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方法都是以一定的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的,行为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行为疗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疗法”(behaviour therapy)一词在美国最初是斯金纳(B.F.Skinner)等人于1954年提出的。1958年艾森克(H.J.Eysenck)在南非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上也用了“行为疗法”一词。行为疗法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来的。
行为疗法也叫行为矫正法,指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来矫正人的某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沃尔普(J.Wolpe)认为,行为疗法就是要“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定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沃尔普,1990)。
行为疗法是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的。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Z.P.Pavlov)在其实验室研究狗的消化过程,无意中发现应答性的条件反射作用,即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通过该原理,他不仅揭示了生物正常行为产生的原因,而且也揭示了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他通过条件反射原理将狗训练到每看见椭圆形时就流涎,然后把椭圆形逐渐变成圆形,当狗再也不能辨别椭圆形(该流涎)和圆形(不该流涎)时,即无所适从时,狗竟会出现精神紊乱、狂吠、哀鸣并咬坏仪器等实验性的神经症症状。其他实验研究也表明,伴有强烈的情感和情绪的许多过敏反应,如抑制不住的脾气爆发、内脏的反应等,都可以理解为习得的条件反应。已有一些行为治疗家提出对包括神经症和精神病在内的许多人类的适应不良行为都可以这样理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理论创始人华生(J.B.Watson)在20世纪20年代做过一个实验。原来很喜欢动物的幼儿,只要一看见小白鼠,华生就在其背后击锣发出声响,引起恐惧反应。反复数次后,在小白鼠与巨响之间建立了条件反射。于是,当小白鼠出现时,幼儿就表现了恐惧、哭闹、不安。并且儿童的该反应逐步发生了变化,这种恐惧情绪扩展到其他带毛动物。他认为,我们无论成为什么人,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而且,人类习得的不良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而设法消除掉。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
对行为主义和学习理论有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做了白鼠在“斯金纳箱”里学习推动横木获取食物的实验。他把白鼠关在箱中,并不出示食物,白鼠无意中碰了一根横木,食物出现,白鼠得以进食。于是碰横木的动作随即得到强化,这就增加了白鼠以后碰横木动作的概率,多次强化后,白鼠入箱就立即碰横木。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所得的观点认为,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包括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的症状。斯金纳曾举过一位母亲不知不觉地在孩子身上强化不良行为的实例。有时,当母亲非常忙的时候,她可能对孩子温和的呼唤或心平气和的要求置之不理。这时,孩子只有提高嗓门,大声喊叫,随后,孩子只有用更大的声音才能引起母亲的反应。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孩子越来越响的语言行为。实际上,这位母亲的做法就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孩子如何大喊大叫才能引人注意。又如强迫症、疑病症、癔症的许多异常的补偿症状都是通过实际的或者心理上的满足获得强化的。
行为治疗家认为症状就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或习惯,不承认有“神经症”。正如艾森克所指出的,“在症状之下不存在什么潜在神经症,仅仅是症状本身而已。消除了症状也就消除了神经症”。该观点认为,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也是通过强化改变不良行为的。1924年琼斯(M.E.Jones)对患有动物恐怖症的3岁小孩进行治疗,把他惧怕的动物放在他面前,同时给他喂食,每天一次。两个月后,恐怖症状消失,说明饥饿时得到食物这个阳性强化物使他克服了原来学习得来的恐怖行为。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模仿)而学习了某种行为。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最为突出的当属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理论。他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但他并未置强化于不顾,他指出,虽然个体能通过简单的观察学会某些行为,但要使个体运用这些行为,就必须运用强化手段。在提倡模仿学习观点者看来,人们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人的不良行为也常常是通过模仿而形成的。如儿童看到成人或影视中的攻击行为,就会具有攻击性,疑病症的儿童多来自特别关注疾病的家庭等。模仿学习也会在习得变态行为方面起作用。
早期行为主义只强调人的行为学习的环境因素,忽视了认知因素和主动性。新行为主义比较重视人的欲望、动机、情感和其他内在的心理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强调刺激(S)与反应(R)间的中介变量认知(O)的重要性。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既然所有的行为(正常的、异常的)都是学习的结果。那么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行为疗法,就可以通过对个体的再训练、再教育也就是再强化的方法,即辅导他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作新的适应反应并在某些方面改变他的环境的办法把异常行为变为正常行为。这就是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