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ABC”参谋会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是在美国尚处于战争之外,并一再强调不承担义务的情况下,为最终打败轴心国而与英联邦进行多方面合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两国建立军事同盟的最为关键的一步。《ABC—1协定》所确立的“先欧后亚”的战略总原则,协调了两国的全球战略,成为以后指导美英两国实际进行全球联合作战的基本战略;它规定的具体军事行动区域和行动计划,为整个战争时期两国的军事合作提供了基本框架;它制订的对轴心国进行封锁、空袭、外围军事袭击,最后决定性地打击德国的进攻政策,成为以后的战争一直遵循的路线;它的关于互派军事代表团的建议也立即得到落实,为珍珠港事件后诞生的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工作奠定了基础。[77]两国之间相互交换科技与军事情报的工作也积极地开展起来。[78]
由于《ABC—1协定》所预期的大多数行动是为美国将来成为参战国而设计的,因此正如舍伍德所说,该协定所提供的实际情况给参战前的美国提供了它从未有过的那种极高度的战略准备。[79]这种战略准备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从战争需要出发安排生产。参谋会谈后,美国在全面规划生产方面、全面规划《租借法案》的执行情况方面,以及对军用物资的分配方面,这种战略准备都发挥着远较以前高得多的效率。随着《租借法案》的通过和参谋会谈的结束,美国政府在1941年春夏之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了重要原料的生产,加速建造船舶和重型轰炸机。8月28日,罗斯福总统建立了“供应、优先权和分配委员会”,以此作为整个防务计划的决策和协调中心,以再度经过改组的生产管理局作为其执行机构,以“先欧后亚”的原则建立了优先分配制度。为了长期的战略要求,政府制订了“胜利计划”[80],修订美国的生产计划,为工业特别是军工生产规定生产目标,并对民用消费品生产实行大量削减,使民用工业向战时工业转变。[81]
第二,对美国的战略计划进行修改,为最终参战做具体准备。参谋会谈后,陆海军联合计划委员会得到指示,要求以《ABC—1协定》为基础重新审查和修改“陆海军联合基本战争计划”中的“彩虹”计划5。修改后的“彩虹”计划5于1941年5月14日完成,于11月19日为陆海军联合委员会批准。[82]它强调美国与英国的合作,准备进行两洋战争,把打败德国放在第一位;美国的主要军事努力将首先针对欧洲和大西洋地区,如果日本进入战争,美国和同盟国在远东的战略将首先是防御。[83]因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战略家们终于为处理危险的国际形势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陆海军联合基本战争计划——‘彩虹’计划5”,它准确地反映了美国的地缘政治和战略环境,成为美国指导战争的总战略。
第三,在大西洋采取了援助英国的一系列行动。遵循《ABC—1协定》达成的一致战略,美国开始了一系列参战前的军事准备工作。1941年3月,美国军官访问了不列颠群岛,为他们的运输舰队和空军选择基地,接着就开始了基地的建设。在大西洋的纽芬兰岛、冰岛和格陵兰岛,基地的建设工作也进展迅速。另外,美国的造船厂也开始修理在海战中受伤的英国船只。[84]
美国在参战前采取的最重要的援助英国的行动是美国海军在大西洋的巡逻和护航。1941年4月,美国政府把从战争初期以来就划定的所谓安全地带和巡逻区域,扩展到包括西经26°左右以西的北大西洋一线,此后这条沿西经26°划定的界线便成为美国实际的海上边疆。它把英国在美洲或邻近美洲的领土、格陵兰岛和亚速尔群岛都包括在美国的巡逻范围之内,美国军舰将随时把在巡逻中发现的敌人的行踪通知英国人,尽管这时美国还没有对英国的运输船队给以直接的保护。同时,罗斯福总统批准美国的船只可以进入红海,给驻扎在埃及的英国军队运送给养。7月,美国军队替换了在冰岛的英国守军,使该岛包括在西半球防御之内,并为驶往冰岛的英国船只护航。在8月的大西洋会议上,两国拟定了美国海军在大西洋的护航中包括英国的北大西洋舰队。9月4日,由于德国袭击了美国的驱逐舰“格利尔号”,罗斯福宣布了“一见到就开炮”的命令,使美国实际上处在对德国“不宣而战”的状态。[85]
另外,为了完成大西洋的战争准备,美国于1941年5月间把大约相当于太平洋舰队的1/4的力量从珍珠港调到了大西洋。其中包括:3艘战列舰、1艘航空母舰、若干供应舰。这些舰只于5月22日进入巴拿马运河。[86]因此到1941年秋天,英国人可以向远东派出一支小规模的东方舰队(包括“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去加强新加坡的防御。
总之,通过美国在1941年采取的上述“除了参战以外”的一切行动,使美英两国在大西洋的合作已经变得如此密切,因此当珍珠港事件后美英与轴心国处于全面交战的状态时,在战略上并没有造成很大的混乱。
值得注意的是,美英两国在太平洋及远东地区的合作并没有在《ABC—1协定》中完成,但是,它同样达到了一种“不可逆转的程度”。美国同意在太平洋上以坚持防御的态势与英国和荷兰一起反对一个共同的亚洲敌人。1941年4月,英国海军少将丹克沃茨和海军上校克拉克访问了珍珠港;4月21—27日,在新加坡召开了有英国、美国、荷兰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正式代表出席的旨在制订联合对付日本进攻行动的计划的会议,并达成了《ADB协定》,这个协定就是美国在参战前同意与同盟国在亚太地区进行有限合作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