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成为朗读机器(1 / 1)

领导演讲纵横 肖胜平 645 字 5个月前

一个好的稿子在手,演讲就可以成功了吗?

没那么容易。有些演讲者一上台就像小学生朗读课文一样,把事先准备好的演讲词展开,一字不拉地朗诵。尽管他做到了字正腔圆,做到了抑扬顿挫,做到了声情并茂;但是,我很遗憾告诉你,这不是做演讲,这只是在朗诵。尽管二者有相似之处,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演讲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做比较多的即兴发挥。我们甚至见到有些领导作讲话时,丢开秘书准备的稿子,另讲一套。而朗诵则要忠实于原著,要一字不拉地诵读原作品。此外,演讲的表达形式,即要“演”又要“讲”字——如演员演戏时边演边变说台词;而朗诵侧重于“朗”和“诵”——是经过美化、修饰、规范的表演口语。

也许有人觉得背诵稿子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这可以解放自己的眼睛,以便和听众有更多的眼神交流。但逐字逐句背诵稿子有很多弊端。首先,整篇记忆会耗费演讲者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形成演讲者心理麻痹。实际的演讲过程中,一旦因怯场、听众**、设备故障等突然出事而打断了演讲者的思路,机械记忆的链条就往往被截断,演讲者脑海中会形成一片空白,导致演讲停顿。此外,要是你在背诵后突然有了更好的材料要替换,势必稿子要修改,你又得重新背……如此几番折腾,费力之外还不见得记得住。就算你记得,如同背书的演讲也令听众听了无趣。

英国前首相,也是著名的演讲家丘吉尔,年轻时也常常依靠背诵演讲稿而后发表演讲。在一次国会会议的演讲中,丘吉尔突然忘记了下面的一句话,他不断重复最后一句话仍然无济于事,最后只得面红耳赤地回到座位。从此,丘吉尔放弃了背诵演讲稿的准备方式,采用了一种提纲要点记忆法。提纲要点记忆也就是记大纲与要点,如果你愿意,记点段落大意也可以。

如果你还是需要一个稿子在手,心里才踏实的话。美国当代演讲大师库什纳认为需要熟悉稿子,做到不用一个字一个地去看也可以说出来——就已经足够了。如果只需要偶尔瞥一眼就能说下去,就可以将目光最大限度地投向听众。他还建议稿子尽量要用短句,这样即使你不太熟悉稿子,也可以在每句话结束时抬头看看听众。库什纳说:“句子越短,你抬头看听众的次数就越多。”而一段长长的话,需要你将目光停留在稿子上的单位时间加长,这容易让听众形成你在读稿子的感觉。此外,他还建议:你的开场白、精彩段落以及结束语,你最好做到不需要看稿子就能说出来。

高明的领导在看稿子演讲时,其实也在对演讲稿作再次的修改。他们不会完全忠实于原文,不仅将某些句子的表达作了修改——如书面语言变为口语,还能根据当时的气氛适当增删讲演稿。如有些问题前面的人已经讲过了,则适当点一点就不再长篇大论。如发现听众注意力不集中,则适当穿插一个小幽默。等等。

林语堂曾经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一个好的演说家,在他的演说讲完之后,他会感觉到他的演说有四份:一份是他原来预备的;一份是他实际讲出的;一份是在报纸上刊登的;还有一份,就是他在回家的途中想到当时应该怎样讲法的。”你的演讲,也许会少了那份“报纸上刊登的”,但千万不要少了其他三份。演讲结束后的那一份,是你必不可少一个总结。这是提高你演讲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