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号称固若金汤,帝王想尽一切办法使之坚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被盗掘。可事与愿违,清代皇陵屡次被盗。盗匪不是江洋大盗,就是土匪军阀。他们动用工兵,使用炸药,明火执仗地盗掘清朝皇陵。地宫被一个个炸开了,昔日死寂的皇陵一下子变得云谲诡异,康熙、乾隆、慈禧等一个个“走出”棺材的消息不胫而走,出没于地宫内外。一时之间,人心惶恐,惊悸不已。
(1)秘密被揭开
清陵中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那就是“哑巴院”。这个名字很奇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从1928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大盗案说起。
当时,孙殿英兵匪来到裕陵后,茫然无措,珍宝到底在哪里呢?这个时候,有人提示兵匪,要想找到珍宝,必先找到地宫入口。这个神秘的地宫入口到底在哪里呢?他们根本找不到。但是,他们盗墓心切,加之做贼心虚,很快实施了行动。他们在两个地方下手:一是明楼上,我们看到了1928年10月18日的《北洋画报》中登载了当时兵匪在明楼上掀翻了城砖,但是,根本没有找到地宫入口。因为明楼根本不是地宫的所在地,而是在那里竖了一座石碑,上面雕刻着“高宗纯皇帝之陵”,在这里乱挖,怎么能找到地宫呢?二是兵匪在大宝顶上面乱挖一气。宝顶就是大坟头。他们把皇陵想象成普通坟头,认为从坟头挖下去,就会找到珍宝。结果,根本刨不进去,为什么呢?乾隆宝顶结构很特殊,我们看到的是三合土,《工程做法》记载是黄土、白灰和沙子用糯米汤和成的,也有说用鸡蛋清和成的,十分坚固,比我们今天的水泥还坚固。兵匪们一镐刨下去,也就是一个白点。而且,三合土下面是琉璃瓦,琉璃瓦下面是一层层大城砖,城砖下面则是发券的青白石,这么坚固的宝顶,根本无法打开。怎么办呢?
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当时的孙殿英兵匪为了很快找到地宫入口,停下了盗掘,进行了分析。赶紧召开了座谈会,有的说他们找到了一个老守陵人,威逼利诱,守陵人被迫带领兵匪,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指出了地宫的入口。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守陵人是个工匠,姓姜,人称姜石匠。修慈禧陵的时候,他参加了地宫入口的封闭工作,砌金刚墙。他还想着呢,把这个活干完就可以回家了。因为前几天,家里传话,姜石匠的老婆生了个大胖小子,他高兴坏了。结果,天有不测风云,他在干活的时候,一不小心划了个大跟头,头刻在了石头上,血流如注,当场就昏过去了。工头以为他死了,就命人把他抬出去,扔进了乱坟岗。半夜的时候,姜石匠醒了,他镇静了一下,赶紧撒丫子跑了,捡了一条命。后来,他听说和他一起干活的人全给活埋了,或杀了。姜石匠暗自庆幸,亏了当时那一跤,不然也会被杀死的。原来,是怕他们把地宫入口说出去,便把这些工匠全给杀了。孙殿英兵匪听了这个故事,便派人抓来了姜石匠,要他找到地宫入口。
不过也有的说这个人不是姜石匠,而是一个白胡子军人,年龄很大,他了解地宫的入口。我分析,能够找到地宫入口的应该是那个老守陵人姜石匠,他们世代生活在陵区,即使不是当时的施工者,也会从别人那里了解到一些关于地宫的入口的消息,因为这实在是太神秘,太有**力了。
那么,地宫的入口到底在哪里呢?这个入口在古洞门的北边。穿过古洞门,就是一个院落。这个院落从高空俯视,是一个半圆形的空间,所以,我们看到档案上的记载叫做月牙城。可是,当地老百姓却叫做“哑巴院”。这是为什么呢?据说,清朝皇帝为了怕将来施工的人把地宫入口说出去,就采取了措施:叫那些不识字的哑巴来这里施工,他们不但不能说出去,还不会写字,就安全了。施工结束后,这些哑巴有两条出路:一个是处死,一死百了,什么也说不出去了;一个就是流放,把这些人流放到渺无人烟的大草原去,就不会把地宫入口的秘密说出去了。所以,用哑巴施工,还有生还的可能。
(2)慈禧“走出棺材”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悍然盗掘了慈禧太后的陵寝,他们动用了工兵,使用了炸药,生前烜赫一时的慈禧太后被毁棺扬尸,金身玉体被抛出棺外,价值连城的珍宝被洗劫。关于慈禧地宫被盗掘的细节,众说纷纭,尤其是慈禧本人的境遇传出了各种说法:
一是说慈禧竟然诈尸还魂。慈禧太后是1908年去世的,到1928年孙殿英盗墓事件发生,整整过去了20年,一般来讲,20个春秋,足以使死人的尸体腐烂,或者变成一堆朽骨。而且,最关键的是清朝皇家对待尸体从来不做防腐处理。他们去世之后,按照规制放进棺材之中,一般要过去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入土为安,主要是舍不得,后代子孙要通过各种礼节,向死者表达纪念,慈禧的棺材就是这样,大棺材一直停灵在紫禁城内皇极殿,近一年的时间之后,出殡到陵寝下葬。这期间,生者不断向慈禧的棺材行各种礼节,从来没有考虑过慈禧的尸体是否腐烂这个问题。所以,包括孙殿英在内的人们认为慈禧肯定是腐烂不堪了。可是,孙殿英兵匪打开慈禧棺材之后,意外发生了。当地流传着慈禧诈尸还魂的传闻,说老佛爷栩栩如生,就好像睡着了一样,十分安详地躺在珍宝之中。可是,一会儿慈禧似乎发现自己被打搅了,于是忽地坐了起来,面目狰狞,走出棺材,吓得兵匪们赶紧架起了机关枪,枪口都对准了慈禧。
二是说盗陵兵匪们干了一件非常丢人的事。兵匪们发现慈禧面目如生,细嫩的皮肤仍然富有弹性,便有人想入非非,当他们扒下慈禧的寿衣,从身上搜刮宝物之后,慈禧白皙的玉体暴露在眼前,有个士兵大声道:“老子也当一回皇帝怎么样?”于是,便色胆包天地对着慈禧冰冷的尸身进行猥琐。
这是关于慈禧尸体最流行的两个传闻了。那么,真相究竟如何?慈禧真的没有腐烂吗?我们查阅了一些史料,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①孙殿英说没腐烂。孙殿英认为:“她口里含的夜明珠,分开是两块,合拢是一个圆球,分开透明无光,合拢则透出一道绿色的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听说这个宝贝可使尸体不化。”孙殿英认为是这个夜明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文强说没腐烂。文强是孙殿英的一个参谋,文强回忆:“孙殿英曾说过:‘老佛爷像睡觉一样,只是见了风,脸才变黑了。’”这说明,慈禧太后在盗案发生时并没有腐烂。
③遗老说没腐烂。事件发生后,溥仪派出了遗老遗少前往东陵安葬慈禧太后,老臣耆龄参与其中,他也证实慈禧尸体没有腐烂,他说:“慈禧玉体在焉。面朝下,左手搭于背上,头发散乱。”从耆龄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慈禧真的是没有腐烂,耆龄他们是在盗案发生后40多天才开始重殓的,耆龄此时看到的慈禧,已经被兵匪扔在阴暗、潮湿的地宫中一个多月了。《宝熙日记》中的记载和耆龄所说大同小异。可见,当兵匪打开棺材时,慈禧一定如孙殿英所说,面目如生。
这些当事人的口述,已经充分说明这个大名鼎鼎的老佛爷是没有腐烂的。大家一定很奇怪,慈禧为什么死后没有腐烂呢?但是,孙殿英的认识并不科学。慈禧尸体没有腐烂,应该和她的死因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查阅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档案,看到了慈禧的脉案也就是药方,慈禧在过完她的74岁生日之后,腹泻加剧,也就是说,慈禧临死时,肚子里面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没有这些东西,这是慈禧死后没有腐烂的根本原因。我们看一下《内起居注》慈禧死前的脉案::“十月初十,水走大肠,得食则泄;十月十九日,便泄不止,谷食不多;十月二十二日,舌短口干,胃不纳食…”当天,慈禧太后死去。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慈禧死前十几天基本不进多少食物,所以,她的肠胃里面没有什么东西。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表明,尸体不腐烂,必须是肠胃里面没有东西。古埃及人在处理尸体时,为了达到不腐烂,就是把那些肠胃里的东西掏出来,才得以制成永不腐烂的木乃伊。当然,慈禧死前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不腐烂,肯定也并不想为了尸体不腐烂而拉肚子。
至于说慈禧口中的夜明珠是不是会对她的尸体不腐烂构成影响,现在还不好说。尤其是她的棺材之中随葬了大量的翡翠、玉石制品、大量的珍珠等奇珍异宝,也可能是慈禧尸体不腐烂的因素之一。
这样看来,所谓的慈禧诈尸是极有可能的,因为她没有腐烂,一旦尸体见了空气之后,迅速氧化,就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外面的脸部,会动起来,兵匪们就误以为慈禧诈尸了。尽管如此,慈禧会不会坐起来,并走出棺材,还是需要科学考证的。
(3)乾隆“显灵”
乾隆裕陵地宫发生过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乾隆皇帝曾经“显灵”,让当事人大吃一惊。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资料统计,这样的事发生了两次。
第一次发生于1928年,裕陵被孙殿英盗掘的时候,乾隆帝“显灵”了。当时,孙殿英动用了工兵,在裕陵哑巴院的琉璃影壁下面找到了地宫入口,便命令工兵迅速施工,虽然很坚固,但工兵们自有办法,很快就打开了一个缺口,进入地宫之中。可是,却有一道非常高大的石门挡住了去路。这些石门可是很大的,每扇石门大小有3×1.5米,厚度也有25厘米,确实很坚固,两扇石门关上,后面由一个厚厚的条石顶上,这个条石就叫自来石,可以说是坚如磐石,稳如泰山,不管几个人推,都会纹丝不动。怎么能够打开呢?我们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兵匪采取了很多办法:一是砸。他们的工兵使用了利器,如镐、锤子等,奋力砸石门,我们在实地看到了两扇石门之间有这样的被利器砍击痕迹,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也就是没有砸开。二是撞。大家可是要明白,他们不是人撞,而是用大的木头撞击石门,我们看到在裕陵的后宝山上到处都是粗大的松柏树,老守陵人回忆,盗陵兵匪就是砍伐了后宝山上的大松树,然后,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兵匪,抱住大松树的树干,直直冲向石门,撞击,自来石被撞断了。应该说,这个办法很奏效,石门基本上是这样撞开的。前三道石门都是这样打开的,兵匪们进入得很顺利。可是,再向里面走的时候,就是第四道石门,兵匪们再用同样的办法,却是怎么也打不开,无论是砸、大木撞,石门就是纹丝不动,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里是铜墙铁铸的吗?于是,那些穷凶极恶的兵匪使用了最残忍的办法,就是使用了炸药,炸开了第四道石门,进入了地宫,当时,兵匪们发现,原来是乾隆帝的大棺材顶住了石门,劲力十足地顶住了石门,加之有自来石顶住石门,所以,无论怎么撞都不开。
第二次是1975年,乾隆帝再次“显灵”。1975年,清东陵文保所奉国家文物局之命,开启裕陵地宫,进行保护性清理。当工作人员顺利打开前两道石门之后(因为,这时候石门的自来石已经没有,石门只是虚掩着的,所以一推就开了),准备进入第三道石门(也是最后一道石门了)的时候,却是怎么也打不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就是一惊,难道乾隆帝又“显灵”了吗?工作人员当时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使用千斤顶,当时的工作人员从石门驻军那里找来了一个千斤顶,又找来了好多木棍,终于顶开了第三道石门。打开一看,又是乾隆帝的棺材顶住了石门,所以才不能打开,这是地宫里面关着的最后一道石门。这里解释一下,第四道石门在1928年已经被孙殿英兵匪炸坏了,不用打就开着呢。
关于乾隆帝这两次“显灵”,人们议论纷纷,在当地传出了两种说法:①乾隆帝恼羞成怒,他发现孙殿英竟然敢于使用了炸药,炸开了他精心修建的坚固地宫;②乾隆帝挺身而出,保卫自己的女人,裕陵地宫中陪葬乾隆帝的都是他最心爱的女人,有最受他尊敬的孝贤皇后,最宠爱的孝仪皇后,最漂亮的慧贤皇贵妃,最怜爱的哲悯皇贵妃,朝鲜族淑嘉皇贵妃。这5个女人,都是乾隆帝生前精心挑选的。所以有人认为,裕陵被盗时,乾隆帝挺身而出,保卫他的女人。
不过,这些毕竟不是史实,而是人们望文生义的传闻。那么,乾隆棺材顶住石门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由于地宫渗水,泡坏了乾隆帝棺材的外棺,四角的卡棺石已经无法卡住棺材,才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使棺材漂离了棺床,下位了,一直就向前飘去,顶住了石门。这其实才是历史的真面目。
(4)康熙“发火”
康熙这个千年一帝,当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在他去世之前,留下遗嘱,要把一件稀世之珍陪葬在棺材里面,您说,这不是没事找麻烦吗?竟然把在这样一个消息公之于众。
这件稀世之珍就是九龙玉杯。按说,康熙帝生前是不喝白酒的,康熙帝认为喝酒最容易误事,因而自己不喝白酒,也不主张大臣喝白酒。但是,他却十分喜欢一件九龙玉杯,这个宝贝真是了不起,相传其玉名叫做温凉玉,严冬腊月用手一摸是温和的;酷暑炎夏一摸是清凉的;斟满了酒不烫自温;酒里如果有毒,玉色变黑,白壁无瑕、透明细腻、工艺精巧、玲珑剔透。这只玉杯为长方体形,高有3厘米,宽有4厘米,长有6厘米;杯子一侧有把手,上面伏着一条龙,龙嘴正好衔着杯沿,做吸水状;杯子的四角上,各雕二龙戏珠一对。另外杯盖上,还有九条暗龙。每当斟满了酒,杯中则现出九条明龙与九条暗龙上下翻腾,嬉闹于江海之中,堪称无价之宝……这样就招来了江洋大盗杨香武三盗九龙玉杯,使得这个杯子名声更大了。清朝灭亡后,尤其是1928年,孙殿英盗陵事件后,一些盗匪就纷纷盯上了康熙帝的景陵,目的就是为了盗开景陵地宫,得到这件稀世之珍。那么,这场大盗案是谁策划的的呢?
这两个人就是土匪头子王绍义和张尽忠,我在这里介绍一下这两个人。我们在遵化市公安局查到了1951年审理盗掘景陵时的档案。1951年3月在遵化县人民政府、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中(刑字第76号),这样记载:“王绍义,男,56岁,蓟县大平安村人…1945年日寇投降后,和叛徒张尽忠同谋,策动平谷、兴隆、马兰峪一带民兵、干部、惯匪和落后群众千余人,盗掘清陵…判处该犯死刑”。不久,河北省人民法院唐山区分院随后下达命令(法刑审字第667号),核实了该犯的死刑,随即下达了执行死刑的命令。张尽忠,东陵西沟村人,经历比较复杂,当过兵,打过日本人,也当过土匪。1945年主持盗掘了景陵,第二年逃往北平,被捕。在1948年北平中级法院对其进行了审理,存有审理专档(第2056号)。之后,张尽忠死在羁押的狱中。后来,参加审理王绍义盗陵案的书记员高学仁先生这样说:“张尽忠是盗景陵的主犯”。
据王绍义交代,盗陵的经过是这样的,1945年底,日本投降后,东陵地区鱼龙混杂,盗匪猖獗,他们两个召集了近千人的队伍,带着炸药,开进了景陵。据高学仁在《我所知道的清东陵第二次大盗案》中说:“盗匪们在王绍义的指导下,…用炸药炸开石门…地宫结构十分坚固,盗匪们要用几天时间才能炸开一道石门…”,他们悍然炸开了景陵地宫,打开了四道石门之后,这帮土匪蜂拥而至,但是,眼前的情景把他们吓坏了。王绍义交代,他们看到了景陵的地宫里面是一团黑亮的**,偶尔还动一下,因为没有灯,看不清楚。当时的盗贼都不敢下去了,他们惧怕是康熙帝有意布置的毒水银,用此来保护地宫里面棺材的安全。因为,秦始皇陵墓里面就曾在坟墓周围开挖河道,在河道里面注满了水银,用以保护秦始皇的棺材不被盗掘。所以,当盗匪看到那些明晃晃的**的时候,第一想到的就是那一定是水银,谁下去谁就会毒死。所以,都站着不动。这究竟是什么呢?建国后,1952年河北省文化局的李正先生曾亲到景陵地宫之中,他回忆:“第二个券里有水,没到膝盖;第三个券里水很深,齐胸深,凉的可怕…金券里全是水,水面与洞口齐…”,就是说,原来不是什么水银,而是地宫中渗下来的雨水,一场虚惊过去了。当他们冲进地宫最后一个券堂,也就是金券的时候,又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这群家伙,没什么文化,根本不知道景陵地宫里面葬着几个人,以为就康熙帝一口棺材,没想到是六口大棺材,是不是有假的棺材啊?一个人怎么会有6个大棺材呢?因为大家听说,当年狡猾的曹操怕人盗掘他的棺材,就连续出殡了好多棺材,谁也不知道哪一个是真正的曹操棺材。这要怎么办啊?王绍义交代,他命令砸开那个最大的棺材,那个一定是康熙帝的棺材。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个田姓一个关姓,挥舞着斧头劈向棺材,就是一个白点,根本劈不开,于是,找来了一把大锯,使足了力气,当他们奋力锯棺的时候,将要打开的一刹那,从棺材之中居然喷出了一团大火,这团火就像一个圆球一样,窜出来,直接扑向两个人,很快烧坏了他们的脸和身上的衣服,吓得他们赶紧扔下大锯,但是,当他们第二次再劈的时候,居然再次喷出火来,又烧坏了盗贼的脸。这是什么火,难道是机关暗器吗?我们查到遵化市公安局档案,核实这次开棺时候的情景。王绍义在审理时这样供述:“这时很紧张,拿枪的人把里外门口全都把着,当时听到棺材里面喷出火来,闹得大家很惊慌…”高学仁先生也著文说:“盗开景陵时,曾有机关喷火,烧伤裕大村的两个人。”看来,康熙帝的棺材之中真的喷出火来了。
从康熙帝棺材之中喷出的这股奇火,当时人们就没有弄明白,有的说是机关暗器,也有的说是磷火,莫衷一是,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团。但是,不管怎么样,这群土匪还是相当兴奋,他们没有想到六具大棺材里面都很富有。因为,康熙帝的那五位后妃不是出身名门,就是家境殷实,有的是好东西随葬,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如愿以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九龙玉杯。还有,这六位是康熙盛世的时候埋葬的,好东西少得了吗?打开一个个棺材后,得到了几布袋子宝贝,有玉器、金器、各色宝石等,应有尽有,当时盗匪们兴奋的都疯狂了。都有些什么珍宝呢?高学仁先生回忆,除了九龙玉杯之外,还有好多珍贵之物。张尽忠在北平被捕后,“当场搜出金龙一条,长一尺多,拿在手中全身会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是由康熙的景陵盗出的。”据王绍义交代:“盗出的珍宝很多,他和张尽忠分的最多,大部卖掉,其中一件康熙的鼻烟壶,在马兰峪集市上才卖了2斗玉米,一件玉如意卖5斗玉米…”这些残忍的盗贼,就这样挥霍了康熙大帝的珍宝。这些土匪看到珍宝后,会做出怎样的反映?高学仁先生在回忆文章中说:“张尽忠、王绍义先进入,为防盗匪们抢夺珍宝,张尽忠持枪监视,地宫内点燃松明火把,在火光照耀下,匪徒们按张尽忠、王绍义的指点将珍宝盗出地宫。”王绍义的口供:“我们把那些上等的珍宝拿走,只留下一些零散的东西,分给其他人”。这些珍宝就这样被瓜分了。
从康熙帝棺材中喷出的这股奇火,最终也没有能够阻挡住盗匪的脚步,价值连城的珍宝最终被人盗走。空空****的地宫中,留下的只是那些被砸坏的四道石门、康熙帝后妃的破碎尸骨以及拆散的棺材板,统统被盗匪残忍地扔到深深的积水之中,惨状不堪入目。
(5)“不抵抗”的光绪帝
清代12位帝王之中,最不幸运的人就是光绪皇帝了。生前的不幸种种,我们都能一一道来。比如夫妻之间宫阃参商,比如戊戌政变被囚禁,比如疾病缠身,比如临终之际被毒死,等等。人们都会觉得这个光绪帝真是命运不济。可是,光绪帝自己都没有预料到,自己百年之后,这种不幸的命运会延续到陵寝地宫之中。
第一、地宫中被安排了并不喜欢的陌路人。
我们知道,与清朝皇帝合葬在同一地宫之中,那是有很严格的条件的。因为,皇帝后宫之中妃嫔成群,皇帝三千宠爱,是是非非多着呢。而皇帝的地宫范围很有限,只有极少数皇帝中意的人,才有资格与皇帝合葬同一地宫。总结起来,大致有三个条件:一是地位要高,要皇贵妃之上的后妃,才有资格,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了;二是要得宠的后妃,你想,与皇帝合葬,等于是陪伴在皇帝身旁,是皇帝世世代代的枕边人,那不得宠能行吗?三是要死在地宫石门关闭之前,关闭石门,就意味着永远也不能再打开了。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的后妃,才有可能和皇帝同葬同一地宫。那我们考察一下,光绪帝后妃之中,都谁符合这个条件呢?
从身份上看,隆裕皇太后最合格了。皇后的身份,无人可敌。从死亡日期看,也再合格不过了。隆裕病逝于1913年2月22日,也就是清朝宣布退位后的第二年,隆裕就病逝了。而这时,崇陵的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之中,所以,光绪帝此时还没有入葬地宫,地宫石门也没有关闭。按理说,将来崇陵工竣,隆裕与光绪帝合葬是太合适了。可是,隆裕有一点儿不合适,那就是第二条,她不得宠,光绪帝不喜欢她。因为,光绪帝与隆裕的婚姻是纯粹的政治婚姻,她是慈禧的亲侄女,光绪帝的大表姐,是慈禧安插在光绪帝身边的眼线。隆裕经常跑到慈禧那里去打小报告,汇报光绪帝的行踪,光绪帝很不喜欢她。有一次,光绪帝甚至动手打了隆裕,一把揪下皇后头上的玉簪子,扔到了地下,摔坏了。隆裕大哭大闹,因为这个簪子是乾隆年间的珍贵文物。《宫女谈往录》这样记载:“于是光绪帝暴怒了,奋起身来,用手一抻皇后的发髻,让她出去,把一只玉簪子都摔在地下了。”所以,隆裕在最关键的一条上不符合。
那么,从感情上看,光绪帝后宫之中,还真有一位最合格了,那就是珍妃。珍妃漂亮、热情、开朗、活泼,最得光绪帝宠爱。光绪帝对珍妃的感情,可说是海誓山盟,形影不离。光绪帝几乎天天要召幸珍妃,两个人很快就堕入爱河之中。可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慈禧太后和隆裕是不能容忍光绪帝这样的。很快,珍妃就被慈禧处置,遭到“褫衣廷杖”,就是剥光了衣服,暴打。并被残酷地降级:“瑾妃、珍妃均著降为贵人,以示薄惩,而肃内政”(《清列朝后妃传稿》)。后来珍妃被恢复了宫中封号,赏还了珍妃的名号。可是,由于光绪帝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珍妃再次被困冷宫之中。光绪二十六年七月,慈禧西逃之前,太监崔玉贵奉慈禧旨意,害死了珍妃。资料中记载:“我和王德环一起连揪带推,把珍妃推到贞顺门内的井里。”(《宫女谈往录》)可怜的珍妃,就这样被淹死了。
所以,我们看,光绪帝的这两个女人,一个虽地位高贵,但形同陌路,至死都懒得见面,那自然不愿意与她合葬了。另一个,也就是珍妃,爱情似火,宠爱备至,却由于慈禧的干预,而被斩断爱情,连生命都不能保住。光绪帝又怎么能够实现与她合葬的愿望呢?最终,1913年12月13日,光绪帝并不喜欢的隆裕合葬崇陵地宫之中。而光绪帝日夜牵挂的珍妃,则早就葬在了妃园寝之中。光绪帝真是不幸,生前与珍妃的爱情被扼杀,死后还不能与之同穴,仍然要两地相隔,在天国仍然要饱尝相思之苦。
第二、陵寝不幸被盗掘。
要说光绪帝真是不幸,在清西陵,几乎所有的陵寝都没有被盗掘,泰陵、昌陵、慕陵以及他们的皇后陵和妃园寝,几乎都保存完好。在这些陵寝的地宫之中,应该是随葬了大量的奇珍异宝,比如泰东陵,墓主人是乾隆皇帝的亲生母亲,活了86岁,一生荣华富贵,被康熙帝称作是最有福气的人,她的地宫之中一定会有很多宝物。这些陵寝,都没有被盗掘。光绪皇帝这个傀儡天子,生前那么不得志,死后又任人摆布,地宫之中会有价值连城的珍宝吗?但是,就有盗匪相中了光绪帝的崇陵。1938年秋,一股不明身份的军人窜进崇陵,他们从方城月牙城影壁前撬开墁地的砖石,凿开地下城砖,掘一深洞,很熟悉地凿开地宫入口,进入地宫隧道券。拨开四道石门的每个自来石,顺利进入地宫金券之中。他们用斧头把光绪帝梓宫正面砍开一个直径约3尺的口子,把光绪帝的尸体拖到棺外。这个生前窝囊的皇帝,死后一样窝窝囊囊,丝毫不敢抵抗,一副白骨被撇在冰冷的地宫中,呆若木鸡,眼睁睁看着珍宝被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