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不如人的人是明智的人(1 / 1)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人,总是好为人师。每当人们谈论一个话题时,他就会接过话头说:“这个嘛,其实是这样的……”然后东拉西扯地胡吹海侃,直说得天昏地暗,驴唇不对马嘴,仍洋洋得意。而睿智的先哲曾经说过:“我唯一知道的是我的无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人应该能勇于承认自己的“不知”,并坦率地向他人请教,反倒是能够留给人们极好的印象。这样做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得到不少新的知识,亦不必因自欺欺人而感到内心不安。

这个道理虽然很多人懂,但问题是对于有些人来说,道理好懂,做起来却难,光是一个“面子”问题,就会使他们羞于说“不知道”。

一位研究生曾回忆说,他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由于学位论文在正式答辩前要送交专家审阅,他便把他写的有关宇宙观的哲学论文送交给一位白发斑斑的物理系教授,请他多多指教。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老前辈第一次约见他的时候就诚恳地对他说:

“实在对不起,你论文中所写的物理学理论我还不太懂,请你把论文留在我这里,让我先学习一下有关的知识后再给你提意见,好吗?”

他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是因为相信老教授真的不懂,而是因为这样一位物理系的权威大家,敢于当着一位还没有毕业的研究生的面承认自己在物理学领域还有不懂的东西!

老教授大概看出了他内心的疑惑,爽朗地笑了起来:“怎么,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物理学现在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好多东西我都不了解,而我过去学过的东西现在有很多已经陈旧了,我当务之急是重新学习。”

老教授的这番话使这位研究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才是真正的学者风度!回想起自己经常碍于面子,在同学面前,不知道的事情也硬着头皮凭着一知半解去发挥,真是十分惭愧!

在他做论文答辩时,有一位外校的教授向他提出了一个他不懂的问题,他虽然觉得心跳加速,脸直发烧,但一看到坐在前面的那位物理系教授,顿时勇敢地说“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他原以为在场的人会发出讥笑,但结果并没有发生这种不利的反应。他甚至还见到那位教授满意地点了点头。答辩会一结束,老教授就把他叫到一边,详细告诉了他那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使他大受感动。

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敢于向青年人承认自己“不懂”,使研究生对他更加尊敬;研究生深受教授,在答辩时面对难题,也承认了自己知识的不足,同样受到他人的赞赏。可见,承认“不知道”不但可在人们的心目中增加可信度,消除人际关系中的偏执和成见,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还有另外一大益处:使自己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阿拉伯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善辩的哲学家来到阿克沙哈市,他问道:“谁是你们这地方最出名的学者?”

人们告诉他:“是谢赫·纳苏伦丁·朱哈。”

哲学家找到朱哈,想为难他一番。

“请问朱哈先生,我有40个问题,您能否用一句话回答全?”

“可以!”

哲学家一一提出他的40个问题,脸上不时流露出得意的神情。

“朱哈先生,我的问题提完了,请您回答吧!”哲学家侧着耳朵等朱哈回答。

朱哈扬起下巴,答得十分干脆:“不知道!”

虽然朱哈回答这位哲学家的是“不知道”,但他们两人对问题的认识高下已经立判分明。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三十三章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人终究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处处都能胜过人。敢于不如人,正是源于了解别人和了解自己。因此,敢于承认自己不如人的人,是明智之人。

可惜现实社会中总是有那么些人,为了一时的场面,或为了一时的尽兴,明明不如人却还要硬撑着比别人“好5倍”,明明做错了还要厚着脸皮说“就是好”。明明是穷乡僻壤,偏要在公路边修一道“遮丑墙”;明明是贫困地区,却要山珍海味地大宴宾客。这种人不是无知就是无耻,终归会为人们所不齿。不如人就是不如人,只要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就行。敢于不如人,才能知耻而后勇;敢于不如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国外有两家大型的出租车公司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制胜,这两家公司的战火燃烧到了各个角落,甚至连广告上双方也痛下本钱。其中,一家出租车公司在广告上言必称自己是“第一大出租车公司”。另一家公司的广告则是这样写的:“我们位居第二,所以我们更加需要努力!”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每一家企业的广告都声称自己的产品或质量如何如何优秀,净拣好的说,为什么这家公司要“秀”自己不如人的地方?其实,这正是他们的高超之处,他们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正好表明了自己的真诚与勇气,很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心。即便有十分的成绩,也只以八分的态度对待人,不自夸,不自馁,世间自有公道所在,还怕别人心里不清楚?当然,从广告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个标新立异的广告也颇值得玩味,在这里限于篇幅与主题的限制,不再展开论述。

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学者说自己常常觉得在很多地方不如人:在家务上,不如勤劳能干的妻子;在学习与掌握新知识上,不及很多年轻人的迅速灵敏;碰到复杂事物,又缺乏年长者的精明练达、长袖善舞;最糟的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甚至不如一个十多岁的孩子……

这位中年学者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很平静。其实,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敢于承认自己不如人那可是一种睿智的自信。只有敢于不如人,才能胜于人。

处世箴言

只有敢于不如人,才能胜于人。敢于不如人是一种睿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