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句箴言:千万不要用笔来自卫,因为下笔就会留下痕迹。这样不仅没有惩罚的效果,而且白白让对手扬名。那些卑鄙下流的小人本来就没有建功树誉的能力,却十分狡猾地与伟人作对,借此坐享大名。如果杰出的人物不加以理会的话,许多人本来会湮灭无名。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智慧箴言58
1527年,英王亨利八世下定决心,得找个方法除掉他的妻子——阿拉贡的凯瑟琳。凯瑟琳无法生育,而亨利必须有一位男性继承人,确保王朝的延续。他认为凯瑟琳不能生孩子的原因是他在圣经上读到过的一段:“如果男人娶了兄长的妻子,这是不洁之事,他暴露出兄长的**;他们不会有子嗣。”在嫁给亨利之前,凯瑟琳已经和他的哥哥亚瑟结过婚,但是亚瑟婚后5个月就去世,亨利迎娶了哥哥的遗孀。
凯瑟琳是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王后伊莎贝拉的女儿,因为娶了她,亨利才得以维系重要的盟国。凯瑟琳也向他保证,她和亚瑟短暂的婚姻并未圆房,与亚瑟结婚之前,依然保持着处女之身,而且教皇克雷芝七世也支持她,祝福了她与亨利的结合;如果教皇认为是**,她就不可能被赐福。然而与亨利婚后数年,凯瑟琳仍没有生育;而到了1520年,她已经进入更年期。对国王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应验了圣经中的话语:他们的结合是**,上帝惩罚了他们。
亨利想要摆脱凯瑟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爱上了一位年轻女子安妮·博林。他希望娶她,并且能生下一个合法的儿子。于是他向梵蒂冈申请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但是教皇克雷芝没有满足他的要求。
1527年的夏天,谣言传遍整个欧洲,亨利将要尝试违背克雷芝的意愿,宣布自己的婚姻无效。虽然亨利催逼凯瑟琳,她却表示绝对不会退位,更别提自愿进入修道院了。但是亨利有他自己的策略,他不再与凯瑟琳同床;他是认定她是兄嫂,而不是自己合法的妻子。他坚持称呼她为威尔斯亲王未亡人,她的头衔应该是亚瑟的遗孀。
终于在1531年,他将她逐出宫廷,送到远方的城堡。教皇命令他将凯瑟琳迎回宫廷,否则要将他逐出教会,这是对天主教徒最严厉的处罚。但亨利不仅不理会教皇的威胁,依然坚持他和凯瑟琳的婚姻已经失效,并于1533年和安妮结婚。
克雷芝拒绝承认这桩婚姻,但是亨利毫不在乎,他不再承认教皇的权威,而且着手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建立英国国教来取而代之。国王就是新教会的首脑,如此一来,新成立的英国国教就会理所当然地宣布安妮为英国合法的皇后了。
教皇试过各种威胁手段,但是全部失败了。亨利的漠视使克雷芝勃然大怒,没有人曾经如此藐视他。亨利羞辱了他,而他却没有可以凭恃的力量反击,即使是逐出教会(他经常如此威胁,但是从未付诸实行)也起不了作用。
凯瑟琳同样感受到亨利的轻蔑带来的锥心之痛。她试图反击,但是亨利对她的恳求装聋作哑。她被孤立于宫廷之外,国王对她不理不睬,凯瑟琳因为愤怒与挫折而发狂,身体状况渐渐恶化,终于在1536年1月过世,死因是心脏的恶性肿瘤。
当你与某一个人成为对手时,实际上彼此就形成了某种伙伴关系,在这样的过程中,你丧失主动性。承认对方的存在即使只是为了与他们战斗,都会让自己受到他们的影响。如果亨利与凯瑟琳缠斗,他会发现自己陷入无止无尽的争辩里,可能会削弱他的决心,最终让他精疲力竭(凯瑟琳是强烈、顽固的女人)。如果他打算说服克雷芝改变对这桩婚姻合法性的判决,或者和他谈判、妥协,就会陷入克雷芝最喜欢的把戏而动弹不得:跟你耗时间,承诺他会有弹性,但是实际上永远不会有结果。
亨利不走上述途径,他玩弄了令人无从招架的权力游戏:完全的蔑视。不理会对方,就把他们一笔勾销了。尽管会让对手惶惶然又恼怒,但是如果无法与你接触,他们就会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