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陆军战后遭受冷遇(1 /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陆原有的4个帝国中3个瓦解了,苏俄则暂时与欧洲事务隔绝。陆军和其他军种一样面临大幅度的复员和军费支出的削减。“10年规则”特别规定:

应当假定,在未来的10年内,英帝国不会进行任何大规模的战争,因此无须为此目的组建远征军……陆军和空军主要的职能是,为印度、埃及、新的委任统治地和所有英国统治下的属地(自治的除外)提供卫戍部队,以及为本土的非军事部门的力量提供支持。[275]

1922年英国结束干涉苏俄革命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后,英国内阁给陆军部的指令中,陆军的主要职责再次被确定为维护国内安全和帝国防御,无须设想再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只需具备为欧洲以外的海外义务进行小规模战争动员的能力即可,具体为5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外加本土防卫队14个师作为预备队。[276]也就是说,随时准备一支小规模的远征军,主要用于印度、埃及和阿富汗。但事实上这支小规模的远征军只是理论上的存在,一些师未满员或完全不存在,只有1个师和1个骑兵旅能随时调用,其他部队则至少需要6个月才能达到作战要求。[277]当时英国陆军在本土部署了53个步兵营和9个骑兵旅,在印度部署了45个步兵营、55个野战炮兵连和8个骑兵团,其余37个步兵营驻守在埃及、土耳其和德国的莱茵区。[278]

在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中,英国和意大利一同充当了德法和德比边界现状的保证国,承担了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但未改变不再组建一支远征军的原则。也就是说,英国的保证和援助只是口头的承诺,并没有打算准备一支军事力量来兑现这个承诺。事实上,“洛迦诺标志着这样一个时刻的到来,即英国认为1914年8月承担的欧洲义务完全解除了”[279]。英国政府的绝大多数人甚至认为,英国履行《洛迦诺公约》中义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例如外交部认为:“欧洲国家越是相信我们准备履行承诺,我们就越少可能被要求那样去做。”[280]在1926年英国的国防政策评估报告中,参谋长委员会没有对外交部的这个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洛迦诺公约》并没有涉及特别的军事义务,各军种在“10年规则”下也无能力履行这种义务;因此,建议削减陆军在本土的防御义务,将重点放在海外。[281]

1927年7月,陆军大臣拉明·沃辛顿-埃文斯(Laming Worthington-Evans)向内阁提交了一份有关陆军预算的备忘录,重申了以上观点,并建议:

从即日起,之前关于10年欧洲无大规模战争的决定应延长10年……不断增长的削减预算的压力,日益过时的军用物资更换和对新机械化装备的需求,期望以援助拨款形式支付款项的持续拖欠,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得有必要将支出集中在更直接和更紧迫的需求方面。[282]

内阁经过讨论后作出决定:“应将英帝国在未来10年内不进行一场欧洲战争当作预算的目的,陆军目前的计划应建立在为欧洲以外的战争做好准备的基础之上。”[283]在很大程度上,英国政府对国际联盟、《洛迦诺公约》和国际裁军运动能够确保欧洲的和平充满自信。

另一方面,随着苏联国力的日渐壮大,此时英国陆军主张将苏联作为假想敌,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势力向阿富汗和印度渗透,这实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与沙俄在亚洲战略较量思维的延续。1927年3月25日,时任帝国总参谋长的乔治·米尔恩(Sir George Milne)对此发出警告,苏联“正奉行一贯的旨在最终削弱英国在印度霸权的政策。除此之外,我们在阿富汗面临一个不稳定的政府,它的统治者正实行挑动英国人以对付俄国人的传统政策”。他认为,布尔什维克党人取代沙皇的统治,只是“标志着俄国人在手段上而非在政策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启”。[284]同年年底,帝国国防委员会的一个专门委员会指出,不能指望印度政府承担抵御苏联进攻阿富汗的重任,陆军部建议为此在本土准备大约11个师或者25万人。[285]

由于印度、中东各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的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殖民版图的扩大和军队的迅速复员,导致人数已大为减少的陆军面对帝国的防卫义务力不从心。因此,陆军总参谋部有感而发,尽管打败了德国,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相比,陆军面临的威胁并不少。[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