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那么多,只求八分饱(1 / 1)

有一首歌中唱道: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似海深,我的爱情浅。这个歌词原本是有“文坛怪杰”之称的台湾作家李敖的一首诗(全诗见本节末),名为《不爱那么多》,被歌手巫启贤改编为《只爱一点点》,坊间传唱一时。大陆偶像派作家韩寒曾这样评价:“只爱一点点,相当痞的歌,相当好的词。李敖写的一个小诗,结果不幸没触动他的女人,却触动了巫启贤,给谱了曲。词中所述,是相当高的境界。是人神共往,天地同意,世界太平的一种状态。”

在哥呀妹呀死呀活呀情歌泛滥年代,由李敖和巫启贤联袂演绎的《只爱一点点》,无疑给对情歌过于饱和吸收的歌迷们的不通畅消化道下了一剂强力泻药。李敖的传奇一生总是与女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李敖在自传中坦白,他爱过的女人就有十数人之多,伴随着他人生的各个时期。他曾在一首诗中用玩世不恭的语气说:“三月换一把,爱情如牙刷;但寻风头草,不觅解语花。”

李敖“只爱一点点”的爱情主张,可谓在“二分饱”中觅“十分饱”的真味。看到好果子就摘,摘到手吃一口就扔——好吃也是扔,扔了再采新鲜的;不好吃也是扔,扔了再采好吃的。李敖骄傲地声称:“我用类似‘登徒子’(philanderer)的玩世态度,洒脱地处理了爱情的乱丝。”

李敖之蜻蜓点水式的爱情,对于他来说也许很合适很受用,但我们在这里绝没有提倡与推广的社会意义。首先,这不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绝大多数人对于爱情抱有长久的愿望,对于婚姻抱有稳定的要求;其次,绝大多数人也不具备李敖的能力、精力、财力甚至魅力。

在另一个台湾作家琼瑶阿姨的爱情肥皂剧里,我们总是能听到诸如“我真的真的好爱你好爱你”之类的煽情表白。这些话千篇一律地用哭腔喊出,画面少不了来一个梨花带雨的特写。爱一个人,为什么要“十分”呢?

从你来说,十分的爱一个人,会被他(她)主宰了你的一切,你如同被魔杖点中,完完全全地失去了自己,动辄就会方寸大乱。不要以为你给予了对方十分的爱,对方就会回报你十分的爱。十分的爱一个人,就会无原则地容忍他(她)、迁就他(她),等到他(她)习惯于这种容忍与迁就,就如同被宠坏了的孩子一样无视你的付出,觉得你很烦、没个性,甚至开始轻视你、怠慢你、践踏你……

从对方来说,被爱本来是一种快乐,而你过分的爱却成了负担。抱他(她)抱得太紧,他(她)就会失去了自由呼吸的空间。

爱情不分左右,但如果一定要分的话,我们不妨把“只爱一点点”的李敖视为“极右”,将琼瑶阿姨笔下爱得掏心掏肺的纯情主角视为“极左”。“极右”与“极左”都不是正路,最好的道路是折中。关键是:这个“中”在哪里“折”比较合适?

爱情其实也如同吃饭,“吃”得太少,就需要不停地吃零食——如李敖。“吃”得太多,容易撑坏肚子。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爱到八分刚好。同时,你所期待的回报,也只要八分。你自己应该剩下二分来爱自己,允许对方留二分爱他自己。八分饱的爱情观,虽然不见华丽,但是却见平实;不见轰轰烈烈,却见清新雅致。

最后,我们将李敖的打油诗《不爱那么多》附录如下,请读者自己去体悟其中的味道。

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

我的爱情浅。

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天长,

我的爱情短。

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别人眉来又眼去,

我只偷看你一眼。

处世箴言

八分饱的爱情观,虽然不见华丽,但是却见平实;不见轰轰烈烈,却见清新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