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学实践论”观念的形成及其基本框架(1 / 1)

众所周知,朱光潜关于美学与艺术的基本观点是“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那么这个基本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个基本观念又包含哪些内涵呢?我们可以从朱光潜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论和世界观的理解这三个角度来加以考察。

能动的认识论。朱光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本原理,即存在与意识的关系,他一方面承认存在是第一性的,存在决定意识,但更为强调的是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有一个总的出发点,那就是反映论:文艺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反映论与‘存在决定意识,而意识又反过来影响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分不开的。这个基本原则肯定了物质第一性,也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作用,揭示了存在与思维、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自然与人是既对立而又统一的辩证关系。”[1]朱光潜在论述完这个基本原则后,针对20世纪50年代某些一味强调“客观”的庸俗社会学,重点批判了美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绝对的客观存在的观点,强调美必须有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内。他的理由是反映过程中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矛盾,必须经过一番斗争及其这斗争的克服,才能达到统一,这里克服矛盾的方式不是机械的,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主客观的对立的解决过程中,朱光潜认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根本。对于艺术和美,朱光潜根据他对反映论的理解,提出了著名的“物甲/物乙”说。他说:“在这个反映的关系上,物是第一性的,物的形象是第二性的。但是这‘物的形象’在形成之中就成了认识的对象,就其为对象来说,它也可以叫做‘物’,不过这个‘物’(姑简称物乙)不同于原来产生形象的那个‘物’(姑简称物甲),物甲只是自然物,物乙是自然物的客观条件加上人的主观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已经不纯是自然物,而是夹杂着人的主观成分的物,换句话说,已经是社会的物了。”[2]朱光潜的物甲/物乙说对他来说很重要,他的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艺术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都从这里引申出来。

审美实践论。但是朱光潜最重视的还不是反映论,而是实践论。朱光潜认为对于反映论的解释,必须结合实践论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50年代文艺学界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只从认识论这一个角度去理解文学,反反复复强调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朱光潜显然对此不满,他于是强调实践论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髓。可以说朱光潜在研究美学和文艺学问题的时候,更钟情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而不看好“直观的”认识论。或者说对于美学和文艺学来说,实践论要高于认识论。对此,朱光潜有过明确的说法: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论纲》第一条中提到从前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把事物、现实、感性(指感性世界——引者)只是从客观方面或从直观方面加以理解,而不是理解为人的感性的活动,不是理解为实践,不是从主观方面加以理解”,至于“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这段话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过去形形色色的哲学的关键所在,也就是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不同于过去形形色色的美学的关键所在。懂透这段话的深广的含义,这应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第一课。[3]

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世界观。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论述过程中,朱光潜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从根本上说,就是如何看待世界上两个最根本的事物,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践论的特点就在于它不仅重视自然,更重视人对自然的改造以及人在改造自然中又改造了自己。这一点是朱光潜反复强调的。朱光潜对马克思早期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关于共产主义的定义特别感兴趣,马克思这部著作中认为共产主义作为充分发展的自然主义就等于人道主义,作为充分发展的人道主义就等于自然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对立的真正解决,即达到了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完全的统一。朱光潜认为马克思给共产主义所下的定义是深远的,他解释说:“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辩证统一含有两点互相因依的要义:人之中有自然,自然之中也有人。人得到充分发展要靠自然得到充分的发展,自然得到充分发展也要靠人得到充分发展。自然是人的肉体食粮和精神食粮的来源,是人的生产劳动的基础与手段。人在劳动中才开始形成社会。生产劳动就是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加工改造。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日益受到人的改造,就日益丰富化,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发挥了它的本质力量,就是肯定了他自己,他的本质力量就在改造的自然中‘对象化’了,因而也日益加强和提高了。这就是人在改造自然中也改造了自己。人类历史就这样日益进展下去,直到共产主义,人和自然双方都会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的辩证统一。”[6]应该说,这就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主义的世界观,朱光潜的理解是很深刻的。更进一步,朱光潜用中国古代的名言来加以阐发,说:“中国先秦诸子有一句老话:‘人尽其能,地尽其利。’‘人尽其能’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地尽其利’就是彻底的自然主义。不过中国这句老话没有揭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互相因依,只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一种朴素的愿望。马克思却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替共产主义奠定了一个稳实的哲学基础,实际上也替美学与艺术奠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7]朱光潜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关于人与自然的理论为美学与艺术奠定了哲学基础呢?这显然是说,美和艺术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又是人在改造自然中通过美与艺术对自己的丰富。朱光潜强调单靠纯自然不能产生美与艺术,要使自然成为美,人的意识一定要起作用。他解释说:“从历史发展看,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就不能有所谓美丑。美是随社会的人的出现而出现的。自然本来是与人对立的。人自从从事劳动生产、成了社会的人之日起,自然就变成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成为人所征服和改造的对象,成为为人服务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有到了这个时候,自然才开始对于人有意义,有价值,有美丑。”[8]所以美和艺术只能是人(主体)和自然(客体)的统一。

由此不难看出,朱光潜后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是从马克思理论那里引申出来的“美学实践论”,这个理论的基本框架是由能动的反映论、重视主体的实践论和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世界观三者组成的,他充分肯定存在的、客观和自然的力量,认为这是第一性的东西,但同时又特别强调意识的能动性、主观的视角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作用。美学和艺术只能在存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人与自然的交涉和统一中获取规律性的解释。

[1]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89页。

[2] 朱光潜:《美学批判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48页。

[3]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88页。

[4] 同上书,第188-189页。

[5]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页。

[6] 朱光潜:《谈美书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49页。

[7] 同上书,第50页。

[8]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