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马古道与康定锅庄(1 / 1)

要说与茶马古道联系最为直接的应当是康定锅庄。《西藏舞蹈概说》中曾这样描述:“以前的西康省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性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栈,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常携骡宿帮居其中。晚上,他们往往在院内旷地垒石支锅熬茶抓糌粑,茶余饭后不时围着火塘歌唱跳舞。”[18]这里所言的携骡宿帮居其中,指的就是商人、马帮沿途中居住马店、客栈时的情景。“锅庄的产生并非始于藏汉贸易,它是‘茶马贸易’的产物。历史上的藏汉贸易大宗是茶马贸易……锅庄形成后不再是单纯的商业机构,它还兼作统治康定地区的明正土司的招待所。”[19]可见,锅庄在历史上的康定地区,本就是用于茶马贸易之间的机构,同时也充当了马店的功能。这一特定的历史现象一方面确认了“锅庄”与茶马古道之间明确的关系,也从另一个侧面引起了笔者对茶马古道上奔子栏锅庄舞的关注。

奔子栏镇隶属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下辖有奔子栏村、达日等5个行政村,每一个行政村下又设有若干自然村。奔子栏气候多变,海拔高度从两千多米至三千米不等,它处于三江并流之地,位于德钦县城与中甸之间,距离德钦县城一百余公里,距中甸80余公里,这里主要是云南段内藏族的聚居地。关于“奔子栏”的地名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出嫁时,途经此地,看到这里环境优美、如入仙境,忍不住在此多逗留了几日,故此有了公主逗留的坝子,后来随着音译,逐渐称之为“奔子栏”,并沿用至今,其含义即是美丽的地方。尚且不论传说的真伪,在茶马古道滇藏线中,确有关于文成公主的众多传说,它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汉、藏之间的交流现状。[20]

锅庄,在藏族中称“果庄”,是指一种无器乐伴奏的集体圆圈歌舞形式。它是藏族三大民间歌舞之一,在藏族中十分流行。锅庄的种类繁多,分类方式也不尽相同。按使用场合大致分为:大锅庄:多用于一些庄严、肃穆的场合,一般与宗教祭祀有着直接的关系;中锅庄:多用于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奔子栏的锅庄比赛等;小锅庄:多从家庭聚会中发展起来,用于小型的社交场合,以欢乐、热闹作为主旨。按锅庄的内容可分为反映劳动生活的锅庄舞;反映婚庆、生子等喜庆场面的锅庄舞;反映生活中逗趣的锅庄舞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依据使用的人群划分为:喇嘛锅庄、群众锅庄等等。当然,随着锅庄数量的逐渐增多,锅庄舞已经几乎慢慢渗入到藏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分类中所囊括的种类也在逐渐变多、变细。

图4-6 美丽的奔子栏镇 摄影:张璐

一言以蔽之,锅庄是奔子栏地区喜庆、吉祥的一种歌舞形式。它多用于欢乐、祥和的场合,在一年中最为隆重的新春佳节时,锅庄会唱、跳一天一夜之久。在奔子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即每年农历新年的初一、初二、初三一般不跳锅庄舞,而是从初五开始,一直跳锅庄舞到农历的正月十五。据说在这段时间内跳锅庄能带给人们来年的好运,有着吉祥、安康之意。当然,这时的锅庄也不是随处可唱可跳,而是具有一定规模、带有组织性质的集体唱跳形式。在奔子栏当地称之为“拉斯节”上(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初五的早上),通常藏民以一个集体社作为单位,乘车前去仁尼神山。由男人上山烧香,不限年龄、不限辈分,他们祈求神山保佑四季平安、生意兴隆。下山之后,相互拜年,面对贵客的到来,还会献哈达,男女一起跳锅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