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美关于驱逐舰问题的最初交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袭击,英国很快就面临作为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的短缺问题。[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战争爆发后便进入战时内阁担任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曾于1939年9月18日在内阁会议上提出向美国购买驱逐舰的要求。[2]是年秋天,丘吉尔曾就造舰问题连续写了几个节略给海军部的同僚,说明德国“潜艇的威胁到1940年底一定还会变本加厉”,因此到1940年英国将需要另外50艘驱逐舰。[3]
鉴于英国在大西洋海战中的损失以及英国拥有的驱逐舰严重不足,并为了促使美国援助英国,丘吉尔在当年10月与美国驻英大使约瑟夫·肯尼迪(Joseph P.Kennedy)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到了在一旦德国打败英国的情况下英国舰队的归趋问题。当时丘吉尔说,如果德国打败英国,“他们(指德国)的条件之一肯定是让英国交出舰队;如果德国获得了英国的舰队,他们将立刻拥有优势,然后你们(指美国)的烦恼就将开始”[4]。
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在荷、比、法前线的隆隆炮声之中就任英国首相,并正式开始了英国与美国关于驱逐舰问题的交涉。在内阁的同意下,5月15日,丘吉尔在他就任首相后给罗斯福总统的第一封电报中,便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或50艘驱逐舰。[5]当天,丘吉尔在与美国驻英大使肯尼迪的谈话中,除了要求借用美国的驱逐舰之外,再次正式谈到了英国舰队的归趋问题。他告诉肯尼迪,不管德国人做什么,只要他仍然保持“在公共生活中的权力”,英格兰就决不会投降。他还表示,一旦出现最坏的情况,“英国政府将迁往加拿大并依靠舰队继续战斗”。[6]
但是此时的美国十分怀疑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可能性,政府官员普遍对欧洲战场的形势持悲观看法,并要求把精力集中于美国本土的防御。肯尼迪认为这是“一场预料盟国将被打败的战争”,并提出:“如果我们必须战斗去保卫我们的生命,那么我们最好在我们自己的后院战斗。”[7]美国助理国务卿、罗斯福总统的密友阿道夫·伯利(Adolf A.Berle)在读了丘吉尔5月15日的信件后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丘吉尔在这封信中所说的可怕的预言是确实的,那么:
即使我们想做,我们也不能做什么及时援救英国的事情,相反,我们要做的是征集我们能够征集到的最强大的和最坚固的防御力量,而不是把少数舰队零敲碎打地派到大西洋彼岸。[8]
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政府连续采取了3个行动:
第一个行动:5月16日罗斯福向国会提出申请追加国防拨款的咨文,理由就是增加的安全将使美国保持在战争之外。[9]
第二个行动:同意向英国提供飞机和其他军事物资的援助,但拒绝租借驱逐舰。罗斯福在5月17日给丘吉尔的回信中说:关于借给或赠予40—50艘驱逐舰的问题,将请求国会的批准,但我不能肯定在这时把这个建议提交国会是明智的;另外,从我们自己的防御需求来看,包括美国在太平洋上的责任,我们是否能够安排出,即使是暂时安排出这些驱逐舰也是值得怀疑的。但他表示,他正在尽一切努力使盟国政府可能得到美国的最新型号的飞机和其他军用物资,并且为了威慑日本,美国的舰队已经到夏威夷集结。[10]
第三个行动:为了确保在英国一旦抵抗失败的情况下其舰队不落于纳粹德国之手,并增加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巡逻的规模和效果以保证美国的安全,罗斯福第一次向英国提出了英国舰队的归趋问题。
5月18日,罗斯福与英国驻美大使洛西恩举行会谈,其间罗斯福以他的行动不能超过国会允许他采取的政策限度,以及公众舆论尚未能够理解战略形势为由,再次拒绝向英国提供驱逐舰。但他提出:万一发生最坏的情况,英国的舰队可以前往加拿大或美国。与此同时,他还向洛西恩暗示希望获得英国在大西洋上的一些基地。他说,英国可以把保卫西印度群岛的利益交给美国海军,这样在德国的舰只出现在西印度群岛水域的情况下,美国海军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对付它们。但是洛西恩对总统的要求实际上采取了一种“交易”的态度,他回答说,英国采取上述行动的前提条件是美国的参战,否则他怀疑英国的公众舆论是否会同意把舰队托付给中立的美国。[11]
在收到洛西恩关于这次会谈的报告后,英国外交部美国司认为,尽管洛西恩以舰队归趋迫使美国参战的做法显然“有点像是讹诈,而且不是很高明的讹诈”,但的确可以作为一种行事的原则。正如该司司长查尔斯·斯科特(Charles Scott)在5月20日的一份备忘录中所说,这个原则就是:“除非美国是一个交战国——而且要非常快地成为一个交战国——我们或许选择把我们的舰队派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2]
于是在内阁的同意下,5月20日丘吉尔再次致电罗斯福要求获得驱逐舰,并以舰队归趋问题向美国施加压力。丘吉尔在电报中对罗斯福不能提供驱逐舰表示遗憾,强调美国的支援对英国的作用,并表示了英国政府战斗到底的决心。接着他谈到了一旦英国的抵抗失败可能带来的后果:
如果现政府成员倒台,由另外一些人出面在这片废墟上和敌人进行谈判,那么,你就不能无视这样的事实,即同德国讨价还价的唯一筹码就只有舰队。如果美国听任这个国家受命运的摆布,那么,只要当时的负责人能够为残存下来的居民争取到最有利的媾和条件,谁也没有权利去责怪他们。[13]
洛西恩大使也与首相保持同一步调,他在5月21日的午餐会上说,如果德国在英伦诸岛获得“立足点”并“要求交出英国的舰队”,假如英国政府看到英国人民遭受“某些极剧烈的惩罚”,那么将“交出舰队”。[14]
但是此时的欧洲战场形势危急,40万英法比联军正在被德军逼至敦刻尔克,前途未卜。美国政府被一片悲观失望的气氛所笼罩。陆军部发表的材料“极为忧郁”,认为这场战争已经输掉,对盟国的援助将被浪费,更糟的是会落到德国人的手里并“加强美国未来的敌人”。海军部在传阅关于英国可能被打败的后果的备忘录。国务院则在讨论美国舰队回到大西洋的可能性。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当前舰队正在履行它的最有价值的任务,即保持扼制日本;但是也有人认为,美国的海军安排最终将取决于英国是向德国交出自己的舰队还是击沉它,抑或是使它航行到加拿大。[15]罗斯福更是极其担心一旦抵抗失败,英国的舰队会落入德国之手。
因此,罗斯福在5月25日晚上与洛西恩的会谈中再次提出了英国舰队的归趋问题。他对洛西恩说,如果形势恶化,英国舰队以及尽可能多的已经完成的舰只不应当被当作英国的财产,而应当被当作英帝国的财产来对待,在它们可能被俘虏或投降之前,把它们转移到加拿大或澳大利亚。这样英国、法国、荷兰与比利时的海外帝国就会形成巨大的进行战争的资源。如果这支舰队投降,无论希特勒作出什么保证,整个大厦都将倾覆。但是当洛西恩询问罗斯福“如果这样的灾难即将发生”,美国是否将站在英国一方参战时,罗斯福却没有给以明确的回答,对是否援助英国驱逐舰的问题的态度也没有变化。[16]
但是,英国在5月26日到6月4日成功地实施了“发电机计划”,共从敦刻尔克撤出英法比联军33万多人。因此,尽管法国的全面军事崩溃已经清晰可见,但英国抵抗成功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而英国也更加需要美国在驱逐舰和其他战争物资方面的援助。为了促使美国放弃中立政策、尽快采取行动,6月4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表示了英国永不投降的决心。他说:
我们永不投降,即使我们这岛屿或这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而陷入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之下也将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是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的一切力量来拯救并解放这个旧世界。[17]
在这里,丘吉尔实际考虑到了一旦英国失败,就把英国的舰队开到大西洋彼岸的问题。
6月10日,意大利参加德国方面作战。当天,罗斯福在夏洛茨维尔(Charlottesville)发表讲演,强烈谴责意大利的行动是用匕首“从背后对它的邻居捅了一刀”,并保证美国将采取2项明确的、同时并举的方针:一是将向抵抗纳粹暴力的同盟国提供物资援助;二是要统制和加速利用美国的资源,以使美洲国家的装备和训练适应任何紧急状况和一切国防上的需要。[18]
丘吉尔把这个讲演视为一种“带给英国希望的信息”[19],第二天就再次要求罗斯福提供驱逐舰,而且把英国的抵抗称为我们“共同的事业”。[20]与此同时,英国的三军参谋长在内阁的指示下草拟了一份关于取得战争胜利条件的备忘录,强调如果没有来自整个美洲大陆的充分的经济与财政合作,只靠英帝国的单独努力,最终将证明取得胜利极为困难。三军参谋长也考虑到英国舰队的归趋问题,指出:“一旦联合王国被敌人占领,英国舰队仍然能够从美洲大陆进行战斗。”6月14日,战时内阁在稍作修改后批准了这份备忘录。[21]
接着丘吉尔于6月15日致电罗斯福,又一次要求提供驱逐舰,并表明他本人和其政府对舰队归趋问题的态度:
如果我们在此间的抵抗失败,现政府和我本人虽然一定要把舰队调往大西洋对岸,但是,这一斗争可能达到这种地步:现任的大臣们到时已无力控制事态的演变,只要英国肯变成希特勒帝国的附庸,那么讲和的条件是非常容易的……正如我过去曾向你提到的,英国舰队的命运将决定美国的未来……我有权把我以下的看法记录在案:美国的利益大大地系于我们的战斗和法国的战斗。[22]
鉴于法国战局的每况愈下,罗斯福也越发担心英国的舰队。于是,6月16日晚,罗斯福在与洛西恩的会谈中又一次明确提出英国舰队的归趋问题。他说,一旦法国战败,法国的舰队应当让与英国,以继续战斗;如果英国发生同样情况,英国的舰队应当在海外继续战斗,开到开普敦、新加坡、亚丁和悉尼,同时美国的海军主力能控制大西洋并担负保护加拿大和其他英国属地的任务。[23]
然而,英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求提供驱逐舰。6月20日,即法国败降前夕,英王乔治六世就驱逐舰问题亲自向总统呼吁:“既然我们孤军奋战,把争取自由的战斗进行到最后胜利”,这些驱逐舰就“日益需要”。[24]但是,他的要求同样没有获得满足。
6月22日,法国败降。其后,英国消灭了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的不愿归顺英国和美国的法国舰只。这个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丘吉尔的“永不投降”的保证。于是罗斯福立即决定把美国军火库中的50万支步枪、8万挺机枪、1.3亿发子弹、900门75毫米的大炮、100万发炮弹,以及一些炸弹、梯恩梯和无烟火药运往英国,而不去理睬当时美国国内的许多人大喊大叫这是“自杀”行为。特别是美国还把法国的全部订货都转交给了英国。[25]但是直到6月底,关于驱逐舰的问题美国仍然没有丝毫的松动。
据不完全统计,从5月15日到6月底的1个半月中,英国通过各种渠道,至少向美国提出过20次关于驱逐舰的要求,仍不可得,而英国的海上形势却变得日益危险。由于缺乏驱逐舰,英国一直没有能够在大西洋建立有效的巡逻以保护自己的船只;特别是法国投降之后,英国在失去法国海军帮助的情况下,海上损失更为严重。6月同盟国和中立国的船只的损失就因德国潜艇的肆虐而从5月的55 580吨上升到28.4万吨,而以后的4个月则被德国的潜艇司令们称为“快乐时光”。[26]与此同时,在北方也看到了德国潜艇的活动,仅6月就有3艘在北方巡逻的武装商船巡洋舰被鱼雷击中而沉入大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