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在北京前期文艺理论研究的另一成果是他对文学特征问题的揭示。他认为,与科学相比,创造形象以反映生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与科学家的逻辑思维相比,运用形象思维是作家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
1955年,周扬在电影创作会议上作了报告,报告的第四部分专门谈论艺术的特征。周扬说:“对艺术的规律、特性过去是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我想讲讲这个问题。艺术的规律是什么,艺术认识现实的手段是什么?——科学和艺术都是反映现实的,艺术反映现实的特点是通过形象,通过艺术的特殊规律——形象思维,不是艺术没思想,任何艺术都是有思想的,和科学、政治不同的地方是艺术通过形象表达思想,艺术的特点是形象思维。”[1]很明显,关于艺术特征、艺术规律的这些论述,都没有超越俄国伟大批评家别林斯基的观点,也没有超越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观点,只是对他们观点的一种重复,并不能给我们新鲜的启示。在形象和形象思维论稍有建树的是周扬对艺术概括和科学概括的区别的论述以及对文学的“潜移默化”功能的论述。
关于艺术概括,周扬说:“艺术同科学不同之处是艺术用形象,同科学相同的是都有概括的过程,科学的概括同艺术的概括不同,艺术要看许多人、许多个性、许多英雄,作了观察,抽出来变成一个人,这个人和一个普通人又同又不同;相同的是‘一个人’,不同的是经过了综合,如只是具体没有概括,那就变成画像,艺术要观察具体的,通过形象,形象要经过概括的过程,和逻辑一样同是经过概括的过程。”[2]这个说法大体是对的,的确,艺术不是就个别写个别,它需要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出发,但也要有一个概括和综合的过程。这一点高尔基、鲁迅在谈到典型人物的创造的时候也都谈到了。
关于文学的“潜移默化”功能,周扬说:“中国还有句古话也很好,就是‘潜移默化’,使你看了以后,不知不觉就受了它的影响,造成一种环境,使你几个钟头内进入这个真实的环境,能不潜移默化?如果艺术不造成这种环境,就不能潜移默化,顶多是引起你的同感。而艺术是要在不知不觉中把你的灵魂塑成作品中的人物一样,让你不知不觉就像小说里的人物一样。”[3]周扬借用中国古代“潜移默化”这个词,来说明文学的功能的特点,强调文学就是要造成一种环境、氛围、韵调,使人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作品所展现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的确从文学功能的特性的角度,道出了文学的特性。
周扬1949—1960年的文学理论活动涉及的问题还很多,但是真正发生影响的理论就是上述一个中心——人民文学论,两个基本点——艺术真实论和艺术形象论。人民文学论是周扬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所坚持的,是他的文学理论的根本,也说明他的理论与列宁的“文学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与毛泽东“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的密切联系。艺术真实论是为了反对艺术创作的概念化和公式化,艺术形象论强调为人民的艺术必须有感染力和艺术的魅力,这两个基本点说到底还是围绕着“人民文艺”论这个中心点。
[1] 周扬:《论艺术的特殊规律》,《周扬文集》(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36页。
[2] 同上书,第337页。
[3] 周扬:《论艺术的特殊规律》,《周扬文集》(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38-3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