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第一版序(1 / 1)

近年来,新闻媒介披露的当代青少年心理障碍造成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因此,重视青少年心理卫生,积极向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关心他们人格的健全成长,已成为青少年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与迫切要求,这也是心理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一书是作者在积累了十余年从事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的理论研究及长期在天津市广播电台、大中学校、医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实践的成果的基础上编成的。

该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它包括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两大部分内容。书中阐述了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概念与重要意义;心理卫生的焦虑理论、应激与应付理论及人本主义理论;各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和人格异常的防治;各种心理咨询方法。融发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学为一体。

该书观点新颖。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代表西方心理学革新运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心理卫生理论。书中指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这一重要课题;心理学家应该关心的是人性的健康方面,而不应像弗洛伊德那样主要关心人的病态方面;心理学家还应对人性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人自身有扩展、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自我潜能,并且使潜能呈现高成长水平——实现人的所有潜能。著作者还介绍了弗洛姆批评弗洛伊德关于精神障碍是由早期挫折经验,特别是性心理障碍所致的观点。指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是病态社会制造出病态的人。从而使该书具有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色彩。这是目前其他同类著作中所罕见的,令读者耳目一新。

该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在心理卫生部分介绍了焦虑理论、应激与应付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表现出较高的学术价值。

该书还有实用性广、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书的体系是按照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实践程序安排的。减少、甚至取消了一些与咨询实践无关的内容,避免了概念化和空泛化的缺陷。

该书结构紧密、语言简洁,临床案例生动、具体,不乏可读性。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人员培训的教学用书,也是关心青少年心理卫生及人格健全发展的大中小学校教师、心理咨询工作者、医院的心理医生和有一定阅读能力的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沈德立

199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