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和民间一样,有很多节庆日,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万寿节和圣寿节,万寿节是皇帝的生日,圣寿节是皇太后的生日,宫中都要大事张扬,热闹过节。在节庆中,清宫非常注重一个“孝”字,因为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在节庆的日子里,更是如此。清朝的帝王们极为重视孝长,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治家理念,奉行几百年没有改变。我们从帝王之家过春节,给皇太后过生日的档案中,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1)春节真奇葩
清宫过春节的习俗,大体和民间相同,不过,由于是宫廷,多了几分神秘,多了几分隆重,也多了几分政治色彩。这里,我只讲清宫过春节中的几个奇葩的故事。
一是吃素馅饺子。这是清宫与民间的不同之处,民间平时可能吃不到肉,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杀猪宰羊,准备过年。大致是过了腊八,就开始杀猪了,有这样的谚语:“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可是,皇宫不是,他们平时每天就供应很多猪肉,还有各种其他的鸡鸭等,所以,到过年的时候,反而要吃点儿素馅的饺子。资料记载,每到元旦日,在弘德殿进“素馅煮饽饽”,满族人把饺子叫做饽饽。其中,有个饺子里面包有一个大铜钱,谁吃到了,就说明新年吉祥。
而且,清宫规定,这种饺子,宫里的每个人都要吃到,不管是主子还是奴才,不管是高地位的还是低下品级的,一律吃饺子。更可笑的是,慈禧曾经关照过紫禁城内的老鼠,她专门告诉太监:“看看都什么地方有老鼠洞,在洞门口也放一些饺子”。这些老鼠过年的时候,可要感谢慈禧老佛爷了。
二是犯忌讳的事不许做。清宫过年,下人们在主子面前要特别注意,别犯忌讳。比如不说忌讳的话,什么“死”啊,“杀”啊,等等,可千万不能说,否则,就要犯忌讳。同时,也不要做犯忌讳的事,比如民间有初一至初五不许用剪子和针线,免得来年惹上官司或血光之灾,宫里也信这个。资料记载,每到年三十下午,储秀宫的总管就会向慈禧报告:“剪子和针线全部按照规定都藏好了,请老佛爷放心。”这样,无论怎么需要,这五天里面也就不许使用这些犯忌讳的东西了。到初六日,慈禧还要在储秀宫里举行仪式,很郑重地把剪子等请出来,交给相关人员,表示从即日起,可以使用了。
三是吃不起的家宴。这个家宴指的是“乾清宫家宴”,大年三十这一天,皇帝不再单独进膳,而要和后妃们一起进膳。按说这是好事,后妃们应该千恩万谢,因为皇帝平时根本不和她们同桌吃饭,有了这样的机会,不应该千恩万谢吗?可是,皇帝的后妃们并不喜欢这个家宴,有的甚至于惧怕这一天的到来,为什么呢?
①三六九等,并不同桌。说是皇帝与后妃同乐,可是,这个家宴却不是同乐。等级森严,给人以非常压抑的感觉。皇帝面南背北坐“金龙大宴桌”,后妃则分列东西两边;而东西两边中,又以东边为尊贵,西边较低下;同样是东边,又从北边开始分出高低贵贱,最北边离皇帝最近的是头桌,接着是二桌、三桌、四桌……;西边和东边一样排列桌张。
②音乐让人心烦。乾清宫家宴并不平静,不是皇帝与后妃们静悄悄的说说话,吃吃饭,而是像上朝一样,反复响起烦人的音乐。皇帝出场奏“元平之章”;皇后率妃嫔向皇帝行礼奏“雍平之章”;帝后妃等用膳开始奏“海宇升平之章”;上水果奏“万象清宁之章”;上酒奏“玉殿云开之章”……,这哪像吃饭啊,妃嫔们简直是心理烦透了,还有什么心思吃饭呢?
③行礼不断。这些后妃们出场赴宴,那要分等级,最低下的先到,等着高级别的,直到皇后出现,众位后妃全部到场之后,大家反复行礼,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可是,这仅仅是开始。皇帝登场之后,那才是真正行礼的开始。皇帝登场,众人起身离座行礼,皇帝落座行一拜礼;皇帝敬酒,后妃们要离开座位,跪下行一拜礼;皇帝敬完酒,后妃要按等级分别离座向皇帝敬谢,行二肃一跪一拜礼;家宴完毕,皇帝起座离开,后妃要离座起身按顺序排好队,行礼送别皇帝。
四是压抑的春联和《宫训图》。说起春联压抑,是从风俗上说的,满洲在关外的时候,他们崇尚白色,不喜欢红色。可是入关之后,满洲的皇帝仍然沿袭这个习惯。春联都是以白绢书写,外包蓝边,内镶红条。这种做法,让那些汉旗女子看了非常压抑,感觉不像是过春节。至于《宫训图》,就是历史上的十二个后妃中的榜样,画成图像,从腊月二十六开始,就在东西十二宫中张挂,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三再摘下收起。具体哪个宫殿挂什么,都有要求:
景仁宫为燕姞梦兰图;承乾宫为徐妃直谏图;钟粹宫为许后奉案图;延禧宫为曹后重农图;永和宫为樊姬谏猎图;景阳宫为马后练衣图;永寿宫为班姬辞辇图;翊坤宫为昭容评诗图;储秀宫为西陵教蚕图;启祥宫为姜后脱簪图;长春宫为太姒诲子图;咸福宫为婕妤当熊图。后妃们看到这些《宫训图》心情是非常压抑的,因为这些图就像大山一样压在她们的心理,毁掉了她们的青春、爱情和自由。
五是享受鞭炮。皇宫平时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宫殿建筑多用木料,怕引起火灾。但过年时例外。过年燃放爆竹从腊月十七日开禁,道光丙戌年改为腊月十九日。腊月二十四日以后,皇帝出宫,每过一门,内监都要放一枚爆竹,入宫时也要燃放。听到爆竹声,内值大臣就大体知道皇帝轿子的远近了。让妃嫔们最享受的还是元宵节放烟花,因为放烟花的时候,她们要离开压抑的紫禁城,到圆明园去玩了。资料记载,乾隆时自正月十三日起,即奉皇太后至山高水长殿前看烟火,至收灯(十九日)止。这天,先举行盛大宴会,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尽情享受美餐,约束较少。宴会完毕,看各种演出,有:西洋秋千、蒙古音乐、撩跤、爬竿、冰嬉、罗汉堆塔、高丽跟头、回部音乐等。最开心的就是到了晚上,要燃放烟花了,遍置花炮,星火遍燃,万响齐发,让人眼花缭乱,心情非常释放。据说,散后爆竹残纸,有一寸多厚,步军统领要率兵泼水,谓之“压火”,真是一派盛世景象。
(2)康熙当演员
这里讲的是康熙帝孝敬他的嫡母孝惠章皇后的故事。康熙帝亲生母亲死的早,他8岁丧父,10岁丧母。可是,他的这个嫡母却很长寿,一直到康熙五十六年才去世,活了七十多岁,全凭这个非亲生的儿子康熙帝照顾,因为她一生没有生育一个子女。
说起来,孝惠很不幸,她14岁进宫,嫁给顺治帝。可是,顺治帝很叛逆,他不喜欢这个女人,孝惠在宫中苦苦守了7年活寡,直到丈夫去世,康熙帝继位,她真正成了寡妇,但是,康熙帝对她很孝顺,虽不是亲生子,却百般照顾,孝惠反而觉得很幸福。说起康熙帝对嫡母的孝顺,史料记载很多。
比如,康熙帝为了怕嫡母寂寞,就把自己的皇五子允祺和五公主交给嫡母带。有小孩子在身边,孝惠倍感开心,她觉得生活很有趣,再也不感到寂寞了。
比如,逗嫡母开心。孝惠年老之后,经常唉声叹气,康熙帝很担心,便问个究竟。孝惠说:“最近我的牙齿掉的厉害,有的牙还很疼。”康熙帝一听就笑了说:“母后有所不知,这不是坏事,是好事。”孝惠很纳闷,觉得康熙帝在骗他。康熙帝说:“我常听人说,老人的牙如果掉了,或者疼痛,对后代大有好处。您想,您的牙又疼还掉了,这不是好事吗?”孝惠一听就破涕为笑了。不过,康熙帝最孝顺的一件事,还是他给母后跳舞过万寿。
康熙四十九年正月十六日,是孝惠章皇后70大寿。宫里宫外格外忙碌,到处张灯结彩,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气象。皇太后生日在宫中称“圣寿节”,历来十分重视,尤其是遇到皇上、皇太后整寿,宫中便早作准备,大加庆贺。这次孝惠皇后70整寿,玄烨决心大办一番,以表达自己的孝心。正月十六日这天,宫中大筵宾客,又召来戏班子,一时间灯红洒绿,好不热闹。康熙帝一面陪太后看戏,一面说些为太后祝寿的吉祥话,一场戏下来,57岁的玄烨突然走上戏台,要为太后祝寿跳蟒式舞。
康熙要当演员,以帝王至尊跳舞,而且那么大年纪了,大家如何受得了呢?孝惠皇后忙站起,要劝阻皇帝,因为皇帝年岁实在太大了,不宜跳舞。可是,康熙帝兴致勃勃地朝太后施礼祝寿后,便跳了起来。蟒式舞,为满洲传统的筵宴歌舞,在民间早已流传,不知何时传入宫中。舞蹈形式为九折十八式,舞者举一袖至额头,反过一袖至后背,盘旋作势,形似巨蟒跳跃,所以叫蟒式舞。九折即9组动作,一为起式,二为摆水即打渔动作,三为穿针即织网动作,四为吉祥即欢庆动作,五为单奔马即打猎动作,六为双奔马即出征动作,七为怪蟒出洞即龙舞动作,八为大小盘龙即龙戏水动作,九为大圆场即欢庆动作;十八式即18个舞蹈姿式,有手、脚、腰、转、飞各三式,肩二式,走一式。做完这此动作,康熙帝额头已微微出了一些汗,皇太后感动得站了起来,连忙说:“皇帝孝心,天地昭昭,请歇息,不要累着。”母子亲情,油然而生。
(3)“洪福齐天”的甄嬛
在这里我们说说甄嬛的福气。
都说甄嬛有福,这是谁说的呢?是金口玉言。说甄嬛熹妃有福,不是市井传出来的,而是皇帝说出来的。皇帝说出来的话,那可是金口玉言了。究竟是哪一位皇帝,会对这样一位女子说出这样的话?是康熙大帝,就是她的公公康熙帝。事情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正是牡丹花盛开的季节,胤禛把父皇康熙帝请到雍亲王住地狮子园,赏牡丹花,其时,12岁的弘历随父王一同觐见康熙帝。康熙帝看见这个孩子长相俊美,又聪明伶俐,十分喜爱。弘历也很做脸,给爷爷背诵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一点儿不磕巴地背诵完,康熙帝大喜,感到后继有人,十分高兴。于是,说了一句语惊四座的话,说弘历“福将过予”。(《乾隆帝御制诗文集》)就是说,这个孩子的福气将超过我。然后,他命令雍亲王妃把弘历亲生母亲叫来,要看看。甄嬛就这样第一次拜见了自己的公公康熙帝。康熙帝看到甄嬛之后,有什么反应呢?资料《清代后妃传稿》这样记载:“皇祖连谓之有福之人”。也就是说,康熙帝看了儿媳妇之后,当时就笑了,连连说她是有福之人。那么,这一次狮子园牡丹台相见,对于甄嬛来讲至少有两大收获:第一、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藉此给自己的儿子带来了福运。也就是说,康熙帝想通过甄嬛的相貌,来预测一下她的儿子弘历将来的命运,是否是一个可以托付江山社稷的人。为此,乾隆帝即位后感慨的说:“仰窥皇祖恩意,似已知予异日可以托付,因欲观圣母福相也。”(《乾隆帝御制诗文集》)第二、获得了“有福之人”的称号。康熙帝的这番话,不胫而走。不仅王府上下尽人皆知,就连皇宫大内也传开了。这可能是胤禛出于自己政治目的而宣传的,尤其是弘历即位后,把这段对话记录在案,达到了尽人皆知的效果。
接下来,甄嬛的好运来了,她在宫中的地位不断攀升。本来,甄嬛入宫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个是地位低下。她的父亲是一个四品典仪官,也就是一个厅级干部,这在等级森严的皇宫之中,是不占优势的。我们在《甄嬛传》中,看到华妃飞扬跋扈,丝毫不惧怕皇后,就连皇帝也要让她三分,就是因为华妃的哥哥年羹尧握有重兵,是皇帝的股肱大臣。事实就是这样,以甄嬛这样的出身,想要在宫中占有一席之地,那是很难的。二是她的长相实在让人难以恭维。我们不妨看看甄嬛的历史画像,方盘大脸,方面大耳,浓眉大眼,女人男相,也难怪康熙帝看到之后,会笑着说她,确实不是一个美人胎子。雍正帝对这样一位长相的女人会喜欢吗?她很幸运。幸运的是,雍正帝并非一个好色之徒,对于女人的关注,远不如他对储位的关注,不停地角逐储位,淡薄了他对嫔御长相的关注。所以,熹妃的长相缺陷没有被过分放大。她很有福。偶尔和胤禛的几次接触,熹妃就侥幸怀孕,而且,侥幸生下了一个男孩子,生下了让她足以自豪的弘历。她连升两级。生下弘历,就为自己晋升为妃位铺平了道路。所以,雍正帝一即位,在雍正元年,她就顺利被封为熹妃,“顷之,又进贵妃”(《清朝后妃传稿》),实际上,《传稿》记错了,直到雍正八年,熹妃才晋升为贵妃。尽管如此,熹妃在宫中的地位还是达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据资料考证,到雍正三年,甄嬛就已经成为宫中的二号人物,帮助皇后打理后宫;到雍正九年,中宫皇后病逝,熹贵妃总理后宫,大权独揽,成为后宫堂堂正正的头号人物。这等福运,不得不说得益于当年公公康熙帝的金口玉封。当然,甄嬛真正的福气还是儿子乾隆做了皇帝,她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太后。
甄嬛做了42年的享福太后。雍正帝去世,她虽然失去了丈夫,但是,她的儿子做了皇帝,自己成了皇太后,比之以前,就更加享福了。主要表现是:
第一、多次在儿子的陪伴下游山玩水。乾隆帝出巡是有名的,有好多微服私访的记载。其实,乾隆帝每次出巡,都是打着孝敬母后的旗号。《啸亭杂录》记载:“纯皇侍奉孝圣宪皇后极为孝养,每巡幸木兰、江浙等处,必首奉慈舆,朝夕侍养。”四次南巡: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三十年,共四次出巡,总天数近500天。三次巡幸五台山:乾隆十一年、乾隆十五年、乾隆二十六年,共三次,达到100余天。四次东巡泰山:乾隆十三年、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四十一年,共四次,达到180余天。两次巡幸盛京,也就是沈阳:乾隆八年、乾隆十九年,共两次,达到260天。此外,乾隆帝还陪着母后到避暑山庄29次。可以想见,每次出巡,浩浩****,朝廷要花费大量银两,地方官还要极尽报效之能事,使得太后享尽了人间富贵。
第二、太后过生日,靡费无度。甄嬛的生日是十一月二十五日,每到这一天,他的儿子都要给她过生日。她做皇太后时是44岁,之后,她做了42年太后。在宫里,儿子给她做了几个十年整寿:乾隆十六年60大寿,乾隆二十六年70大寿,乾隆三十六年80大寿。每次整寿,宫廷内外,大加庆祝,靡费无度:①点景。从西华门到西直门近十余华里的距离之内,建起亭台楼阁,张灯结彩,到处建戏台,一派普天同庆的景象。②礼品。乾隆帝给母后的礼品是:白银一万两、珍珠600串、珊瑚珠600串、绫罗绸缎100匹,还要连续五天进献九九礼,就是每天进献81件珍贵大礼。③唱大戏。除了西华门到西直门之间连续五天唱大戏之外,在紫禁城,在圆明园,都要连续五天唱大戏,请来国内最顶级的戏班子,来为太后助兴。④宴会。甄嬛生日前后各4天,共9天的时间,要在寿安宫大宴宾客,乾隆帝每天向母后祝酒庆祝,历史上留下了乾隆帝祝酒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