吉尔,如果形势需要,会将增援菲律宾的美国军事力量转向新加坡。这引发了史汀生的极大愤怒,他向霍普金斯表示,如果总统坚持己见,他与陆军部的高级将领将辞去职务,后罗斯福予以了否认。史汀生感慨道:“这一事件显示了总统没有让他的陆海军顾问在场却在如此极其重要的国际问题上信口开河的危险。”[31]

福雷斯特·C·波格则指出:“罗斯福不像丘吉尔重视其军事顾问那样重视自己的参谋长们”,马歇尔“经常必须同罗斯福的缺乏行政章法,同他的不把私下的高层次的讨论情况随时告诉参谋长们,以及同他的往往听信其他部门官员的建议而忽视陆军部的意见的情形进行斗争”。[32]

第4个分歧是关于远东太平洋问题,这也是“ABC”会谈遗留下来没有解决的主要战略问题之一。7月23日,日本政府迫使法属印度支那当局同意日军进驻印度支那南部,从而对英属马来亚、荷属东印度和美属菲律宾构成了军事威胁。26日,美国政府发布冻结日本在美资产的命令,英国和荷兰随后响应。8月1日,开始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并很快发展成为对日本的全面禁运。

在大西洋会议上,罗斯福告诉丘吉尔,美国政府会同日本继续谈判,从而延迟双方“摊牌”的时间,会向日方重新提出从印度支那撤军、暹罗和印度支那中立化的建议,但要求在谈判期间,日本不能扩大在印度支那的占领行动,不能将其作为进攻中国的基地。罗斯福还称,他将向日本政府指明:“日方的任何进一步行动都将造成一种形势,使美国不得不采取某些措施,即使这可能导致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丘吉尔除赞同罗斯福的以上想法外,建议美国政府应同时维持对日本的经济高压态势。[33]

在军事会谈中,丘吉尔试图再次引起美方对新加坡战略地位的重视,强调“新加坡作为盟国增援的目标在战略上的价值”[34]。实际上仍是希望美国能够帮助英国坚守新加坡。

虽然丘吉尔和罗斯福达成一致意见准备向日本政府发表“并行声明”,警告日本在西南太平洋的任何进一步的侵略举动都可能导致日本与美英之间的战争,但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认为,美国已经建立了相当的战略物资储备,并有其他物资原料的来源,如果必要,美国完全可以放弃来自远东的物资进口。斯塔克建议英方也采取类似做法,重新评估马来亚的战略价值,实在不行就加以放弃。[35]马歇尔则指出,美国正在加强菲律宾的防御,此举应该能够对日本南侵构成威胁。但英方认为,菲律宾的防御即便如此也是完全不够的,例如最近马尼拉的防空高射炮只是由原来的2门增加为4门,只是增派了一个中队(9架)“空中堡垒”轰炸机和少数坦克。而特纳指出英方的一些主张同“ABC—1”的原则立场不符,实际委婉表达了对英方要求美方协防新加坡,从而偏离“大西洋第一”战略原则的不满。[36]

应该说,此时的美国如英国期望的那样加强远东的防御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这与处于和平时期的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不符,也同美国军方限于西半球防御的方针相悖。美国人还担心协防远东有可能落入帮助英国人巩固其殖民利益的政治圈套。在会议期间,美国副国务卿韦尔斯曾向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贾德干指出:“总统希望英国不要将日军占领泰国当作宣战的理由。”[37]另外,强调美国在西半球或大西洋的作用,美方一定程度上可以回避英方提出的协防新加坡的要求。

然而,在英方看来,此时置身战争之外的美国希望已深陷欧洲战事之中的英国自己解决远东的防御问题,实际同样是违背“大西洋第一”的原则。因此,“ABC”会谈期间英美在远东问题上的战略分歧没有得到任何程度的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