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雍正帝的二号甄嬛熹贵妃(1 / 1)

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甄嬛们”的二号甄嬛,熹贵妃钮祜禄氏。在《甄嬛传》第55集,雍正皇帝使用了只有皇帝才可具有的权力——赐姓,剧情是将甄嬛的“甄”姓改为“钮祜禄”氏,同时,晋升她的宫中封号为熹妃,并指定甄嬛为皇四子弘历的生母。讲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白了,甄嬛的原型其实是大家熟知的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的生母。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讲解的二号甄嬛实际上就是电视剧中的甄嬛本尊。

大家一定会问,《甄嬛传》中的甄嬛真的就是历史上的熹贵妃吗?我在这里不妨告诉大家,这部电视剧中的甄嬛和历史上真实的甄嬛(也就是熹贵妃)到底有没有关系呢?二人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有以下信息相吻合:

甄嬛的出身与历史接近。《甄嬛传》中说,甄嬛的父亲是一位大理寺少卿,这个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庭长,掌刑狱案件审理,也就是一个正四品的官僚。而档案《清代后妃传稿》记载熹贵妃身世:“四品典仪官凌柱女”,典仪官就是监督典礼仪式的侍卫官。所以,二者虽然官职不同,但品级基本一致,都是四品的官僚。四品官,其实就是一个中等官僚的家庭。

《甄嬛传》中说甄嬛是选秀女入宫的,这点儿和历史记录是吻合的。关于熹妃入宫,档案上确实记载为选秀女进宫的,这段历史,在资料王闿运《湘绮楼集》中有极为生动的描述,说熹妃是承德人,家中贫寒,没有一个可以使唤的下人,到她六七岁的时候,父母亲为了生计,要她去集市上做生意,卖些小东西,比如酱油、醋、酒、栗子面等等。奇怪的是,每当她所到之处,这里的买卖会非常火爆,生意会很兴隆,大家认为她是一只吉祥鸟,都愿意她来到自己的店铺,生意好红火。所以,这个时候,她已经是小有名气了。13岁的时候,她到京师,正赶上选秀女,便“当选入宫。”

可是,大家知道,这个时候,雍正还不是皇帝,还是一个王爷,是康熙帝把钮祜禄氏赐给了胤禛,所以,《湘绮楼集》记载:“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她是以秀女身份进入的雍亲王府邸。这里需要向大家说明,清代选秀女的制度。所选秀女,共有两种,一种是由礼部主持的,每三年一次,选中秀女,一部分留给皇帝做妃嫔,一部分由皇帝赏赐给宗室王公;还有一部分由内务府主持,一年一次,但选中的秀女都是宫女,给后妃使用,因为,清朝的皇帝是不使用年轻宫女的。所以,甄嬛就是这样,由礼部主持的选秀女活动中,被选中的。由于钮祜禄氏出身并不煊赫,所以,她进入王府,地位并不靠前,她的前面有王妃,侧妃等,而她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格格。可是,钮祜禄氏这个女孩子很机灵,她居然有了身孕。

甄嬛生有一子,与历史相符。所以,《甄嬛传》中甄嬛生有一子,而且死在了雍正帝之后,做了皇太后,这一点儿是与历史相符合的。资料中记载,钮祜禄氏生有一个皇子,那就是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去世后,弘历继承了帝位,进入乾隆纪元。这些记载都是与历史相符合的。

也难怪大家这么喜欢《甄嬛传》,原来人物塑造是有原型的。我想问大家,你们对甄嬛这个人的印象怎么样呢?我还是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是在复杂多变的宫廷斗争中得到了历练。甄嬛以年幼入宫,不谙世事,甚至于都不想被皇帝宠幸,更不要说与其她妃嫔争宠了。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诸如:遭下人冷遇,太监康禄海因为甄嬛不被皇帝宠幸,而离开了碎玉轩,使她感受到了世态炎凉;朋友成为敌人,更使她要在宫中争得一席之地,剧中安陵容背弃了甄嬛,成为皇后的嫡系,千方百计陷害甄嬛,宫中斗争险象环生…在这么多事件发生后,甄嬛成熟了,她不再被动,而是主动出击,而且更加足智多谋。

二是甄嬛的感情世界遭到封建礼制的无情摧残。甄嬛入宫后,偶遇风流倜傥的果郡王允礼,经过巧妙的剧情安排,两个人产生了感情。可是,在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制下,这种感情怎么能够遂愿呢?最终,果郡王服毒身亡,甄嬛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感情冲击。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允礼。允礼是康熙帝第十七子,由于他没有参与皇储之争,雍正帝即位后,大肆打击异己,包括兄弟。允礼由于没有卷进储位斗争,而没有遭到打击,得以善终。雍正六年,被晋封为果亲王,直到乾隆三年才去世,终年41岁。果郡王一共有两位妻子,生有一对儿女,但是很遗憾,都夭折了。所以,他没有亲生儿女。乾隆即位后,把雍正帝谦妃所生弘曕过继给他。而电视剧中,弘曕的生母是甄嬛。

那么,甄嬛和果郡王是否有见面的机会,并产生感情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本不可能。过春节,皇家要举办乾清宫家宴,那是皇帝和后妃们在一起聚餐,而不会邀来王爷,更不会要后妃和王爷们共餐,这是有严格规定的。那么,《甄嬛传》中,甄嬛和果郡王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应该是两段历史嫁接过来的:

第一、努尔哈赤大妃衮代与努尔哈赤子代善的暧昧关系,是一段母子恋情。努尔哈赤晚年,曾流露出要传位给代善,并要把衮代托付给代善的想法,因为满洲人早期有“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三朝北盟会编》)这样的记载,丈夫去世,儿子可以娶后母,哥哥死了,小叔子可以娶嫂子,这个叫做“收继婚”,早期满洲有这种习俗。所以身为大妃的衮代听了努尔哈赤的一番话,便早作打算,和代善提前交往,闹出了关系暧昧的传闻。资料《满文老档·太祖》记载了努尔哈赤的话:“吾曾言曰:吾身殁后,大阿哥须赡养诸幼子和大福金。以有此言,故大福金倾心于大贝勒。”

第二、皇太极去世后,庄妃和小叔子多尔衮的下嫁传闻,是一段叔嫂恋情。关于这段历史,史家多有论证,我在这里不做过多阐述。我的观点是有其实而无其名,也就是庄妃为了保住儿子的地位,不得已委身有权势的小叔子,但碍于皇家颜面,没有举行所谓的大婚典礼。

所以,甄嬛和小叔子果郡王的关系,就是这两个故事嫁接过来的,后一段故事则更加接近些。

那么,历史上的甄嬛也就是熹贵妃,究竟是什么样一个人呢?我带大家走近她,揭开这位传奇女性的神秘面纱。

首先,熹妃充满了谜团。我们考证,这个女人至少有两个谜团。

第一、姓氏之谜。一个人的姓氏怎么会是一个谜团呢?应该是百分之百肯定的事情。可是,这个熹妃却给人们留下了思考的余地。雍正元年,胤禛即位,大封后宫。在资料中,关于熹妃的记载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结果。一个是姓钱,是个汉人。《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永宪录》中的记载和这个记载一样。这些资料是可信的啊。另外一种说法就完全不同了,说她姓钮祜禄氏,是满洲人。《清世宗实录》:“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这是官方的记录。

这真是一件咄咄怪事。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出来两个截然不同的姓氏呢?要知道这两种资料都很靠谱,绝非市井野闻。可见,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一定是有人篡改了历史。我们分析一下这两个姓氏,钱氏,应该是汉姓,钮祜禄氏是满洲姓氏,两者不可能误记。这样看来,就是人为被做了手脚。我分析,熹妃很可能是汉女钱氏,而被人篡改成钮祜禄氏。朝廷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提高她的民族地位。我们知道,由于早年孝庄规定“有敢以汉女入宫者斩”(《清宫词》),满汉之间实际上并不通婚,汉女要想进宫为妃,必须要先入旗。所以,在清朝实际上存在很严重的民族歧视现象。而满洲人享有很多特权,在宫廷中就更加明显。钱氏,作为汉人,不管她是否入旗,地位都会低于满洲人。所以,把她由汉姓更改为满洲姓氏,对她来讲很有意义。二是使她融入了贵族血统。钮祜禄氏为满洲八大姓,《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中把钮祜禄氏列进满洲八大姓之中。可以说,这个姓氏,在清朝是一个备受荣宠的大姓,在前朝,也产生过很多历史名人,比如开国元勋额亦都,康熙帝时有辅政大臣遏必隆,其中最有名的要算乾隆时的大贪官和珅了。在清朝的后妃中,有很多都是钮祜禄氏,其中,出了5位皇后,9位妃子,清朝12帝中,就有两位是钮祜禄氏所生,一个是乾隆,一个是咸丰帝,此外,还有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慈安,也是钮祜禄氏。所以,熹妃由钱氏改为钮祜禄氏,就很自然地把她的血统融入到贵族之中,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第二、生子之谜。熹妃生有一子,那就是弘历。《清皇室四谱》记载:“(弘历)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生于雍亲王藩邸,母王府格格钮祜禄氏。”其它资料也都做了类似的记载,应该不会有什么争议了。可是,在历史上却产生了两个大争议。一是生母各异。关于乾隆帝生母产生了几种说法,有的说是陈阁老的儿子。陈阁老就是浙江海宁大学士陈世倌,他和雍亲王同时生了孩子,陈阁老生了男孩,胤禛生了女孩,是胤禛与陈世倌交换了孩子,重演了历史上“狸猫换太子”的闹剧。有的说是汉女傻大姐所生,故事讲,雍亲王在热河打猎时,喝了鹿血壮阳,情急之下,和一个丑陋的汉女发生了苟且之事,生下弘历。而官方记载,当然是钮祜禄氏熹妃所生,档案留有记录。真是迷雾重重,让人难以选择。二是出生地迥异。这就更可笑了,一个人的出生地怎么会产生分歧呢?尤其是皇帝的出生地,一定清楚得很。可是关于熹妃生子的地点,却有两个,一为北京雍和宫,一为承德避暑山庄。

这件事的起因,是在雍正帝去世之后,乾隆帝也死了,嘉庆帝也去世了,道光帝即位,过去了三个朝代,一百多年,却产生了熹妃生乾隆帝的地点分歧。嘉庆二十五年九月,刚刚登基的道光帝发现,在已经拟好的嘉庆帝遗诏中,产生了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把乾隆帝的出生地给搞“错”了,他认为乾隆帝不是出生在避暑山庄,而是出生在雍和宫。那么,究竟是什么地方记录了熹妃在避暑山庄生下了乾隆帝呢?据道光帝自己讲,是嘉庆帝在他的一首诗的注解中有这样的记录:“高宗纯皇帝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清朝后妃传稿》),所以,是嘉庆皇帝说的。嘉庆帝的遗诏就这样记录了此事,并且已经以国书的形式,发往各个藩属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道光帝一面急忙下诏,追回已经发出的遗诏,一面命人赶紧修改,强行把乾隆帝的出生地一律改为“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上于雍和宫邸。”(《清高宗实录》)大家想一想,道光帝为什么在意这样一个100年前的问题呢?我想最关键理由的就是他要以官方的态度,为乾隆帝生母辟谣,告诉世人,乾隆帝的生母是钮祜禄氏,也就是熹贵妃,而绝非避暑山庄的丑陋汉女。

其次,我们说说熹妃之福。

我们搞历史的,都会说熹贵妃是一个有福之人,可是,有好多人会问,福从何而来?其实,却绝非空穴来风,而是言之凿凿,言之有据。

根据之一是金口玉言。说熹妃有福,不是市井传出来的,而是皇帝说出来的。皇帝说出来的话,那可是金口玉言了。究竟是哪一位皇帝,会对这样一位女子说出这样的话?是康熙大帝,就是她的公公康熙帝。事情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七月十二日,正是牡丹花盛开的季节,胤禛把父皇康熙帝请到雍亲王住地狮子园,赏牡丹花,其时,12岁的弘历随父王一同觐见康熙帝。康熙帝看见这个孩子长相俊美,又聪明伶俐,十分喜爱。弘历也很做脸,给爷爷背诵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一点儿不磕巴地背诵完,康熙帝大喜,感到后继有人,十分高兴。于是,说了一句语惊四座的话,说弘历“福将过予”。(《乾隆帝御制诗文集》)就是说,这个孩子的福气将超过我。然后,他命令雍亲王妃,也就是我们在第二讲说的那位头号甄嬛,把弘历亲生母亲叫来,要看看。熹妃就这样,第一次拜见了自己的公公康熙帝。康熙帝看到熹妃之后,有什么反应呢?资料《清代后妃传稿》这样记载:“皇祖连谓之有福之人”。也就是说,康熙帝看了儿媳妇之后,当时就笑了,连连说她是有福之人。那么,这一次狮子园牡丹台相见,对于熹妃来讲至少有两大收获:第一、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藉此给自己的儿子带来了福运。也就是说,康熙帝想通过熹妃的相貌,来预测一下她的儿子弘历将来的命运,是否是一个可以托付江山社稷的人。为此,乾隆帝即位后感慨的说:“仰窥皇祖恩意,似已知予异日可以托付,因欲观圣母福相也。”(《乾隆帝御制诗文集》)第二、获得了“有福之人”的称号。康熙帝的这番话,不胫而走。不仅王府上下尽人皆知,就连皇宫大内也传开了。这可能是胤禛出于自己政治目的而宣传的,尤其是弘历即位后,把这段对话记录在案,达到了尽人皆知的效果。

根据之二是熹妃在宫中的地位不断攀升。本来,熹妃入宫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个是地位低下。她的父亲是一个四品典仪官,也就是一个厅级干部,这在等级森严的皇宫之中,是不占优势的。我们在《甄嬛传》中,看到华妃飞扬跋扈,丝毫不惧怕皇后,就连皇帝也要让她三分,就是因为华妃的哥哥年羹尧握有重兵,是皇帝的股肱大臣。事实就是这样,以熹妃这样的出身,想要在宫中占有一席之地,那是很难的。二是她的长相实在让人难以恭维。我们不妨看看熹妃的历史画像,方盘大脸,方面大耳,浓眉大眼,女人男相,也难怪康熙帝看到之后,会笑着说她,确实不是一个美人胎子。雍正帝对这样一位长相的女人会喜欢吗?

她很幸运。幸运的是,雍正帝并非一个好色之徒,对于女人的关注,远不如他对储位的关注,不停地角逐储位,淡薄了他对嫔御长相的关注。所以,熹妃的长相缺陷没有被过分放大。

她很有福。偶尔和胤禛的几次接触,熹妃就侥幸怀孕,而且,侥幸生下了一个男孩子,生下了让她足以自豪的弘历。

她连升两级。生下弘历,就为自己晋升为妃位铺平了道路。所以,雍正帝一即位,在雍正元年,她就顺利被封为熹妃,“顷之,又进贵妃”(《清朝后妃传稿》),实际上,《传稿》记错了,直到雍正八年,熹妃才晋升为贵妃。尽管如此,熹妃在宫中的地位还是达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据资料考证,到雍正三年,熹妃就已经成为宫中的二号人物,帮助皇后打理后宫;到雍正九年,中宫皇后病逝,熹贵妃总理后宫,大权独揽,成为后宫堂堂正正的头号人物。这等福运,不得不说得益于当年公公康熙帝的金口玉封。

根据之三是做了42年的享福太后。雍正帝去世,她虽然失去了丈夫,但是,她的儿子做了皇帝,自己成了皇太后,比之以前,就更加享福了。主要表现是:

第一、多次在儿子的陪伴下游山玩水。乾隆帝出巡是有名的,有好多微服私访的记载。其实,乾隆帝每次出巡,都是打着孝敬母后的旗号。《啸亭杂录》记载:“纯皇侍奉孝圣宪皇后极为孝养,每巡幸木兰、江浙等处,必首奉慈舆,朝夕侍养。”

四次南巡: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三十年,共四次出巡,总天数近500天。

三次巡幸五台山:乾隆十一年、乾隆十五年、乾隆二十六年,共三次,达到100余天。

四次东巡泰山:乾隆十三年、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四十一年,共四次,达到180余天。

两次巡幸盛京,也就是沈阳:乾隆八年、乾隆十九年,共两次,达到260天。

此外,乾隆帝还陪着母后到避暑山庄29次。可以想见,每次出巡,浩浩****,朝廷要花费大量银两,地方官还要极尽报效之能事,使得太后享尽了人间富贵。

第二、太后过生日,靡费无度。熹贵妃做皇太后时是44岁,之后,她做了42年太后。在宫里,儿子给她做了几个十年整寿:乾隆十六年60大寿,乾隆二十六年70大寿,乾隆三十六年80大寿。每次整寿,宫廷内外,大加庆祝,靡费无度。

这样看来,熹贵妃确实是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有福之人。然而,我们还应看到,熹贵妃在风光的背后,一定也有难言之隐。

这里,我们关注的是熹贵妃内心的孤独与冷寂。

我们在《甄嬛传》中看到,甄嬛因遭到皇帝冷遇而倍感孤独,也因与喜爱的果郡王不能在一起而痛苦不堪。实际上,真实的熹贵妃也会有这种感受。

第一、只有一次的生育,熹贵妃心理很失落。

熹贵妃身体是最棒的,这毫无疑问。我们从她后来多次随儿子出巡,就可以看出来。从她活了86岁高寿,也可看出来。可是,由于她长得并不漂亮,雍正帝不会长久宠爱她。所以,她虽然身体极好,但却只生育了一个孩子,生弘历的时候,她20岁。从她21岁开始,直到丈夫去世,她44岁,期间,正是一个女人生育的最佳时期,但是,她却没有再生出一儿半女。而在此之后,雍正帝和别的女人又生育了5个孩子。我们还注意到,雍正帝的后妃之中,齐妃生了4个孩子,年妃生了4个孩子,懋嫔宋氏还生育了2个孩子。所以,我们可以想见,熹贵妃看到别的女人被频繁召幸,而且还生育了好多孩子,会是怎样一种失落的心境呢?

第二、想到儿子的前途,内心很纠结。

熹妃生下弘历后,她的全部希望都在这个孩子身上,而不会在丈夫雍正帝身上。这很好理解,因为皇帝是大家的,是所有妃嫔的,而孩子是自己的。所以,她的荣辱、兴衰全部系于弘历一身。可是,这个孩子将来的命运怎么可能由自己来决定呢?只有听天由命!在雍正帝还是王爷的时候,她担心这个孩子将来能否袭封丈夫的爵位呢?因为,按照规定,一个王爷的子嗣,只有一位可以袭封,而且还要降一个等级,因为他的丈夫并不是铁帽子王。狮子园牡丹台被公公召见以后,听到康熙帝连连称赞母子二人,熹妃心潮澎湃,但是,那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自己的丈夫都还没有把握是否能够继承帝位,怎么能奢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承继大统呢?所以,这个时候,是惊喜与失落并存,心绪是很复杂的。雍正帝即位以后,雍正帝成活的皇子有四个弘时、弘历、弘昼和弘曕。这四个皇子相对比,弘历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母亲们对比,她要输给齐妃。因为齐妃比自己年轻又漂亮,还在王府的时候,她就已经是侧室福晋了,地位远远高于钮祜禄氏,因为钮祜禄氏只是王府“格格”。所以,齐妃很是得宠,接连的生育就是证明,齐妃生育了4个孩子。四个皇子相比,弘历会输给谁呢?很可能是齐妃所生的皇三子弘时。因为,弘时比弘历年长七岁,由于雍正帝第一子、第二子早殇,弘时实际上处在皇长子的地位,加之母亲得宠,按常理推之,应是皇储的最佳人选。所以,直到雍正五年,弘时因为特殊的原因,被开除宗藉,不久死去,这个时候,熹贵妃才真正舒了一口气。

第三、短暂的“失子”之痛,内心的难言之隐。

熹妃没有想到,有一天弘历会离开自己。康熙六十一年七月十二日,康熙帝在牡丹台见到小弘历之后,十分喜爱。接着,康熙帝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就是把弘历接进宫中抚养。《东华续录》记载:“朕自幼龄,仰蒙皇祖慈爱,抚育宫中。”讲的就是这件事。从此,年仅12岁的小弘历进宫了。

大家知道,熹贵妃一生仅仅这么一次生育,耗尽了心血抚养这个孩子。可以说,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互相照顾,是无法分开的。这点儿从乾隆即位后,对母后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母子二人感情何其深厚。

尽管当时,康熙帝选择了自己的两个妃子佟佳氏和瓜尔佳氏来照料弘历,两位也尽了很大努力,但是,毕竟不是亲生母亲,毕竟弘历没有离开过亲生母亲,孩子和母亲都经历着离别的煎熬和痛楚。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去世,弘历才得以回到自己母亲的身边。

第四、儿媳妇不孝顺,诅咒自己。在雍正帝去世之后,高高在上的熹贵妃母以子贵,晋封为皇太后,享尽荣华富贵。可是,在极为享福的同时,她万万没有想到,儿媳妇竟然诅咒自己。而且,这个儿媳妇是自己亲自选中的,非常喜欢的女人。当时,她多次催促儿子,尽快封这个女人为中宫皇后。可是,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儿媳妇竟然在南巡途中,自行剪发,诅咒婆婆。所以,《录副奏折》记载:“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太后伤心极了,一怒之下,鼓励儿子废掉了这个女人。

讲到这里,我们对这位有福的熹贵妃有了一些了解,她虽被称为“有福之人”,却也有很多烦心之事,这就是人生。好了,甄嬛本尊熹贵妃就讲解结束了,明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雍正帝后宫的第三号甄嬛——华妃,这位华妃其实隐藏了许多历史真相,看看这位厉害的女人到底又有怎样的宫闱秘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